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贵生:毛主席与陆游《卜算子·咏梅》之比较及其启示
南宋著名的文章大家陆游,一生写了9000多首诗词,是中国文学史中最高产的一位爱国诗人。他的诗词不仅艺术水平高超,更为可贵的是其思想内容深刻、卓越。无论艺术成就和思想内容,在文学史和诗词史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毛主席也特别喜好读陆游的诗词。他读过和圈阅过的陆游诗词已记载的就有《剑门道中微雨》、《钗头凤·红酥手》、《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候》、《卜算子·咏梅》等数十首。对陆游慷慨豪放的爱国诗篇,毛主席最为推崇。情有独钟。有一次,毛主席和儿媳邵华谈起学习宋词,问邵华最喜欢宋代哪位诗人,邵华说,最喜欢陆游,毛主席问为什么,邵华说:“陆游的诗词充满强烈的的爱国主义激情,有雄浑豪放的战斗风格。他的诗常常表现‘铁马横戈’‘气吞残虏’的英雄气概和‘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毛主席很赞同邵华的回答,实际也是他自己对陆游诗词的评价。
毛主席对陆游诗词的喜好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阅读、圈阅,畅谈其体会,如对《钗头凤·红酥手》,毛主席多处谈到词中描绘的男女情感问题。二是借助陆游诗句表达新的内容。如毛主席长征途中创作的《十六字令三首》中的“倒海翻江卷巨澜”就出自于陆游的《夜宿阳山矶》一诗中的“倒海翻江洗残暑”。《清平乐·会昌》中的“踏遍青山人未老”源于陆游《渔家傲·寄仲高》的“行遍天涯真老矣”。三就是借陆游的词牌名或诗的内容改写赋予新的时代内容。典型的有三首即:一是“试仿陆放翁”《示儿》一首。二是《诉衷情》(是否真作,有待考察)。三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反其意而用之”的《卜算子·咏梅》。笔者非常喜欢这两首《卜算子·咏梅》,今就这两首《卜算子·咏梅》进行比较及谈谈对自己的启示。
一、两首《卜算子·咏梅》的时代背景、思想内容及异同点
1、陆游《卜算子·咏梅》的时代背景和思想内容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一生酷爱梅花,写有大量歌咏梅花的诗,歌颂梅花傲霜雪,凌寒风,不畏强暴,不羡富贵的高贵品格。诗所塑造的梅花形象中,有诗人自身的影子,正如他的《梅花绝句》里写的:“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这首《卜算子·咏梅》是他晚年80岁以后乡居时的作品,明写梅花,暗写抱负、志向。
上阕说梅花开在驿外野地,不在金屋玉堂,不属达官贵人所有。梅花在凄风苦雨摧残中开放。“驿外”、“断桥”、“寂寞”、“无主”、“黄昏”、“独自愁”、“风和雨”这几个词把梅花所处的环境渲染得多么冷落凄凉!喻指自己的晚年的政治处境也是如此冷落凄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