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明:小说论(系列小说全集)

2021-11-24
作者: 颂明 来源: 红歌会网

  序·诺贝尔奖的那些事儿

  宋老头后园里的柿子红了。红灯笼似的柿子密密匝匝地挤在树枝上,枝条不堪重负,向下低垂,仿佛要断掉的样子。宋老太找来两根竹竿支撑起果实累累的树枝。

  宋老太因为这几年血糖有点高,不敢再吃甜食,干脆把柿子也给戒了。老丁头两口子丁血糖都正常偏低,丁老太牙齿不好,偏爱柿子。他们家却没栽柿子树。因此,每年柿子成熟的时候,宋老头都会摘一些给老丁头家送去。

  今天宋老头用平底篮子又给老丁头送柿子来了。刚进门就听见老丁头在和几个学生谈论诺贝尔文学奖:“ 在 NICER ODDS的综合赔率榜上,名列前茅的老面孔,像什么村上春树,恩古吉·提安哥,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安妮·卡森等等,今年还是没戏。”

  “那你觉得今年会是谁呢?”有学生问。

  老丁头摇头晃脑:“据我观察,今年的诺奖得主应该来自非洲、西亚以及欧洲。比如莫桑比克作家米亚·科托没准有戏。他的小说叙事风格独特,具有梦境和魔幻的气质,同时也探讨了很多与民族和殖民历史相关的主题。”

  宋老头把柿子往门口一放:“都在预测诺奖得主呢?”

  “老宋来了。正好他们都想听听你的观点。”老丁头兴致正高,站起来邀请宋老头参加讨论。

  “我从来不作这种无谓的预测。”宋老头摆摆手,“不感兴趣。”

  “你不就是对莫大师羡慕嫉妒恨嘛,不至于恶其余胥【注】连带诺贝尔奖都不放在眼里了吧?”

  “那要看什么诺贝尔奖。自然科学的确实很权威。人文类奖就未必了,不必太当回事。”

  “嘿,你这是什么逻辑?同样的诺奖还能厚此薄彼?”老丁头表示不可理解。

  学生们也问:“是啊,为什么呢?”

  “道理很简单。自然科学的成果最终要经受科学实践的检验。它的标准是客观的。违背了自然规律在实践中就行不通。而文学评价的标准则是主观的,全依赖几位评委的观点。怎么能奉为圭臬呢?”

  “文学怎么没有客观标准?文学的艺术性不就是客观标准吗?”有学生反驳道。

  “那你能说出一条文学艺术性的标准吗?”

  面对宋老头的追问,学生一时不知该怎么回答。宋老头接着说:“是人就有立场,有情感。让全世界的作家都去服从几个评委的立场和情感,本身就是搞笑的事情。”

  “照你的说法,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就没有好作品喽。”学生相当不服气。

  “当然不能这么绝对化。因为评委的立场和情感不可能总是错的。他们有对的时候,也有错的时候。这就是为什么文学奖往往会发生很大争议的原因所在。”

  “何为错?何为对?你老宋能说清楚吗?”老丁头讥讽地问。

  “这句话总算让你说到点子上了。关键就在对错优劣没有一个比较统一和公正的客观标准。我宋老头也有我的一家之言。”

  “好,就依你的一家之言,你能说出一个让人信服的关于对错的例子吗?”

  宋老头淡淡一笑:“不算科学奖,实际上还有三位华人获得过诺奖。和平奖一位,文学奖二位,高行健和莫言。高行健作为political refugee加入了法国籍,却以华文小说获奖。莫言公开诋毁新中国为站起来而艰苦奋斗的30年,以含沙射影污蔑人民英雄为创作目的。这种诺奖对我们的人民和祖国有意义吗?加以鼓励是何目的呢?以区区100多万美元就能够控制全世界文学的走向,这本身就是一篇极具讽刺的小说。”

  “文学是世界的,不单是某个民族的!”一个学生涨红脸说,“高行健虽然入了法国籍,但是他的小说理论对国内的文学创作仍然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你敢说不是吗?”

  宋老头点了点头:“你说的确实如此。这正是当下文学创作的严峻现实。要详细解答你的问题一两句话还真不行,得靠一部文学理论的著作。目前我们还没有这样一部著作,高行健的小说理论确实还在起着主导作用。”

  “你真是猴子不知脸瘦,说大话不怕风大闪了舌头。”老丁头嘴角挂着丝丝冷笑,“知道为什么高行健的理论还在主导吗?因为你驳不倒他!有本事你写一本小说论去取代他啊。你写不了就得服气。这就叫服从真理!”

