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诞辰150周年新闻学术研讨会”网上笔会在广西大学举行

2020-04-23
作者: 汪苑菁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通讯员 汪苑菁)2020年4月22日,“纪念列宁诞辰150周年新闻学术研讨会”网上笔会在广西大学举行。笔会由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学部委员兼新闻传播学科召集人、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郑保卫教授主持。

  列宁诞辰150周年新闻学术研讨会网上笔会在广西大学举行

  郑保卫说,今天是列宁诞辰150周年。为纪念这个光辉的日子,今年1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和艺术学学部与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联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等30余所新闻院校,原定于4月18日在广西大学举办“纪念列宁诞辰150周年新闻学术研讨会”。但由于疫情原因,今天采取网上笔会方式,邀请原定作大会主题演讲的一些专家进行网上交流,并通过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网站刊播。

  郑保卫表示,列宁是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思想家和理论家;是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创始人和十月革命的主要领导者,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缔造者。同时,列宁还是卓越的马克思主义宣传家和报刊活动家。他始终把报刊看作宣传真理、动员群众、指导革命、组织斗争、健全组织、壮大队伍的强大思想武器。在其波澜壮阔的战斗一生中,列宁与报刊结下了不解之缘,由他亲自创办、主编和参与编辑的革命报刊多达30余家。列宁的全部革命活动与其整个报刊活动紧密联系,正是波澜起伏、艰苦卓绝的革命活动为他的报刊活动提供了广阔的政治舞台,而丰富多彩、有声有色的报刊活动则为他的革命活动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因此,了解列宁的报刊活动及其新闻思想可以寻觅到他一生革命政治活动的轨迹,也可以了解他一生在新闻领域的重要理论贡献,并且认识他一生为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事业立下的丰功伟绩。

  参加今天网上笔会的专家有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柳斌杰教授,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刘建明教授,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丁柏铨教授,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执行会长程曼丽教授,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原院长、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中心主任雷跃捷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原院长张昆,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党委书记兼执行院长张涛甫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中心主任邓绍根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赵永华教授。

  这些教授大都是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特别是列宁报刊活动和新闻思想研究的著名专家。其中,柳斌杰曾任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长期担任我国新闻宣传出版部门领导职务,对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新闻宣传出版工作有深刻的理论思考;刘建明于1979年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读研究生时的研究方向就是列宁报刊实践与新闻思想,他的硕士学位论文写的是列宁的经济宣传思想;郑保卫长期关注并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报刊实践与新闻思想;程曼丽、赵永华是曾经在俄罗斯学习或工作过的著名新闻学者;丁柏铨、雷跃捷、张昆、张涛甫、邓绍根是我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

  专家们就列宁的报刊活动与新闻思想、列宁的办报经验对中国共产党新闻实践和新闻思想形成的影响、苏联党报工作经验与中国共产党的新闻工作、列宁主义和列宁新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列宁新闻思想研究与当前我国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等话题分享了他们的研究成果。

  专家笔谈的部分论文

  柳斌杰提交的论文题为《社会主义新闻实践和制度的奠基者——纪念列宁诞辰150周年》。他表示,列宁是社会主义新闻制度和新闻实践的奠基者,坚持并发展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探索共产党执政后新闻舆论工作规律,创立了社会主义新闻制度,拓展了社会主义新闻实践范围。他分析了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马克思主义新闻实践、马克思主义新闻制度的创新,总结了列宁新闻思想和新闻实践的五个特点,他认为,研究列宁的新闻思想与实践,对于构建中国特色新闻学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郑保卫提交的论文题为《论列宁报刊活动和新闻思想的历史贡献》。他在笔谈中指出,列宁的报刊活动为其革命活动提供了思想武器,为其新闻思想奠定了实践基础,同时丰富了无产阶级政党报刊的办报经验,开创了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宏伟基业,在世界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列宁的新闻思想在为列宁主义科学体系增添理论成果,继承发展马克思恩格斯新闻思想,推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进入苏联共产党人新闻观阶段等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

