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来意:毛主席视野里的旧中国
咱们国家有新中国和旧中国之分。
它们的分界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即1949年10月1日。之前为旧中国,之后为新中国。
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里以前没有“新”字。1950年,毛主席听到女儿李讷唱这首歌后,说“没有共产党的时候,中国早就有了,应当改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于是有了现在的唱法。
旧中国是个什么样子?普遍的认识是“黑暗的旧社会”,这是符合事实的认知,因为如果不黑暗,就不会爆发那么惨烈的革命了。当然也有言必称民国的,老是做民国梦的,那当属另类,另类的个例。
毛主席是共产党的领路人,他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他领导着人民建立了新中国。
在毛主席的视野里,旧中国是个什么样子呢?
1951年7月的一天,毛主席与朋友周世钊、蒋竹如谈起自己小时候在湖南图书馆自学的一段经历,那段自学经历收获颇多,不仅让他认识了世界之大,而且让他学会了思考世界。他说:
“世界真正大呀,世界既大,人就很多,每一个活人都要生活,既要过物质生活,还要过文化生活。据我看,一般人的生活应该是过得幸福的,但我在韶山、湘潭和长沙见到的,广大人民的生活是痛苦的,缺衣少食,挨冻受饿,目不识丁,做一世的文盲,还常常被地主、豪绅和贪官污吏勒索压迫,被卖被杀。为什么广大人民的生活过得这样痛甘呢?用今天的话来说,只是由于有人压迫人、人剥削人的社会制度的缘故。在这种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下,广大人民的痛苦生活不会变成幸福的生活。因此,我总觉得我们青年的责任极其重大,青年的前途极其广阔,因为要改变社会就要革命,革命就要靠革命青年。我想到这里,就下定这样的决心:我将以一生的力量为痛苦的人民服务,将革命事业奋斗到底。”
其实更早的时候,毛主席对社会就有了比较朴素的认识了。据美国记者斯诺1936年的采访记录,他离开小学帮家里做工的那段时间,喜欢读中国文学中的古传奇和小说,有一次他突然发现:
“这些故事中没有耕种田地的乡下人。一切人物都是武士、官吏、或学者,从未有过一个农民英雄。这件事使我奇怪了两年,于是我便进行分析这些故事的内容。我发现这些故事都是赞美人民的统治者的武士,他们用不着耕种田地,因为他们占有土地,显然是叫农民替他们工作的。”
在那次采访时,毛主席还谈起一件影响他“一生的事件”,是1910年发生在湖南长沙的“抢米风潮”,饥饿的民众遭到了惨酷的镇压,他说:
“一位新巡抚来了,马上下令捉拿为首的乱党。其中有许多人被砍却头颅,挂在柱子上示众。……我永远不忘记它。我觉得这些叛徒都是与我的家人一样的普通良民,于是我深恨对待他们的不公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