  宋老头没词了,转身悻悻地走了,嘴里还在嘟囔着:“是的。是得写一部我们的小说论出来,让世人作评。”

  2021年10月7日星期四

  【注】恶其余胥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wùqíyúxū,意思是因为厌恶一个人而连带他所住地方的墙壁都厌恶。 “余胥 ”又作“胥余”,郑玄解释为“里落之壁”,即“墙壁,篱笆”。

  西汉刘向《说苑·贵德》: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乌;憎其人者,恶其余胥。咸刘厥敌,使靡有余,何如?”王曰:“不可!”

  之所以这里要用“恶其余胥”,是因为老丁头以教授自居,喜欢说生僻成语。

  第一章 小说的要素

  老丁头不像宋老头那样有早起的习惯。当宋老头进门时他还在懒床。宋老头不由分说上前一把掀掉了被子:“起来啦,太阳晒屁股了。”

  “干吗干吗,你发什么神经?”老丁头赶紧套上裤子下床了。

  “你不是要我写小说论吗?我写了第一章,交作业来了。”

  “嘿,说你胖你还喘上了。我是腌臜你的!听不出来吗?”和宋老头单独在一起的时候老丁头也就不装了,一嘴的家乡土话。

  “你不知道我这个人是一根筋吗?我还就当真了。我跟你说啊,这回我可要正八经地写一部辩证唯物主义的小说论了。”

  “算你牛叉,行了吧?可是你写不写的与我何干?”

  “想耍赖?门都没有!是你让我写的,你就得负责到底。”

  “碰瓷是吧?你要我负什么责?”

  “你得给我当第一读者,得提意见,和我吵架。”宋老头把眼睛一瞪。

  “我真服了你。好,我就来啃这个酸果,当你的第一读者。让我先喝碗稀饭总该行吧?”

  “我陪你喝。我也没吃早饭呢。凌晨3点写到现在,刚完成就跑你这来交稿了。”

  丁老太赶紧把早餐张罗好。葱油鸡蛋饼、酒酿小丸子、小米粥、小笼包子,挺丰富的。吃了早餐,老丁头打开手稿,一边看一边发问:“小说要素包括人物、环境、情节、结构、叙述、描写、作者和读者。你这写的都是些啥玩意儿?乱七八糟。”

  “我这写的就是小说的本质及构成要件。”

  “那你说小说的本质是什么?”

  “小说的本质就是通过塑造形象而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

  “你这扯得驴唇不对马嘴。文学说到底就是人学,就是表现人性!”

  “社会生活是由人的活动构成的,因此人就是社会生活的核心。人性包含在社会生活本质之中的而不是游离于社会生活之外。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环境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看似错综复杂,其实都是围绕着利益展开的。只要抓住了利益分析这个纲,社会生活的本质就昭然若揭了,人性也就一目了然了。利益分析是个纲,纲举目张。”

  老丁头把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你这样说太空洞,对具体的小说创作毫无意义。别人为什么要看你的书?不是要听你讲不着调的大道理。你这是小说论,读者最直接的目的是学会写小说。你能让人家学会写小说吗?”

  “当然可以。我们现在就来现身说法。我和你就是人物。现在你家就是我俩活动的环境。把我们讨论、争论的语言、行为活动以及心理活动写出来,就是小说了。”

  “瞎掰,你这只是客观描摹,写出来充其量只是个场景。你说的社会生活的本质和人性在哪儿呢?”

  “我为什么要写这部《小说论》?源于你我对文学认识的分歧。我们几十年交情的老朋友为什么还会产生这种分歧呢?这里就有文章可作了。你把这些内在的联系都理清楚了,那社会生活的本质,你我的人性就都在其中了。”

  “我看你是越扯越离谱了。你刚才不是说利益分析是纲吗?你说我们俩之间有什么利益纠葛,如何进行利益分析?我和你之间的争论与社会生活的本质有何关系?你又如何来分析你我的人性?”

  “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关于你的这些问题我肯定会在以后的章节中一一去写的。本章的重点就是:任何文艺创作的主旨都是塑造形象。脱离了形象便再无艺术可言。小说就是塑造特定环境下的人物形象。这个塑造的过程就是典型化的过程。所谓典型化就是通过具体而生动的艺术形象来抽象出人物行为的内在联系,这就是生活的本质。这也叫作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是艺术创作的基本思维方式。”

  2021年10月8日星期五

  第二章 利益分析是把握社会本质的钥匙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古人在2000多年前就为我们把握社会生活的本质提供了钥匙。”

  宋老头的第二章就是这样开头的。老丁头看了不禁失声笑了起来:“你这不是在打自己的耳光吗?”

