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站大营(历史故事)

2019-04-10
作者: 老百姓 来源: 红歌会网

  说明:

  关于大营(新站地区老百姓习惯亲切称呼部队营区为军队大营,简称大营。而不称呼“大院”,大院是对贵族的一种称呼)。我知道她也有65岁了,她在新站老百姓心中享有崇高的地位。85年大裁军之前一切与大营有关的信息都是军事秘密,不能泄露一丝一毫,裁军后没有什么秘密可言了,网上早有当年服役过的战士和当地老百姓的各种回忆文章,部队番号裁掉了,营房夷为平地,大营变成了战士和新站百姓的一种美好回忆,说家乡回忆经历总是离不开大营的,大营是家乡和每一个新站人历史的一部分,我们每一个在那里长大的人,都是那段拥军爱民的历史见证人。其他被解密的军事设施还有个遗留建筑物什么的,可是大营早已变成了一片废墟,光秃秃的啥也没剩下,尽管这样,远方的游子们每次回到家乡,也都也忘不了要去大营看一看,对着那一片荒草地拍几张照片,欣赏一番,在朋友圈里传阅一下。这说明一个道理,新站人是最爱人民军队的,他们和那支部队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感情,爱部队,爱家乡,才是最爱祖国的,这就是新站人的品格。

  本文提要:一、地理位置,二、基础设施,三、军事训练,四、军民关系,五、部队换防,六、百万裁军。

  一、地理位置:

  大营是一座长方形的大院,占地面积约近万平方米。座东向西,南、北、西三面是居民区,北墙外毗邻安福街,大南墙外靠近酒厂家属区,西门(正门)外是一条南北走向的公路,公路的西侧是车站街和天德街,除酒厂家属区外三面都是铁路驻宅区。东面是一片稻田地,延伸到东大河附近,可远望东山。

  二、基础设施:

  大院内部,沿正门向东是一条挺宽的黄沙路,直达军人俱乐部。这个俱乐部和铁路俱乐部差不多大,可以容纳上千人,军人开大会,看戏曲,看电影都在那里。它的南侧是军马草料场,那支部队里当年也有骑兵,还用马车运输,一直延续到七十年代末。

  在大门口的左侧靠西墙有两座小平房是通信连队收发电报的地方。在他的前面是团部机关大楼。团部后面是战士的营房,都是二楼的一座座整齐排列着,营房的东面是家属区,原来的万宝街也是铁路的驻宅,部队征用了。家属区里有一个军人服务社(就是小卖店),供应军人的日常生活用品,毛巾、牙膏、牙刷、香皂、信封、信纸、邮票之类,一般不对外。靠近西北角的是部队大食堂,战士们就餐的地方。南半部分有一个弹药库不大库房主要是枪支弹药,其余部分都是练兵场。大院外还有一处马厩(军马场)在东南方向三里地以外,还有一座弹药库在五家子附近距离比较远至少五里地,是一个独立的小院,远离村屯,有一个班的战士把守,估计是炮弹之类的军用仓库,因为这类物资不可能放在营区里,还有三处靶场。一处较大的在北山脚下,一处比较小的在康医和北山之间的公路西侧,还有一处在大砬子山里。

  三、军事训练:

  60年蒋介石叫嚣反攻大陆,62年中印边境冲突,64年军队大比武,那几年里部队的训练任务比较繁重。那时提倡近战、夜战,部队实弹射击多在晚间进行,夏天晚上八九点钟站在铁小院里,几乎每天都能听到北山方向的枪声,有时候枪声还比较密集,一直到深夜为止。白天有时候就和小伙伴去靶场,捡子弹壳子回来玩,偶尔也能捡到他们丢失的没有击发的子弹。部队白天练习瞄准,投弹,拼刺,侦查等项科目。冬天还有滑雪训练。平时他们在部队院子里练投弹,拼刺训练用的是木质长枪,枪头是橡胶包裹的,战士穿着铠甲、头戴着防护罩,十分英武。学生放寒暑假时,部队就拉出来,在铁小的操场上训练,整个操场上都是训练的战士,陆军的各个兵种的都有,炮兵的小钢炮,迫击炮都摆放在铁小院子中,炮兵的一座炮就是一个战斗单元,分工很细,抗炮管的,背底座的,背瞄准具的,背炮弹的等,他们练习支架炮、测距、瞄准、装填炮弹等,炮座很重,都是战士用肩背的。侦查兵则利用房屋、墙角、门窗,树木等地形地物练习侦查反侦查能力。测绘兵训练画军事地图,新站的地理山川他们必须能够熟练地画出来为战斗准备。通信兵,练习战地布线收线,也有王成背着的那种发报机,还有司号兵列队训练吹冲锋号,他们至少有一个排。最艰苦的还是步兵,他们射击瞄准训练,大冬天趴在雪地里一卧就是一天,没有叫苦连天的,大人们议论说印度兵是老爷兵、少爷兵,打仗时先念佛祈祷,然后再铺上一块毯子才能卧倒,所以打败仗。这和我们看到的解放军战士是没法比的。他们的军装换了几茬,其中六五式的最好看。武器装备也换了几茬,以步枪为例,开始是三八式,苏式的,有冲锋枪,转盘枪,后来有了国产的六五式的,半自动发展到全自动,非常实用,武器装备逐步改善。我们安福街的孩子们出了家门口,就是铁小的操场,经常观摩战士们的军训,他们休息时也允许我们看一看瞄准镜,并且告诉我们怎么样瞄准,战士们对待小朋友都非常友好。我和小伙伴七八岁就开始接触部队战士了,部队的北大墙有个豁口可以进出,我们有时候就去那个地方看战士们养猪喂猪,他们也愿意接触小孩说话唠嗑,问东问西,都是南方兵。他们需要劳动工具就向老百姓借,我们也愿意借给他们使用,他们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借了东西必还,损坏了必赔。三年经济困难时期,部队为了分担国家的困难,再拿出南妮湾精神,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各个连队都自己种地,种菜,养猪以补充主副食品的不足,在北大墙根有一排排的猪圈,都是各个连队的,每个猪圈里都有五六头大肥猪。我再大一点的时候就经常和伙伴到大院子里去捡煤核,一边捡一边看他们训练,一般是没有人撵我们走的,在通信连门前路过时总能听到那里收发报的声音,一天到晚滴滴答答响个不停,也许是在训练收发电报,也许是在通信联络工作。他们用过的电池都是五号电池成联的,一联有三十个左右,我们常常捡来做小实验玩,用手电灯泡接上还很亮的。偶尔遇到了戴袖标的执勤战士也会把你礼送出境的,但是态度也很和蔼。有时候还能捡到训练用的手榴弹,捡回来扔到铁小操场上,多的时候有二三十个,大家都学着战士们的样子练习投弹。那时铁中的学生投手榴弹都有两下子,女生也能投很远。男生普遍能达到四十米左右,高手可以达到七八十米远的距离。

  四、军民关系:

  驻新站部队的军民关系、军政关系始终是最好的,这才是新站老乡怀念大营的根本原因。当年的驻军部队是一支英雄部队,刚从朝鲜凯旋归来,他们始终保持的老红军、老八路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纪律严明,秋毫无犯。他们在百姓的心目中是最受尊敬的,给人们留下了极好的印象。当地政府和地方企业的拥军优属工作做得也很好。可以肯定地说军民关系最紧密的时期还是文革那十年。部队和铁路的关系是最密切的,军运离不开铁路,部队执行三支两军任务,还有军管军训。给铁中也派来的军训部队,不光是训练列队和走步,那是摆花架子让人拍照的。那时的军训还有投弹,拼刺刀,擒敌拳,匍匐前进,翻越障碍,实弹射击等项等军事科目,每学期学校都组织实弹射击,枪支和弹药都是部队提供的。部队战士经常帮助附近居民打扫卫生,扫院子,军医和药物都是最好的,也常为老百姓服务,放映电影也对居民开放,允许群众进入兵营,有好的节目也给铁路各单位送票,就像电影里的老红军一样,真正体现了拥军爱民的关系。战士们礼拜天休息上街,二人以上都是自觉列队行走的,没有拉横排逛大街和大吃大喝的,军风军纪都非常好。部队的子弟也有在铁中读书的。他们各个方面表现的也都比较突出,没有什么“大院”子弟作风。学校篮球队和部队篮球队经常开展友谊比赛或者互访,干部战士和师生都是观众,场面十分热烈。部队的学习抓的也很紧,有各种政治学习,学毛泽东军事思想,学军事技术学习,69年珍宝岛战争时,部队每天都用广播喇叭教学俄语,举起手来,缴枪不杀,优待俘虏等简单口语,每个战士都能学会。72年部队里来了个运动健将,善于短跑、跨低栏,参加过四国对抗赛,也经常到学校来和同学们一起训练传授短跑技能和经验。铁路各单位还经常组织各种慰问团和文艺演出到部队。74年秋天,我们毕业下乡那一天,部队战士还列队参加到了夹道欢送的人群中 ,充分体现了群民一家亲的那种亲切氛围,场面令人不能忘怀。部队每年最热闹的时候还是接新兵的时候,敲锣打鼓,彩旗飘扬,像过年一样,而欢送退伍老战士则是另一番景象了。68年部队食堂着火了,火势很大,附近的老百姓都主动申请帮助救火,但是部队首长考虑到老百姓的安全没有允许,群众都围着大营不走。等到上级从蛟河调来了消防车,消灭了火势,房子也烧落架了。后来在原址请铁路单位重新设计施工了一个新的食堂,五十年过去了,去年(2018年)偶尔说到大营的事,才知道当时的设计师原来就是本人的岳父大人,他老人家可从来没有透露过任何细节,因为当时部队的一切都是军事机密。

  五、部队换防:

  1972年以后,部队换防了,新来的这支部队总体上和原来部队差不多,大体上并没有影响军民关系,军政关系,但是反部队里面暴露出一些问题。例如军训明显不足,纪律开始松懈,战士中间流行”抓猪”(打扑克),后来还发生过个别战士之间打架的事,上街也不排队了等。部队也整顿了一下,开始组织纠察队在内部巡逻,或在街上巡逻,主要是抓违军纪的。但是风气在变,成效并不大。总之,老百姓觉得不如以前的了,裁军前夕借故请假上街的多了,有的还七八个一起坐火车上蛟河街里等,都是以前所没有的现象,有参军同学说他们的前身有国军起义部队成分在里面。裁军前也有越野训练,但是有的人就不够那么严肃认真了,在五家子到大吉一线训练越野长跑就看到过这样的现象,逮着啥车上啥车,不管是牛车还是马车,能不跑步就不跑步。

  六、百万裁军:

  85年开始大裁军,裁掉了这支部,队准备撤防时,营区里的树,都砍倒了,一颗像样的树也没剩下,都搬运到自己家里去了,树没了,就拆门窗,门窗没了,就出去砍山上的树木。战士拉着老乡的小车帮着各级干部往回搬运。后来经过近四十年的风雨剥蚀和各种人为因素,加上附近的老百姓常去部队拆砖头,最后一点一点拆光了所有的楼房和建筑物,就像薅羊毛一样,硬是出来一个葛优来,连个大墙也没剩下,好在前年(2017年)部队又把那块地收了回来,还重新砌起了砖墙,虽然里面暂时还是空旷的,但是大家还是奔走相告,大营又修起了新围墙!

  我们老百姓虽然不是部队的子弟,也不是那支部队的战士,顶多算个军迷军粉,但是我们伴随着部队生活过二十年以至三十年,向部队的站士学习过很多宝贵的东西,包括许多军营歌曲,也与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战士当兵不过三五年而我们却一直生活在部队的周围,对部队的认识在有些方面可能会更深一些。新站的老百姓是最讲感情的,在内心里是舍不得裁掉这支部队的,其实就是舍不得老红军、老八路式的优良作风,舍不得当年的那种军民关系,也不忍心看到大营的破败景象。我们真心希望有一天大营真的回来了!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
赞赏备注
确认赞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