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野:也谈马克思究竟是哪国人,什么民族

2018-05-08
作者: 鹿野 来源: 察网

鹿野:也谈马克思究竟是哪国人,什么民族

  今年5月5日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中国举行了各种比较高规格的纪念活动。特别是5月4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这一切无疑是中央弘扬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体现。在这里,笔者也从马克思的国家与民族属性出发做一点简单的探讨,以作为这位伟人诞辰200周年的纪念。

  

一、马克思是德国人还是法国人?

 

  过去,当我们介绍马克思的时候,往往都强调其是德国人。但是近些年来,有学者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认为马克思所生活的那个年代里欧洲并没有强烈的民族国家属性,马克思更认同法国大革命的政治理想,故而称其为法国人更恰当。

  其实,固然是19世纪才被称之为民族主义的世纪,但是绝非在这之前就没有民族国家的观念。在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视域里,欧洲各民族国家的形成并非源于法国大革命,而是在之前300年的15世纪后半期就已经开始。被马克思称为“第二个我”的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的导言中说得最为明确:

  【现代自然科学,和整个近代史一样,是从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算起,这个时代,我们德国人由于当时我们所遭遇的民族不幸而称之为宗教改革,法国人称之为文艺复兴,而意大利人则称之为五百年代,但这些名称没有一个能把这个时代充分地表达出来。这是从十五世纪下半叶开始的时代。国王的政权依靠市民打垮了封建贵族的权力,建立了巨大的、实质上以民族为基础的君主国,而现代的欧洲国家和现代的资产阶级社会就在这种君主国里发展起来。】

  包括马克思本人的作品当中,也明显的透露出了对德意志的国家认同。从他早年的诗作开始,歌颂的就是莱茵河和歌德为代表的德意志文化而不是以塞纳河和伏尔泰为代表的法兰西文化。这里随便摘录两小节:

  【莱茵河畔清风荡漾,

  一个少年走到河旁,

  他的目光是那样严肃,

  他默默凝视河里的波浪。

  (《莱茵河女神》)

  魔术师来自巍峨的层峦叠蟑,

  他鬓发如银,气宇轩昂,

  神奇的精灵在他周围回翔,

  漾起清风吹拂他的面庞。

  他莞尔一笑眺望远方,

  笑看众生熙来攘往,

  他心如明镜,凝重安详,

  含笑面对众生的梦想。

  (《歌德》)】

  因此,过去我们对于马克思是德国人的判断是正确的。包括最早的共产主义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其前身正义者同盟也是由流亡法国的德国人组成的。这些人虽然居住在法国,但绝非就等于法国人,他们主要的革命阵地仍然是德国,也普遍把德国视为自己的祖国。我们不能因为马克思对法国大革命中的某些思想推崇就称他是法国人,否则,今天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不也成了法国人或德国人吗?

  

二、马克思是犹太人还是反犹主义者?

 

  一个与此相关的问题是,马克思出生于犹太人家庭,其民族属性原本是相当清晰的。长期以来,这也正是形形色色的反共分子拿来大做文章的一个焦点问题。早在马克思生活的时代,其论战的对手如蒲鲁东和巴枯宁等人就经常拿马克思的犹太人出身做文章。在十月革命以后,法西斯主义更是把反犹主义与反共主义融为一体,把共产主义攻击为所谓“犹太人的学说”而大肆污蔑。甚至到今天的中国仍然有些人持类似观点,把共产主义理想说成是犹太人的阴谋。

  不过,在二战以后由于希特勒被打倒,西方国家的主流媒体又坚持反共立场,于是就巧妙的把法西斯当中反犹主义与反共主义切割了开来。这些人宣称马克思虽然出生于犹太人家庭,但是,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反犹主义者:

  【持马克思属于反犹主义者观点的学者为数不少,影响很大,其中以1949年埃德蒙·西伯纳( Edmund Siberner)对于马克思与反犹主义存在密切联系的观点最有影响。该论文在引用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引文达220条),在详细分析了马克思的犹太背景及其对犹太问题的观点之后,得出这样的结论:“马克思不仅可以而且必须被看作是反犹太主义的代言人之一,他对犹太人的厌恶扎根于他内心的深处并延续到他生命的最后。”“马克思在近代社会主义的反犹太传统中占据着毫无疑问的中心位置。”无独有偶,由本·沙逊主编的在犹太研究领域具有相当影响力的《犹太民族史》认为:“我们不仅发现马克思将犹太教的本质归结为商业和金钱的观点,而且对犹太教创造精神进行了极度的贬低、将消灭犹太教作为人类解放(包括犹太人)的必要条件。这是早期一个犹太自恨者( Jew-haters)谨慎小心需要的翻版。”

