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名95后和他们的流动儿童图书室

2019-01-12
作者: 杨立 来源: 三秦都市报 

  毋云(前)和张晨嘉登记整理书籍

  新闻提示

  西安95后大学毕业生毋云和张晨嘉告别校园走上社会,他们没有选择考研继续深造,没有选择到人才市场求职应聘,而是到西安周边的城中村为流动儿童提供课外辅导,创办了西安首家流动儿童图书室,对村里的流动儿童免费开放,每逢周末还对孩子进行英语、美术绘画辅导,组织观看电影等活动。

  长里村流动儿童图书室的设立,不仅获得了小读者们的欢迎,得到孩子家长点赞支持,社会学者和专业人士也给予充分的肯定,认为把社会公益事业作为一种职业选择,是大学生一种新的尝试和就业实践,充分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

 

  小小阅览室成流动儿童的“家”

  “放学了,作业还没写完,走,咱们一块到流动儿童图书室去,那儿比呆在家里暖和……”

  “对了,我在那儿借的《快乐作文》和《童话大王》看完了,我和你一起去……”

  1月8日下午4点半的长里村,正是学校放学时分,十几个小学生背着书包,奔向村北头的流动儿童图书室。孩子们的父母有的在附近的工厂上班,有的在建筑工地上干活,有的在街道上做生意,到下午6点半才下班,顾不上管他们,他们就到流动儿童图书室看书写字,等着父母下班,然后回家吃饭。

  在西安高新区细柳街办长里村新北街一间40多平方米的房间,记者看到十几个刚放学的小学生背着书包来到流动儿童图书室,他们有的到书架上寻找自己喜欢的书籍,有的打开书包拿出课本,做课堂上未做完的作业。阅览室里静悄悄的,只听到翻书的沙沙声和空调机发出细微的响声。这时图书室的工作人员毋云—— 一个长着娃娃脸的年轻人,正忙着给孩子们借书填写登记表,而另一位瘦高个子的工作人员张晨嘉则给孩子们取书架上的书籍。当有同学遇到问题不解时,他会马上过去进行耐心细致的讲解,俨然是孩子们的课外辅导员。

  在阅览室右边摆着3排书架,书架分6层,依次摆放着少年儿童喜欢的童话故事、科普书籍、绘画书本等等。此外,还有供外来务工人员阅览的小说、散文、法律和生活实用书籍,总共2000多册(本)。房子中间摆着12张课桌,50多只方凳,门外还有为阅读者提供的免费开水。

  长里村小学三年级学生鹏鹏对记者说:“我是第一批读者,这个图书室刚一开办我就来了,我妈在附近一家工厂上班,每天下班回来都到6点半了,周末还经常加班,我爸在外地打工,顾不上管我,这里比我家都好。”

  据长里村流动儿童图书室创办人毋云介绍,长里村是一个城中村,人口近7万人,其中90%是外来务工人员。该村有三所小学,学生主要是打工者的子女,属于流动人口。由于父母工作繁忙顾不上管孩子,孩子放学后没人管没处可去,要么上网吧打游戏,要么到村里村外闲逛,存在很多不安全隐患。在这种情况下,经过考察研究,他利用身兼陕西工友之家总干事的身份,在社会爱心人士、高校社团的支持下,和另一位大学生志愿者张晨嘉一起,于去年10月27日,在长里村租了两间门面房,一间做流动儿童图书阅览室,另一间开办“同心互惠”公益商店,通过募集社会闲置物资向打工群体义卖。

  据记者了解,长里村流动儿童图书室开办2个多月时间,到此看书的孩子累计300多人次,年龄最小的4岁,最大的14岁,家长和孩子都说喜欢这里的阅读氛围。

  

  每到放学后或周末假日,村里的孩子们都会到流动儿童图书室读书学习

 

  关注流动儿童选择公益创业

  毋云和张晨嘉创建流动儿童图书阅览室以及“同心互惠”公益商店并非一时冲动心血来潮,上大学期间,他们多次组织参加公益活动,关注流动儿童和外来务工人员这个群体,并自愿为他们提供援助和服务。

  今年22岁的毋云毕业于西安理工大学,专业是金融学。从上大二时,他就利用周末和寒暑假参加大学社团的公益活动,毕业时他确立了自己的人生理想:“从事公益事业,为社会作力所能及的贡献。”