  “我怎么打自己的耳光了?”宋老头被问得莫名其妙。

  “你不是常说天下为公吗?不是说公者千古,私者一时吗?按你这开头的观点就应当是天下为私,私者永恒才对啊。”

  “原来你是这样理解问题的啊?也对,依你的格局决定了你也只会这样理解。”宋老头露出了不屑的表情。

  “好,你的格局大。那就请你理解给我看看。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意思不就是天下人都在为争名夺利而活着吗?这就是你所谓的钥匙?”

  “呵呵,真可谓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挖苦人不算本事。你有能耐就说服我啊。假如连我都说服不了,你的书还给谁看去?”

  “你的书法好,请为我写一个公字。我便为你解释。”

  老丁头未明其意,提起了笔,问:“真草隶篆,你说写什么体?”

  “随便你写,都写出来也行。”

  老丁头没再说话,挥笔分别写了篆书、隶书、楷书和草书四个公字。

  宋老头起身指着字说:“你的书法真的很好。我远不及你。公是会意字。甲骨文从口从八,口也就是器皿,意思是会平分器皿中的东西,表示公平。隶变后楷书、草书都写作公。从八,从厶。厶即私也。韩非子说八犹背也。背厶为公。这只是一说。愚以为这个八还可以理解为包容、保护,像伸开的双手,包容、保护天下所有的私。”

  “依你的解释那不就是资本主义的信条了吗?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老丁头疑惑地问。

  宋老头摇了摇头:“这里的公是指每个人的合法权益都能够得到保护。每个人合法获得的财产都能够得到公平公正保护的意思。其本质是公平。”

  “我怎么越听越糊涂了呢?这与写小说有半毛钱关系吗?”

  “关系大了去。”宋老头说喝了两口茶,接着说,“这公与私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比如一个家庭,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对于全体家庭成员来说,家庭的利益就是公。家庭每个成员的合法权益都能得到保护就叫公平。但具体到每个成员来说,可能都想自己获得更多一点利益。一个人获得了更多的利益就必定要损坏到家庭其他成员的利益,于是就产生了矛盾。用文字把这个矛盾运动——发生、发展、缓和、激化、转化等等现象写出来,那就是小说。推而广之,一个单位,一个地区、一个民族,都会有各自的共同利益,也会有内部成员的利益矛盾。各种矛盾的交叉、叠加便生成了各种各样冲突、妥协、激化的形式,从而形成人生百态,社会万象。这种人生百态、社会万象就是小说无尽的创作源泉。我们就是在这个意义上说生活是创作源泉的。”

  老丁头抚掌大笑:“你绕了半天又绕回到了原点。还不是要证明天下为私?”

  宋老头叹了口气:“我真为你的理解能力遗憾。这样跟你说吧。在一个家庭中,能够牺牲自己利益而维护整个家庭利益的,对这个家庭来说他就是一心为公的。家庭成员会把他视为英雄而加以尊敬和爱戴。由此推及到整个社会、整个民族,是同样的道理。我们的文学就是要真实地刻画各种矛盾纠葛之中的众生相,鞭挞自私自利者,歌颂大公无私者。”

  “我好像有点听懂了。你的意思是说利益是人与社会各种现象的根源。文学就是要表现人在利益面前的不同态度?”

  “好好好。你总算快要上路了。基本上就是这个意思。表现人在利益面前的不同态度只是文学的表层,文学的深层是要找到这种‘不同态度’的为什么,即导至在利益面前不同态度的原因。”

  “哦,这可能就与人性有关了。”老丁头豁然开朗。

  “是的。这就牵涉到人性的问题了。”

  2021年10月9日星期六

  第三章: 人性到底是什么?

  一位妇女拎着礼品盒来到了老丁头的家,见到老丁头扑通一下就跪下了,惊得丁老太直呼:“使不得,使不得!”老两口费了九牛二虎的力气才把她给拉了起来。

  就在这时,宋老头赶到了。老丁头指着宋老头对妇女说:“他才真正是你的恩人呢,是他要我去帮你跑的。”

  妇女一听此言又要下跪,丁老太把她紧紧按坐在了椅子上:“千万别这样,俺们不兴这样的。动不动就下跪,像什么样子?”

  宋老头立刻明白了这妇女就是那对双胞胎兄弟的母亲,便问:“孩子在学校都还好吧?”

