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世伟人

2022-04-14
作者: 莫易 来源: 红旗文选

  当前有一种论调,说现在的好日子靠的是改开。

  果真吗?

  阿拉伯地区22个国家,4亿多人,为什么奈何不了人口只有900多万的以色列?

  因为以色列和美国的工业体系深度绑定,属于先进的工业文明国家,而阿拉伯国家基本上都还停留在农业文明时期,这种差距形成了降维式打击,绝对不是靠人口优势就能够弥补的。

  同样,中国清朝4亿人口的体量,却饱受只有几千万人口的英国欺凌,原因还是因为英国是工业国,中国是农业国。

  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代已经有260多年的历史,但真正完成了工业化的国家却屈指可数,也就英、美、中、俄、日、韩、德几个。

  纵观当今世界,完全可以下一个定论:只有完成了工业化的国家,才称得强国。

  中国的工业化是怎么来的?

  清末的“洋务运动”和民国“辛亥革命”后的“黄金十年”,只是中国工业化的萌芽,而且还都夭折了。

  到新中国成立,中国的工业化基础几乎为零。

  实现工业化,可不是竹篾里捉螃蟹——十拿九稳、手到擒来的事,也没有捷径可走。

  那些试图通过发展轻工业或者出卖资源积累原始资本、然后再产业升级来完成工业化的国家,无不在危机来临时一地鸡毛,基本没攒下什么优良资产,基本成为了其他工业国的经济收割对象。即使那些走艰难困苦的工业化之路的国家,在遇到危机时,也是半途而废。

  一如曾经工业发达的巴西和阿根廷,曾经工业发达,当债务危机爆发后,只能不断地去工业化,最后沦为出卖资源、出卖农牧产品的国家。

  实现工业化,有着非常苛刻的基本条件:必须要有大量的资金投入;必须要有先进的技术应用;必须要有相应的制度环境。

  这些,中国都没有。

  但中国有旷世伟人毛主席。

  工业化要有人去投资办厂,还要有人去当工人,这是最基本的两个前提。旧中国遍地都是地主,他们拥有大量的土地,靠着土地就能吃喝不愁,赚了钱还能继续兼并土地,所以压根就没有去办厂发展工业的动力。

  农民由于没有土地,城里又没有工作机会,他们只能被地主绑架,只能一辈子给地主打工,所以也就没有人口流入工业领域。

  毛主席青年时期在湖南农村进行考察时发现,中国人口虽多,但90%都是农民。那时他就想,只有把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中国的社会革命和工业发展才有基本保障。

  所以,毛主席领导的中国革命,首先是土地革命。

  “打土豪,分田地”,实现“耕者有其田”。农民不被地主剥削,才有多余的口粮供给家里多余的劳动力进城打工,农民进城了,工业化发展才会有足够的劳动力。

  作为工业革命起源国的英国,也遇到过没有工业劳动力的问题,他们的做法是粗暴地把农民从土地上统统赶走,然后在土地上种草放羊,最后把羊毛做成纺织品,让失去收入来源的农民不得不到城里的纺织厂打工养家活口。

  任何一个国家,想要把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都得与当时的利益集团进行殊死搏斗。毛主席首先进行士地革命,首先完成工业化进程中最艰难、最关键的一环,现在有几人意识到土地革命的伟大?!

  要实现工业化,必须得建立一个能够充分调动资源的中央政府,才能举全国之力在交通、能源、教育等领域进行长期的投入。

  新中国成立伊始,毛主席就开始进行社会革命。

  中国人口多,但多是文盲。毛主席大手一挥,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轰轰烈烈的扫盲运动,10年后,就有超过1.5亿人具备基本工业操作的文化水平。

  在普及教育的同时,大力进行交通建设。从建国那天起,全国各地修路就没有停止过。而健全的公路铁路网,正是工业建设和物资流动的基本保障。

  千百年来,中国的女性没有独立人格,没有社会地位,只能够束身深院。毛主席一句“妇女能顶半边天”,在新中国的大地上掀起浩浩荡荡的妇女解放运动,把妇女从家庭中解放出来,相当于总人口的另一半可以投入到工业化建设中来。

  要工业化,必须得有海量的资金,每一个国家的工业化也都有一个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

  欧美列强的资本原始积累都是通过贩卖非洲黑奴、掠夺拉美和印度原材料、向中国倾销商品来实现的,他们的工业化可谓血债累累。

  中国的资本原始积累,是全国农民的无私奉献和全国人民咬紧牙关一代人吃了十代人的苦完成的。社会革命、三大改造、农业合作社、人民公社、农产品统购,正是为了建立相应的制度,正是为了保证最大限度的农业哺育工业。

  时至今日,又有几人明白毛主席的良苦用心?!

