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对苏联哲学的超越(三)

2021-09-08
作者: 士心 来源: 红歌会网

  备注:"前两篇发表后,一些人说看不懂,一些人驳斥。为了更多人理解,把自己对马克思哲学的认知再次写出来。我是基于这样的认知,去重新看待毛泽东思想,尤其是建国后的毛泽东思想。该篇是理解下面两篇的逻辑基础,否则影响对‘超越’的理解。在此感谢刘光晨、名哲、杨虎等网友,磋商中给了我很多启发,使得我注重更多细节。"

  比较社会制度先进与落后,有各种标准,没有一致的标准,即使社会主义者,都存在公有制与生产力的争论。

  马克思的标准:思维与劳动的自由结合程度。《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下简称《形态》)对根本分工的定义:思维与物质劳动的分离。这是对原始社会解体的衡量标志,也是人类异化的标志。《形态》:“···分工只是从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分离的时候起才真正成为分工。从这时候起意识才能现实地想象:它是和现存实践的意识不同的某种东西;它不用想象某种现实的东西就能现实地想象某种东西。···:上述三个因素即生产力、社会状况和意识,彼此之间可能而且一定会发生矛盾,因为分工不仅使精神活动和物质活动、享受和劳动、生产和消费由不同的个人来分担这种情况成为可能,而且成为现实,而要使这三个因素彼此不发生矛盾,则只有再消灭分工。···

  ···所有制是对他人劳动力的支配。其实,分工和私有制是相等的表达方式,对同一件事情,一个是就活动而言,另一个是就活动的产品而言。”(《马恩选集》1995版第一卷82-84页)

  马克思的理想即是消灭根本分工,使得人的双重本质---思维与肉体物质劳动自由结合。我们理解所有制,不能但从占有生产资料角度考虑,或者从产品分配角度考虑,还要考虑劳动者活动状况。结合马克思恩格斯论述,所有制内容包括:1.生产资料占有状况,这是生产的前提条件。2.劳动过程中劳动者的思维与物质自由程度和结合程度。3.分配状况。2.3.两条受1制约。

  公有制是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但不等于劳动者彻底解放。原始公有制解体,原因是管理者改变公权为私权,把劳动者让渡的权力变成自己一人私有。改变了公共管理模式---剥夺劳动者共同的思维活动的权力,劳动者只剩下物质劳动的义务。与原始社会相比,人的思维和生产力都有飞跃的发展,而公有制的解体形式则基本相同。实现生产资料并非终点,如何实现管理与劳动合一,消除管理者与劳动者的壁垒,才是消灭思维与物质劳动分工的根本问题。

  从《形态》的根本分工出发,还可以看到意识跃进到新的阶段:思维呈现一定的独立性,不完全受劳动实践过程分析。名称、概念等发展,使得人们脱离了物的条件反射方式,彻底与动物意识分离:物的名称,人的行为名称一旦使用,人们就能联想到实物形态。人们依托基本物或人名称、动词形成行动效果逻辑,思维逐渐成熟。

  把人的物质欲望归为物性。诚然,人的物质满足欲,是促使人劳动,劳动过程存在人的物质运动。人与动物活动区别,在于创造性,即人改变自然物的形状、存在状况而为自己所用。同时运用、扩展、改变提升自己的思维意识。思维意识不是物质一般运动的结果,而是人的特殊物质活动---劳动创造的产物,是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发展成型的。该过程为百万年以上,并在今天还在发展成长过程中。思维意识不但是人的劳动创造产物,它还循环参与了劳动创造。

  以原始社会解体的节点看,劳动创造是人的物质与思维共同的行动。从人的类本质分解,个体都存在思维与物质的遗传基因。唯心论把思维意识基因看做是人的原始存在,唯物论把物质看做人的原始存在。以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人为典型,以动物同源为起点,思维意识在人类起点之后,思维意识原始存在论不符合人类发展过程。而唯物论的主体和本体论只能说明人类起点前的运动,不能说明此后。唯物论里的进化论,社会达尔文主义只能说明物质一般运动演化到动物,人类起点前的运动,作为动物学和畜生学,根本就无法解析人的活动。也就是说唯物论还不如客观唯心论,最起码客观唯心论以人做主体,描述了人的一半本质运动。

  通常人们谈论唯心论,多数谈的是主观唯心论或者宗教迷信,或者把自己不习惯的思维都判做唯心论。就当今世界而言,劳动者解放的敌方理论是唯物论。无论是攻击社会主义的,还是背叛社会主义的,他们的举起的理论旗帜上是唯物论,或者化名为社会达尔文主义。客观唯心论以物质自然、社会事务为客观尺度,但黑格尔通过其辩证法,把这个客观尺度演绎成自我意识运动的结果---精神。客观唯心论的自我意识---精神成为神之外的第二造物主,是宗教迷信的最后避难所。但要看到客观唯心论的进步,与主观唯心论的随心所欲,直观和妄想有重大区别。客观唯心论以人的一半本质婉告上帝的死亡,在推翻宗教迷信上起到过重大作用。费尔巴哈的唯物论基础之一就是黑格尔的客任何观唯心主义,其《基督教的本质》是继承和批判了客观唯心主义。