  去年7月,毋云大学毕业后加入了陕西工友之家从事公益服务事业,在社会爱心人士、高校社团的支持下,他和西安科技大学应届毕业生张晨嘉开着三轮车,到附近的城中村摆摊义卖募捐的二手衣物,从此慢慢走上了公益创业之路。

  在从事公益活动的过程中,毋云发现许多流动儿童家庭条件不太好,父母忙于工作对孩子缺乏沟通交流,另外,一些进城务工人员文化素质较低,平时工作繁忙缺乏文化娱乐活动。于是他萌发了创办流动儿童图书室和公益超市的想法,在将自己的想法告诉好友张晨嘉后,两人一拍即合,由此创建了西安首家流动儿童图书室。

  “和孩子们在一起感到非常快乐”

  毋云和张晨嘉的选择,有人不理解,认为上了四年大学,花费了那么多钱,大学毕业了不去考研深造,不去公司当“白(领)骨(干)精(英)”,却去搞公益活动,每月领1500元—2000元的生活补助费,很不划算。就连他们的家人刚开始也不理解,后来看他们干得非常投入,非常执着,态度才有所改变。

  对于大家的偏见和误解,毋云坦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奋斗目标,但我认为,作为一个年轻人,应当承担一些社会责任。我们现在所做的工作,能为流动儿童的学习生活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能为打工群体的文化生活、业余生活提供精神食粮,我有一种成就感和获得感。”

  最让毋云感动的是,一位流动儿童的母亲,看到自己的孩子每天放学后,背着书包到流动儿童图书室看书学习,周末到这儿参加各种有趣的活动,她专门到图书室表示感谢,并硬拉着他和张晨嘉的手,到自己家中吃了一顿饭,以示谢意。

  同样,出身于农家的张晨嘉上大学时,就想到乡村支教,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成行,如今,他感觉正在向着自己的目标一步步迈进。他和毋云都住在陕西工友之家的总部所在地郭杜街道办杜回村。他们每天早晨8点半上班,开始一天的规划,和大学社团联系募捐衣物,和所需要捐助的贫困地区学校联系捐助物品的接收分配,然后,清点库存衣物。下午3点,他们到距其居住地5公里远的长里村图书室开门接待流动儿童读书学习,帮助辅导作业,一直忙到晚上8点半。如果有志愿者在此帮忙,他们就骑着电动三轮车,摆地摊出售二手衣物,为公益活动筹备资金。

  张晨嘉说,“刚开始感觉生活确实有些单调孤独,让人难以忍受,不过时间长了,也就习惯了。现在有了流动儿童阅览室,整天和孩子们在一块,感到非常开心快乐,感觉日子过得特别充实。”

  

  长里村流动儿童图书室经常组织孩子们开展生动有趣的文娱活动

  创办公益企业为更多流动儿童服务

  对于公益创业的未来发展规划,毋云说,目前,他们还处于公益事业的创业期,在新的一年里,他将和他们的公益团体拓展公益业务,加大对流动儿童、外来打工人员书籍衣物募捐的宣传力度,在大学院校、居民小区设立更多的募捐箱,以开办设立“同心互惠”公益商店为契机,形成连锁店,逐步向公益企业发展,让更多的流动儿童感受到社会的关爱,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服务。

  西安首家流动儿童图书室的开办,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陕西孝慈社会工作发展中心工作人员李敏和西安外国语大学副教授王昱娟分别就“阅读与儿童成长”、“青年人与公益”到长里村流动儿童图书室做了主题演讲。李敏说阅读对流动儿童的成长意义重大,她认为陕西工友之家爱心人士毋云和张晨嘉开办流动儿童图书室很有必要,也非常及时。王昱娟在演讲中提到,青年大学生在毕业工作时普遍展现出焦虑、迷茫的状态,而投身做公益事业也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选择。

  在长里村流动儿童图书室暨同心互惠公益商店启动仪式上,西安市人社局就业服务中心主任李选民对此给予充分的肯定,他说,毋云的行动举措充分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是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良好表现,希望这个图书室和公益商店能够越办越好。

  对于毋云和张晨嘉公益创业的尝试和实践,西安社科院研究员、陕西家庭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王国琪表示,作为应届大学毕业生,这两位同学,没有按部就班,去考研、去考公务员或者到企业应聘就职,而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选择了公益创业,无论将来的结局如何,他们关心流动儿童,为外来打工群体多方筹款,默默奉献爱心,立志公益事业的行动和精神都值得年青一代学习,年轻人就是要有所担当有所追求。文/图 本报记者 杨立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
赞赏备注
确认赞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