  有制度,有资金,还得有项目和技术。

  1945年9月2日,二战结束,世界形成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

  1950年6月25日,金日成在斯大林的默认下,不宣而战进攻韩国,朝鲜战争爆发。

  战争打响24小时后,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

  令世界匪夷所思的是:苏联代表缺席会议。

  苏联缺席,没有行使否决权,联合国安理会任由美国一手操纵。

  7月7日,安理会以9票赞成、零票反对,通过美国提案。

  9月15日,以美国为首的16国联合国军,卷入朝鲜内战。

  斯大林为什么要缺席?

  四十年后,苏联老资格外交部长葛罗米柯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安理会立即召开了会议。斯大林看了苏联驻联合国代表马立克从纽约发回的报告后,晚上打电话给我:“你认为目前情况下,应该下达什么指示?”

  我说:“马立克应该使用否决权,阻止通过美国提出的议案”。

  斯大林说:“我认为苏联代表不应该参加安理会会议”。

  我不得不提请斯大林注意一个重要情况:“如果我们的代表不出席会议,安理会就可能通过任何决议,直至打着联合国的旗号从其他国家派遣军队到南朝鲜去。”

  但是,四十分钟后,斯大林还是口授了一项指示:苏联拒绝赴会。

  葛罗米柯在回忆录中也是百思不解:"这件事似乎不符合斯大林的思维方式,但事实就是这样 。"

  现在看来,如果当初苏联驻联合国代表马立克赴会了,还投了否决票,那美国肯定无法组成联合国军,也就无法参与朝鲜内战,朝鲜半岛也就统一了。

  显然,斯大林拒绝出席联合国安理会关于朝鲜战争的会议,正是想把美国拉进朝鲜战场的泥潭中以消耗美国的势力。

  但是,让斯大林没有想到的是,金日成在战场上骄傲自大,犯了严重的战略错误,让美军成功实施了仁川登陆。

  原本朝鲜发动统一战争后,凭借强大的军力几乎解放了整个韩国,韩国和美国联军被围困在釜山一带一个极其狭小的范围内。但美军仁川登陆后,从后方切断了朝鲜人民军,使得朝鲜人民军节节败退。

  朝鲜如此迅速的溃败远远出乎了斯大林的预料。对于苏联来说,朝鲜是万万丢不得的——必须把美国为首的北约死死的拖在朝鲜,以消耗它们的有生力量。

  面对朝鲜的溃败,斯大林犹豫不决:出兵,势必造成苏联跟美国一样的巨大消耗;不出兵,朝鲜半岛必定成为美国的附属。

  就在斯大林进退两难之际,中国来向他征求出兵朝鲜的意见。

  朝鲜与中国一水之隔,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对中国来说,出兵朝鲜抗击侵略者势在必行。

  但是,毛主席从苏联缺席联合国安理会会议,意识到了斯大林的战略布局,他深知朝鲜危机源于斯大林的战略失误,也深知斯大林面对朝鲜危机骑虎难下,所以在向斯大林征求中国出兵朝鲜的意见时,顺势提出了军事援助和整套工业体系援建的要求。

  出于跟美国争霸的考量,斯大林答应了中国的要求。

  斯大林的想法是明确的:让中国出面跟美国长期耗下去,苏联趁机壮大自己。

  但斯大林又一次没想到的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仅仅用三十个月就把美国打服了。

  虽然,斯大林并没等到板门店签订停战协定的那一天就离世了,但他答应中国的要求,被他的后继者提上了日程——援建中国156个项目。

  中国的技术应用正是从这156个工程项目中得来的,它让中国完成了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飞跃。

  七十年代,世界一极的苏联变修了,还想要中国成为他的附属。而世界另一极的美国陷入越南战争无法自拔,面临着被苏联吞噬的危险。

  为了从越南战争的泥潭中体面撤出,为了不被苏联吞噬,美国主动向中国靠拢。

  为了中国独立自主,为了阻止苏联称霸,毛主席决定战略转向。前提是,美国必须支付中国一整套技术设备——"43方案”。

  这是中国继1950年引进苏联援助的“156项工程”之后,第二次大规模的技术引进。中国利用“四三方案”引进的设备,结合国产设备配套,兴建了26个大型工业项目。

  中国两弹爆炸、一星升空后,势不可挡地重返联合国的同时,外交迎来大丰收——世界各国向中国敞开了大门。

  从1958年到1978年,中国业已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仅仅20年!

  20年完成工业化,古今中外,空前绝后!

  如果没有毛主席深谋远虑的战略布局,中国20年能走完西方国家两百年才走完的工业化道路吗?

  如果不是毛主席力排众议抗美援朝并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中国在世界之林站得起来吗?

  如果不是毛主席毅然决然研发两弹一星,中国能重返联合国位列五常吗?

  如果没有毛主席打下的工业化基础,改革改什么?

  如果不是毛主席打开了世界的大门,开放向谁开?

  试想一下,如果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还处于农业文明状态,那现在的中国跟阿拉伯国家会有区别吗?跟印度会有区别吗?

  中国的和平,中国的崛起,中国的强大,无一不是毛主席打下来的基础。

  现在的好日子,归根结底,靠的是毛主席!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
赞赏备注
确认赞赏

评论(共2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