  曾传辉主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201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07,第368页】

  在这一基础上,西方的主流媒体进一步发挥了想象,强调正是马克思这种强烈的反犹主义成为了希特勒等当代反犹主义的先驱,二战以后,苏联和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支持巴勒斯坦的民族解放运动,反对以色列侵占大片阿拉伯国家的领土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必然产物。所以,要反对法西斯复活就必须反共反苏反华,支持以色列的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于是乎,反共与推崇犹太人一起成为了当代西方的两大政治正确,尽管这一套学说实在令人哭笑不得。

  不错,马克思对犹太人和犹太教的确进行了空前尖锐的讽刺与批判,这一切集中体现在1844年发表的那一篇被列宁视做马克思由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向共产主义者的标志性文章《论犹太人问题》当中:

  【金钱是以色列人的妒忌之神;在他面前,一切神都要退位。金钱贬低了人所崇奉的一切神,并把一切神都变成商品。金钱是一切事物的普遍的、独立自在的价值。因此它剥夺了整个世界——人的世界和自然界——固有的价值。金钱是人的劳动和人的存在的同人相异化的本质;这种异己的本质统治了人,而人则向它顶礼膜拜。

  犹太人的神世俗化了,它成了世界的神。票据是犹太人的现实的神。犹太人的神只是幻想的票据。

  在私有财产和金钱的统治下形成的自然观,是对自然界的真正的蔑视和实际的贬低。在犹太宗教中,自然界虽然存在,但只是存在于想像中。

  托马斯·闵采尔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认为下述情况是不能容忍的:

  “一切生灵,水里的鱼,天空的鸟,地上的植物,都成了财产;但是,生灵也应该获得自由。”

  抽象地存在于犹太宗教中的那种对于理论、艺术、历史的蔑视和对于作为自我目的的人的蔑视,是财迷的现实的、自觉的看法和品行。就这类关系本身、男女关系等等也成了买卖对象:妇女也被买卖。

  犹太人的想像中的民族是商人的民族,一般地说,是财迷的民族。】

  问题是,马克思说错了吗?难道犹太人文化与犹太教不是建立在崇尚金钱之上的吗?马克思这种对“犹太人”与犹太教的批判并不是为了鼓动欧洲的反犹主义,而是为了探寻犹太人遭受不幸的根源,而从而使这些人摆脱受苦受难的地位。这就好像中国的鲁迅猛烈的批判“中国人”与礼教并不是为了论证西方人入侵中国的合理性,恰恰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中国抛弃传统文化当中的糟粕以实现民族振兴一样。

  所以,鲁迅对“中国人”和礼教的猛烈批判并不能证明其是一个反华人士,恰恰证明了其对于中国的强烈民族认同感,马克思也是一样的,其对“犹太人”和犹太教强烈的批判在某种程度上恰恰证明了马克思强烈的犹太民族认同感。

  不过,马克思比鲁迅,特别是早年的鲁迅更加高明一筹。他并没有简单的从改造国民性的立场上出发去批判犹太人文化与犹太教,而是站在阶级分析的高度指明了犹太教与犹太人文化的实质是一种早期的资产阶级文化,是近代资本主义精神的源头。因此,只有推翻了资本主义制度,建立起一种以去商业化为基础的公有制体制,让人类从犹太人的这种拜金主义文化中解放出来,才能够实现犹太人的自我解放。其在《论犹太人问题》当中对如何实现犹太人解放是这样表述的:

  【犹太教的世俗基础是什么呢?实际需要,自私自利。

  犹太人的世俗礼拜是什么呢?做生意。他们的世俗的神是什么呢?金钱。那好吧!从做生意和金钱中解放出来——因而从实际的、实在的犹太教中解放出来——就会是现代的自我解放了。

