蔡长运:西北水战略的几点猜想
摘要:这一地区一次调进来的水就可供其长期循环使用,所以,调水成本即使高点也是可以接受的。输水的终点,可以不必考虑毛细血管式的用水网络系统,只需就近在这一区域内找一合适的地方把水用于开垦荒漠、用于土地表面的浇灌、用于蒸发。自然力会通过蒸发把这些水份提升到周围的山上然后再流下来。这样全区域的人也一样都能在二次(三次、四次……)的用水中受益。
大家都知道我们中国的大西北国土面积大,但因干旱缺水,大面积土地呈荒漠化,生态脆弱。有没有什么办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呢?下面谈谈笔者的猜想(只是空想)。
一、只要增大地表水量,就可以增大该地区的降水量。
为什么西北这么干旱?因为降水量少而蒸发量大。为什么蒸发量大而降水量却少了呢?蒸发的水份跑到哪儿去了呢?因为地表含水量远远小于蒸发能力——地表没有水份可蒸发。因为没水份可蒸发,所以空气含水量很少,这样自然降水量就少。相反,如果地表有水份蒸发,那么空中的水蒸气就多,降水量自然就大。所以,只要增大地表水量,就可以增大该地区的降水量。
二、这个地区是靠其本身保有的水量在循环的
为什么其它地区都很湿润,唯独这一地区缺水呢?因为这一地区四面被很高的山脉围着,海洋的水蒸气被这些山脉挡住而无法进入这一地区。同样的道理,在这一区域内的水气也不容易越过高高的山脉扩散到别的地区。也就是说:这个地区的蒸发、降水、雪山、冰川、河流、湖泊都是靠其本身保有的水量在循环。
三、这一地区的任何位置的地表水份自然力都会通过蒸发自动把它们提升到周围的高山上
为什么这一地区山边有水,平地却缺水呢?因为这一地区空气的含水量少,不足以形成降雨。而山边主要是从山上流下来的水。这一地区平地上蒸发的水蒸气一般都要飘到高山上才能冷凝成液态或固态的水,再流下山。如此循环返复。也就是说:在这一地区,不论在盆地的什么地方的地表有水份,自然力都会通过蒸发自动把它们提升到周围的高山上。
四、一次调进来的水就可供长期循环使用
根据第一、第二点的结论可知,如果从域外调一部份水到这一地区,就可以增加这一地区水的保有量;一次调进来的水就可供长期循环使用。水的保有量增加了,那地表的蒸发量就会增加。蒸发量增加了,那降水量自然也就会增加。到时自然雪山、冰川、河流、湖泊的水量也就增加了。
五、调水成本即使高点也是可以接受的
假设这个地区水的保有量为二万亿立方米(专家估计的数字),如果能从域外每年调进一千亿立方米(也可以更少)的水,那第二年就有二万一千亿方米的水份参加循环;第三年就有二万二千亿立方米……二十年后就会有四万亿立方米的保有量水份在这一地区循环。这许在这期间内,就可以打破平衡——使地表水量大于蒸发能力。到那时其空气中就会始终保持着饱和的水蒸气,整个地区就可以风调雨顺了。所以,这种调水的成本即使高点也还是可以接受的。
六、从哪儿调水呢?
我国青藏高原是个天然的高地;我国西南水资源丰富,可利用这两点优势从西南调水沿青藏高原输往西北。具体的技术方案已有很多专家论述了,笔者也提不出什么新意。
七、可就近在这一区域内选择调水的终点
根据第一、第四点的结论,在设计从西南调水到西北的工程中,在选择终点时:
1、可以不必考虑毛细血管式的用水网络系统,也就说不用把水送到所有的用水点(即使这样自然力也一样会把这些水份通过蒸发提升到周围的山上)。
2、只需就近在这一区域内找一合适的地方(至于什地方才是合适的笔者也提不出具体的意见和方案,只能靠专家们去论证了)把水用于开垦荒漠、用于土地表面的浇灌、用于蒸发。自然力会把这些水份通过蒸发提升到周围的山上然后再流下来。这样全区域的人也一样都会在二次(三次、四次……)的用水中受益。
3、这样可以减小工程的难度,也可节省大量的工程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