  刘建明提交的论文题为《列宁新闻自由思想的历史解读》。他认为,列宁精辟论述了三种新闻自由的内涵,揭示了新闻自由的制度性、历史性和复杂性。列宁在分析不同新闻自由的性质与作用的同时提出三种新闻自由观。沙皇镇压革命报刊的反智主义、资产阶级新闻自由的虚伪性、社会主义新闻自由的公正与法治原则,都是各自经济与政治的反映。新闻自由的进步性不仅是社会制度演进的结果,也是社会制度惠及人类智慧和利益的阶级较量。

  丁柏铨在题为《列宁新闻思想:特色、内涵及启迪意义》的论文中表示,列宁的新闻思想有着显著特色,既服务于无产阶级政党革命性事业,又服务于党的建设性事业,体现了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特点。列宁旗帜鲜明地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办报方针,系统阐述了出版物和写作事业的党性原则,提出了“报纸不仅是集体的宣传员和集体的鼓动员,而且是集体的组织者”等重要观点,至今依然是中国共产党所坚持的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原则。

  程曼丽提交的论文题为《从列宁<帝国主义论>看美国涉华舆论的本质》。她认为,列宁的《帝国主义论》论述了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形成垄断。垄断达到一定程度会出现寡头政治(国家垄断),而国家垄断必然带来舆论垄断。作为帝国主义国家,美国涉华舆论始终与其经济垄断、金融垄断、军事权力相配合,这一本质特性并未改变。此次疫情中美国政府涉华舆论就是一个很直观的例证。

  雷跃捷在《略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列宁的新闻宣传思想》一文中谈到,面对当前复杂的国内、国际舆论环境和现实挑战,再度认识、思考和总结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新闻宣传思想,从中汲取其理论经验,对于推动我国新闻事业进一步发展,更好地实现为党、国家、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总体目标大有助益。

  张昆在《列宁的出版自由观述要》笔谈中谈到,在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史上,列宁关于出版自由的论述占有重要地位。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对列宁出版自由观的认识存在不小偏差。他试图从思想史的视角,基于大量第一手的文献,还原列宁的出版自由思想,进而从四个方面,即资产阶级出版自由的进步性、资产阶级出版自由的实质、无产阶级出版自由的前提及无产阶级出版自由的性质,进行全面、深入的解读。

  张涛甫提交的论文题为《列宁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苏俄化——基于思想建党的视角》。他表示,源自欧洲的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经由列宁的创造性转化,成为指导俄国革命的思想武器。列宁强化了思想建党的作用,强调思想对于组织的先导作用和“脚手架”功能。利用报刊建党,强化报刊的鼓动、宣传、组织功能,锻造革命党组织,这种思想建党模式是列宁的伟大创造。列宁强调报刊的党性原则,一方面强调舆论的“一律”,但另一方面也对言论自由给予一定的空间和包容。

  邓绍根提交的论文题为《列宁及列宁主义在华传播新考》。他在笔谈中回顾和阐释了列宁和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他表示,1917年5月6日天津《大公报》报道“黎里尼”(列宁)回国准备参加十月革命活动的消息是我国媒体首次提及“列宁”名字。5月17日,《大公报》已开始使用流传至今的“列宁”译名。“列宁主义”于1919年11月18日被北京《晨报》采用(贬义),同年12月,上海《东方杂志》阐释了正面意义的“列宁主义”,比苏联正面使用“列宁主义”时间还早。

  赵永华提交的论文题为《苏维埃建设初期列宁有关新闻事业的观点——以俄共(布)代表大会的决议为中心》。她认为,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发表过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建设的观点,在俄共(布)历次代表大会的决议中都有所体现。如1919年,国内局势得到巩固后,俄共(布)八大《关于党和苏维埃报刊的决议》把工作的重点放到了贴近人民生活以及恢复重建等方面,强调要反映实际,加强与群众的联系,决议中还提出在坚持党的原则的基础上保证报纸的独立性,对报纸的监督功能也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郑保卫表示,希望通过此次笔会能高举起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的伟大旗帜,深刻认识学习列宁新闻思想的价值和意义,进一步深入学习和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繁荣发展,为培养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
赞赏备注
确认赞赏

评论(共1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