  如果有一种社会组织消除了做生意的前提,从而消除做生意的可能性,那么这种社会组织也就会使犹太人不可能存在。他的宗教意识就会像淡淡的烟雾一样,在社会这一现实的、生命所需的空气中自行消失。另一方面,如果犹太人承认自己这个实际本质毫无价值,并为消除它而工作,那么他就会从自己以前的发展中解脱出来,直接为人的解放工作,并转而反对人的自我异化的最高实际表现。

  总之,我们在犹太教中看到普遍的现代的反社会的要素,而这种要素,经由有犹太人在这一坏的方面热心参与的历史发展,达到自己目前这样的高度,即达到它必然解体的高度。

  犹太人的解放,就其终极意义来说,就是人类从犹太精神中得到解放。】

  这种说法固然是很大一部分资产阶级政客所无法理解,更无法接受的,但是其确实指明了犹太人解放的要害,比那种依靠军国主义和战争来实现所谓犹太民族复兴的犹太复国主义不知道高出了几个档次。

  

三、怎样看待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德国人的批判?

 

  与此相类似的是,马克思对于德国和德国人的批判远远多于对欧洲其他国家的批判。早在他少年时代的诗作当中,一方面大力推崇歌德等德意志民族文化的骄傲,另一方面又对于德意志的小市民习气进行了近乎尖刻的挖苦和讽刺:

  【德意志人各自坐在安乐椅上,

  神情麻木,一声不响。

  四周的风暴在肆虐逞狂,

  天上阴云密布,黯淡无光,

  雷声隆隆,闪电似银蛇狂舞,

  他们的脑海里却风平浪静,十分安详。

  但只要天空升起了太阳,

  暴雨停歇,和风轻轻荡漾,

  他们就站起来高呼,

  还写下一本书:《灾患已告消除》。

  他们开始想入非非,

  要对事情寻根问底;

  他们说:“这桩事干得不对头,

  天公的玩笑开得太离奇;

  宇宙万物得有规有矩、井井有条,

  先得有个头,而后才能有脚。”

  他们像儿童般乱忙一气,

  到处在寻找腐烂发霉的东西。

  他们本该好好地为现在做点事情,

  大可不必去既忧天来又愁地。

  天地本是按自己惯常的轨道运行,

  波浪仍在安然地拍击着礁岩峭壁。

  (《讽刺短诗集》)】

  在转向共产主义以后,马克思也仍然没有放弃这种对“德国人”的尖锐批判。比如说,其与恩格斯合作的名著《德意志意识形态》当中就是用这样的语言描述“德国人”的:

  【德国人以极其自满的情绪把这个虚无缥缈的王国、“人的本质”的王国同其他民族对立起来,宣布这个王国是全世界历史的完成和目的;他们在一切领域都把自己的幻想看成是他们对其他民族的活动所下的最后判决,因为他们到处都只能是观察者和监视者,所以他们认为自己的使命是对全世界进行审判,断言整个历史过程在德国达到了自己的最终目的。我们已经不止一次地指出,这种傲慢的和无限的民族妄自尊大是同极卑贱的、商人的和小手工业者的活动相符合的。如果民族的狭隘性一般是令人厌恶的,那末在德国,这种狭隘性就更加令人作呕,因为在这里它同认为德国人超越民族狭隘性和一切现实利益为基础的民族。不过,在各国人民那里,现在只有资产者及其著作家中间才可以看到民族保守性。】

  这或许又为某些人否认马克思是德国人提供了重要论据。不过事实上,马克思之所以猛烈的批判德国人的民族气质,也和其对犹太人和犹太教的尖刻批判是一样的,不是为了毁灭埋葬德意志,而是为了在19世纪上半叶处于分裂、动荡、落后和混乱当中的德意志实现民族解放和振兴。这一切恰恰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德意志的国家认同。

  而且某种意义上说,正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于德国人民族气质的批判促使了其理论的成长。比如说,当时德国流行的一种观点就是鼓吹抽象人道主义,把阶级斗争说成是法国人的学说,是一种暴政,德意志人完全可以用人道主义来解决它。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当中就针对这种早期普世价值的谬论进行了尖锐的讽刺,例如,他们针对于那些人“在人道主义中一切关于名称的争论都解决了。为什么要分什么共产主义者、社会主义者呢?我们都是人”的说法作出了如下表态:

  【为什么要分什么人、兽、植物、石头呢?我们都是物体!】

  大概再也没有什么比这对抽象人道主义等普世价值的讽刺更加尖锐了。既然可以承认人与石头的区别,那么为什么不能承认不同阶级的区别呢?

