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雪峰|制定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标宜粗不宜细


  一、

  依据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村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这里有两个重要时间节点,一是2035年,一是2050年。2035年距今还有15年时间,需要经历三个五年计划,2050年距今30年时间,需要经历六个五年计划。2035年中国城市化基本完成,城市化率应当达到75%左右。2050年中国完成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当然包括全面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无论是到2035年还是2050年,都是属于长远规划,长远规划有很多不确定性因素,因此一般只应当是战略性和方向性的规划,规划不可以过于具体。也是在这个意义上讲,农业农村现代化最重要的在于方向,应当重点讨论战略性问题,不应当将目标、路径以及阶段规定过于具体。

  二、

  农业农村现代化不应当独立于中国现代化和城市化这个大前提。当前中国城市化率60%多一点,农村依然生活着近六亿人口,且进城2亿多农民工的大多数仍然与农村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方面进城农民工的父母和子女可能仍然在农村生活,一方面进城农民工仍然保留了随时返回农村尤其是返回农村养老的打算。也是因此,当前农村仍然有2亿多农户,70%以上农户仍然耕种自家承包地,中国绝大多数农户家庭形成了年轻子女进城务工经商、中老年父母留村务农的“半工半耕”家计模式。

  尽管农业收入占全国农户家庭收入的比重越来越低,农业收入却仍然是中国农户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尤其是缺少城市就业机会的中老年农民要依赖农业收入。农业不仅为农村留守老年人提供了农业收入,而且为他们提供了农业就业、生活节奏与生命意义。只要能与土地结合起来,农村留守中老年人就有出路,就有生活质量。

  因此,在中国绝大多数农户家庭仍然要从农业中获取收入时,农业就绝对不只是产业问题,而是为占中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提供就业、体面、尊严、退路以及基本保障的事业。未来很长一个时期的农业农村现代化,都要以大量小农户的长期存在甚至要以老人农业的长期存在为前提,任何排斥小农户和老人农业的政策都是错误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包容小农户甚至老人农业。

  只有当中国大多数农民已经进城,农户家庭不再依托农业收入与就业,以及进城农民可以在城市稳定安居时,再推进以适度规模经营为基础的农业农村现代化,才具备条件。这个条件应当在2035年前后可以达到。

  三、

  中国农村地域广大,不同地区发展不平衡,沿海发达地区不仅财政资源充沛,而且具有大量家门口的二三产业就业机会,也就为当地农民从农业中转移出来提供了可能。因此,沿海发达地区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可以率先实现。

  中西部地区农村缺少二三产业就业机会,农民正在快速进城,缺少进城机会的农户和中老年农民因为缺少家门口的二三产业就业机会,农业就业就十分重要,小农户就有合理性,老人农业将长期存在,农业农村现代化也就因此要相对滞后。

  也就是说,沿海发达地区的农业农村政策,重点可能是推进以适度规模经营为基础、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表现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占中国农村大多数的广大中西部农村,农业农村政策的重点却应当是为小农户提供有效率的社会化服务,为农民提供基本的生产生活秩序保障。

  中国农村地域广大,不同地区发展差异很大,农业农村现代化切忌大干快上,齐头并进,而应当留有余地,宜缓不宜急。千万不能将发达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经验强推到中西部地区。近年来浙江农村治理经验向全国的输出,存在重大误导,应特别注意。

  四、

  当前时期农业的目标不应当是让农民从农业上致富。农民致富的机会在城市。农业主要目标除了保证粮食安全以外,就是要为全国2亿多户小农提供基本保障,为农村中老年人提供就业机会,为进城失败的农民提供返乡退路。

  农村是农民祖祖辈辈居住的熟人社会,农民在村庄中有住房,有承包地,他们可以与土地结合起来,也就可以获得低成本的基本保障。尤其对于缺少城市就业机会的中老年农民,农村是他们可以从中获得农业收入、社会交往、与自然亲密相处的地方。通过发展农村互助养老,农村还可以成为应对中国老龄化的重要阵地。

  农村可以为进城农民提供退路,可以成为应对老龄化的阵地,农村也就成为了中国现代化的稳定器与蓄水池。经济发展与现代化进程中会遭遇各种周期性危机,正是农村为中国应对周期性危机提供了最强基础。中国城市发展与农村发展之间的关系并非同步,而往往是一阴一阳,一正一反,一发展极一稳定器,相反相承,相互补充的。齐步走的城乡现代化可能不仅是困难的,而且是危险的。

  五、

  仅就农业来讲,最为重要的大概有两件事,一是粮食安全,二是种籽安全。当前有些地区强制农民种双季稻,而当前市场上粮食过剩,尤其是非优质稻价格低迷,这种强制就不仅没有必要,而且会造成不良后果。

  决定粮食安全的根本并非现有产量而在于现有产能。即藏粮于地和藏粮于技。农村耕地只要不全年抛荒,就可以随时由单季改双季,或双季改三季。

  当前制约农业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地块分散和地权分散,难以容纳现代农业生产力的充分释放。造成这个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土地确权,使村社集体丧失了适应农民流动背景下进行土地调整的空间。

  六、

  当前一些地区片面强调的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甚至规定村集体每年必须要有5—10万元经营性收入,这会造成普遍的村集体经营失败,从而留下严重村级债务。

  国家大量资源投入农村,可以分出一块作为“公服资金”,由村集体通过民主程序来使用,从而调动村民参与村庄公共事务的积极性。

  七、

  国家资源下乡,为农民提供与城市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一定要注意“基本”二字。当前全国农村普遍集中资源打造美丽乡村示范点,这些示范点根本不可能推广,又挤占了其他条件比较差农村本应得到的投资,这些示范点的建设就应当停止。

  国家资源下乡,只应当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美好生活应当由农民自己来创造。包办代替农民建设美好生活,是不可持续的。

  八、

  小结一下,制定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标体系应当相对灵活,留有余地,分区域分阶段。千万不能再一哄而起搞运动,否则必然会事倍功半。

  2015年9月19日下午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
赞赏备注
确认赞赏

评论(共1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