  哲学历史上不存在飞跃,任何进步都是在社会变革时期,对自然科学额和社会学艰苦反思的产物。哲学进步创新,不是单一逻辑的推演,而是全面主客观的理性分析。马克思哲学就是这样艰苦认真的反思典型。马克思是物质生产的劳动创造主义,是思维与物质的合成行动,是属人的本质活动。继承了客观唯心论的本真内容,剔除糟粕。之所以称作新唯物论,在于马克思承认动物是物质一般运动结果,人与动物的分离是其类本质---劳动创造形成的,由此产生思维意识的萌芽,并在物质生产中发展,成为类本质的第二特征。也就是说,马克思承认物质先于人类存在,人的肉体由物质构成。马克思哲学与唯物论拥有共同的前提,但不拥有共同的运动。这也是我哲学类文章不厌其烦的重复,人的本体论与物质本体论有重大不同:一是特殊二是思维意识的循环参与。而唯物论则千方百计的要消除特殊,把人的运动化成一般物质运动,把特殊运动产生的思维意识说成是一般物质运动的结果,消灭人的第二特殊本质。这样就把人的特殊说成一般,或者说成是动物类活动,遮蔽了人类起点到现在的劳动创造历史。

  《形态》“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人们的想象、思维、精神交往在这里还是人们物质行动的直接产物。表现在某一民族的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形而上学等的语言中的精神生产也是这样。人们是自己的观念、思想等等的生产者,但这里所说的人们是现实的、从事活动的人们,他们受自己的生产力和与之相适应的交往的一定发展——直到交往的最遥远的形态——所制约。意识[dasBewuβtsein] 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dasbewu βteSein],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如果在全部意识形态中,人们和他们的关系就像在照相机中一样是倒立呈像的,那么这种现象也是从人们生活的历史过程中产生的,正如物体在视网膜上的倒影是直接从人们生活的生理过程中产生的一样。”(《马恩选集》1995版第一卷72页)

  而人的劳动是与思维意识共同组成的,一方面是人的特殊物质性活动,一方面又是人的思维意识伴随活动,并非是一种单纯的物质性劳动。《形态》“语言和意识具有同样长久的历史;语言是一种实践的、既为别人存在因而也为我自身而存在的、现实的意识。语言也和意识一样,只是由于需要,由于和他人交往的迫切需要才产生的。凡是有某种关系存在的地方,这种关系都是为我而存在的;动物不对什么东西发生“关系”,而且根本没有“关系”;对于动物来说,它对他物的关系不是作为关系存在的。因而,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只要人们存在着,它就仍然是这种产物。”

  人改造自然创造生活物质,以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为前提,在劳动中必然需要交流,因而产生语言。‘语言是一种实践的、既为别人存在因而也为我自身而存在的、现实的意识。’物欲驱使的不是一般物质运动,而是特殊物质运动。这种特殊在于‘劳动创造’,必然伴随语言这种人的‘劳动创造’意识。也就是说人的意识来自人的特殊活动---劳动创造,与物的一般运动、动物的活动截然不同。把人的思维意识等同物质,则抹杀了人类劳动创造的历史。

  作为哲学爱好者的基本常识:‘物性’是人对物的抽象,是思维意识。把物性等同物质自然存在体,是把思维与物质混淆的死扣。搞不清二者关系,在认知论上与黑格尔思维路径一致。一些人嘴里喊着‘唯物论’,在分析论证问题时,却走向唯心论。也可以这样说,不懂马克思劳动创造学说,就理解不了‘人化自然’观,理解不了马克思辩证法,只能在认知论范畴鬼打墙。由于唯物论的物质主体和本体论,理性一元论特征,排除人的特殊感性活动---劳动创造,在社会学上与唯心论殊途同归。‘

  根本分工出现,思维与物质活动分离,原始社会解体,人类进入文明社会。这既是生产力发展,思维意识发展的快速阶段,也是人的‘类本质’异化加速阶段。自然科学的加速,社会制度的变革都无法解决人‘类’的本质异化,社会两极分化,分裂对立,阶级敌视。解决矛盾的最终办法,“上述三个因素即生产力、社会状况和意识,彼此之间可能而且一定会发生矛盾,因为分工不仅使精神活动和物质活动、享受和劳动、生产和消费由不同的个人来分担这种情况成为可能,而且成为现实,而要使这三个因素彼此不发生矛盾,则只有再消灭分工。”也就是从人本质一分为二,回到人本质合二为一,恢复人的类本质之劳动创造性。认真读一下原著和引论,这里的分工不是一般的劳动分工,而是指‘思维与物质劳动’的根本分工;在所有制形态下,消灭合二为一的关键障碍‘私有制’。生产资料‘私有制’是分工的前提,也是分配的条件,同时还是劳动过程中,强迫劳动者的思维与物质活动分离的权利,是劳动前、中、后的分工分配的社会伦理。所以劳动者要活动解放,除了夺取政权,还必须开展文化大革命,并把该革命与生产关系革命结合起来。这不但是文化和政治革命任务,经济秩序革命不只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还是生产者与管理者的关系变革,二者身份互相融合的过程。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
赞赏备注
确认赞赏

评论(共2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