  需要指出的是,正如马克思对于犹太人的批判摆脱了改造国民性的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桎梏而立足于阶级分析一样,其对于德国人的批判同样没有局限于民族气质。而且,由于相关著作大多较晚,主要在他转向共产主义之后,所以这些分析就更加准确与细致。

  比如说,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当中第三章就专门列了“德国的或‘真正的’社会主义”作为反动的社会主义当中的一种类型。其既是这一章对于形形色色假社会主义的批判中所使用篇幅最长的,也是唯一冠有国家民族名称的。但是,相关分析并没有把这种假社会主义简单归咎于德意志的民族气质和传统文化,而是指明了其存在的社会基础与阶级基础:

  【在德国,16世纪遗留下来的、从那时起经常以不同形式重新出现的小资产阶级,是现存制度的真实的社会基础。

  保存这个小资产阶级,就是保存德国的现存制度。这个阶级胆战心惊地从资产阶级的工业统治和政治统治那里等候着无可幸免的灭亡,这一方面是由于资本的积聚,另一方面是由于革命无产阶级的兴起。在它看来,“真正的”社会主义能起一箭双雕的作用。“真正的”社会主义像瘟疫一样流行起来了。

  德国的社会主义者给自己的那几条干瘪的“永恒真理”披上一件用思辨的蛛丝织成的、绣满华丽辞藻的花朵和浸透甜情蜜意的甘露的外衣,这件光彩夺目的外衣只是使他们的货物在这些顾客中间增加销路罢了。

  同时,德国的社会主义也越来越认识到自己的使命就是充当这种小市民的夸夸其谈的代言人。

  它宣布德意志民族是模范的民族,德国小市民是模范的人。它给这些小市民的每一种丑行都加上奥秘的、高尚的、社会主义的意义,使之变成完全相反的东西。它发展到最后,就直接反对共产主义的“野蛮破坏的”倾向,并且宣布自己是不偏不倚地超乎任何阶级斗争之上的。现今在德国流行的一切所谓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著作,除了极少数的例外,都属于这一类卑鄙龌龊的、令人委靡的文献。】

  在这种科学分析的基础之上,马克思与恩格斯为德意志的民族复兴与解放指出一条光明的道路。他们在《共产党宣言》的结尾当中是如下表示的:

  【共产党人把自己的主要注意力集中在德国,因为德国正处在资产阶级革命的前夜,因为同17世纪的英国和18世纪的法国相比,德国将在整个欧洲文明更进步的条件下,拥有发展得多的无产阶级去实现这个变革,因而德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只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直接序幕。】

  

四、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当中可以看出,马克思的德意志国家属性和犹太民族属性是不能被否定的,其很多观点,尤其是对于犹太人和德国人的批判也恰恰是为了实现犹太与德国的解放。

  犹太人是长期被欧洲排斥和压迫的少数民族,德意志又是19世纪上半叶欧洲大国当中处于分裂割据的不幸典型。某种意义上来说,正是这种双重苦难促使马克思积极思考与探寻,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学说。如其对犹太人崇尚金钱的批判成长出了公有制的理想,对德意志人崇尚抽象人道主义的批判成长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学说。当我们分析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时候,恐怕也不能忽略这种社会历史背景。

  或者从另一个角度上说,马克思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本身就蕴含了国家振兴与民族解放的内核。同样的道理,正是中国近代以来的苦难促使中国人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这种科学理论,并且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最终在此指导下摆脱了苦难,实现了民族的独立与国家的解放。所以,今天中国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也绝非让中国人变成德国人,而恰恰是在过去取得的成就基础上进一步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最后,就让我们用《共产党宣言》当中的一段话作为结尾吧:

  【工人没有祖国。决不能剥夺他们所没有的东西。因为无产阶级首先必须取得政治统治,上升为民族的阶级,把自身组织成为民族,所以它本身还是民族的,虽然完全不是资产阶级所理解的那种意思。】

  【鹿野,察网专栏作家】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
赞赏备注
确认赞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