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公立医院逐利机制不改,看病难无法根除

2018-10-30 4378 0
作者: 李玲 来源: 长安街读书会

 

  破除公立医院的逐利机制应是下一步改革的重点

  我们现在医保已经覆盖了所有农民,已经实现了全民参保,这是了不得的一个成效。另外,政府的投入大幅度上升,尤其是基层的医改,因为2009年的这个医改方案主要的着力点是在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基层的医改应该是取得了成效,基层的老百姓尤其是农民,是得到了一定的实惠。

  但是医改在取得成效的同时,也有弊端,最大的弊端就是在政府投入大幅上升的时候,它没有能同步地推进公立医院的改革。

  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公立医院是国家包办的。八十年代中叶以后,国家就开始减少投入,到现在投入非常少了,基本上是靠我们医院自己创收,靠医院自营自收自我发展。我们公立医院创收,现在就是靠药、靠检查、靠耗材、靠手术。所以这个机制没改,它创收的动力还在那儿。

  这些年政府的投入大部分都流向了药、检查设备和器械,这种流向其实是很不应该的。所以老百姓普遍一个感觉就是,虽然我现在有医保了,但是我花的钱还是很多。我们这些年医疗费用的上升非常快,2008年的时候,全国的医疗费用是1.2万亿,到去年就是3.6万亿,今年可能要破4万亿,也就是说,由于医院的这个逐利机制存在,我们医疗费用上涨速度远远超过GDP上升速度,远远超过我们医保的这个投入的速度,所以,老百姓得到的实惠还是有限的。

  新医改方案推行六年来(注:本文作于2016年3月),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虽然发展迅速,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依然没有彻底根除。我们对整个医疗卫生规律的认识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医疗是全世界公认的市场失灵的领域。因为我们一般说市场机制之所以有效,是因为它有买和卖,买卖双方要公平交易,在医疗这个市场上,它为什么失灵呢,就是你患者作为买方到医院去,其实你没有什么自主权,你的需求是由医生决定的,也就是说卖方或者说供给方,他既给你提供,他又决定你的需求,所以医疗它实际上是一个“强卖的市场”。如果我们让医院的收入和你创收是连在一起的,那么势必它就扭曲了,所以过度医疗、过度检查,甚至过度手术就是一个必然的现象。

  未来的医改方向,就是改变这种逐利机制,让医院重新回归到一种社会福利性质的这种机构。其实2009年的医改方案就是要求公立医院要回归公益性,但是很遗憾,这些年公立医院改革还在试点,现在其实有一些地方,已经试点出来了,但是目前我们还是没有能够从国家层面下决心。因为它是一个制度,你把逐利的机制破了,建立新的制度,这个制度就必须全国统一,如果只是一个地方做,其实它是很难生存的,因为好医生肯定就走了啊,或者说这个药企就不在你这卖药了,因为你把我的利润压的太低了,我们十三五规划建议稿里面也是说,在“十三五”期间要破除公立医院的逐利性,这必须也应该是我们下一步改革的重点。

查看余下58%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