  “得亏你们帮忙,孩子现在可好了。班主任对他俩格外关照。像对自己的儿子一样哩。孩子现在连放大假都不想回家了。”

  丁老太叹口气说:“老师已经把补课费给你退了,你干吗还要不依不饶,非告不可?闹了这一出子,还赔上了一套房子。唉——”

  “你就不要责怪她了。她不是怕老师会报复俩儿子嘛,一不做二不休,只有把老师赶走了儿子才会真正安全。可怜天下父母心啊。”宋老头说。

  妇女抽泣起来:“还是宋老爷了解我的心思。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现在我的肠子都悔青了。”

  “算啦算啦。事已至此就面对现实吧。世界上哪有后悔药好吃哟。好在结局还比较圆满。好好珍惜吧。”老丁头说。

  “是是是。”妇女忙不迭地点头,“得亏几位恩人出手相助。不然俺家的日子就没法过了。俺们一辈子也不敢忘记你们的恩德啊。”

  “好了。客套的话就不要再说了,我们都不过是举手之劳,与人为善。帮别人实际上也是在帮我们自己。回去好好过日子吧。老话说得好,天作有雨人作有祸。生活是经不起作的。”宋老头言辞恳切地说。

  妇女千谢万谢地告辞了。【注:妇女的故事见附录】

  “又写完了一章?你真是快手。这一点我不得不服。”老丁头说。

  “你不要恭维我。我喜欢听批评。越尖锐越好。”

  “自作多情。谁恭维你了?你倒是快手了,可是把我给陷进去了。看来你这本书一天不完成我就一天不得安宁了。”

  “呵呵,你就认了吧。谁让咱俩是铁杆兄弟呢?”

  “哼,兄弟。说得好听。需要我的时候是铁杆兄弟,不需要我就把我骂得狗血喷头,还害得我花钱去解骂。”

  “那都是过去了。我发誓完成这本书之后再也不会骂你了。”

  “我看也是。恐怕你想骂也骂不出来了。”

  “你啥意思?”

  “你看这才几天你就明显瘦了一套。你这样没日没夜地写,你写得赢我看不赢。书完成了你的老命还不得搭进去?”

  “搭进去也值。我要是不写出来憋也会憋死的。别打岔了。赶紧地看吧。”

  “好好好,我看,这就看。反正是躲不掉的。” 老丁头翻开书稿,“人性是复杂的,既有动物的本能属性,又有社会的制约性。啥意思?动物的本能属性是什么?”

  “就是‘食色性也’。首先要吃饭,人不吃饭就无法生存;然后是繁衍,伴随的就是身心愉悦。这是人与动物乃至所有生物所共有的本能属性,是决定动物行为的原动力。”

  “想想还真是有道理啊。”老丁头频频点头。

  “人是高级的社会性动物。离开了社会,人便不成其为人了。”

  “此话又怎讲?”

  “比方说,假如人一生下来就放到狼群里长大,那就不再是人而是‘狼孩’了。社会生活使人有了精神、理性,发展了智力从而成其为人。”

  “你的意思是说人性就是指人的社会性?”

  “基本上可以这么理解。人性主要指个人对于社会规则及道德的认识、内化所达到的动态水准。相对于人性的就是兽性,即指人的动物本能性。我们常说人的一半是仙女,一半是魔鬼,就是这个意思。”

  “你能用一句话概括人性的本质吗?”

  “说到底,兽性就是极端的利己性。而人性就是人的社会利他性。换言之就是一个善字。善,利他也。”

  “为什么在小说论中写这一章?”

  “你这不是明知故问吗?是你说的文学就是人学,要写人性。连什么是人性的概念都没搞清楚你还怎么去写人性?!”

  2021年10月10日星期日

  【附录】

  因果世事(小说)

  贾半仙今天遇到了个难题,想请教宋老头求个解,就早早收了摊子,拐个弯去张家老酒坊沽了一斤高粱烧,就往小湾子来了。贾半仙进书房时,宋老头刚好写完一首诗:

  千里草原羊似云,朗月星光柳树荫。

  大漠无水人畜渴。誓打折去道无情。

  西川一取三分定,话说断桥头上顶。

  一贯扶植用心多,来日初三逢立春。

  贾半仙上前看了一眼未能解其意。正要询问,宋老头却先开了口:“你不去出摊子,定是有事找我啊。”

  “还真有个犯难的事情要请教。我沽了瓶老酒,要不边喝边聊?”

  “这不中不晚的喝啥酒啊。有事说事,酒你带回去自个喝。晚上我还得出去呢。”

  “好好好。那就打扰了。是这样。”贾半仙不紧不慢地说了一个故事:

  今天上午刚去关帝庙出摊,就有一位妇女等在那里了。她愁眉不展,说遇到难事了要请我化解一下。她有一对双胞胎儿子,数学不大好。得知学校的数学老师暑假中要为自己的侄子补习,就带着礼物上门想请老师顺带着让自己的儿子也跟着听。老师说得收点费用,一个孩子一节课100块钱,按月收费。这位母亲当时就一口答应了。到缴费时间了,老师按实际课时要收她6000块。母亲有点心疼钱,就问能不能优惠一点,只交5000块。老师却说这是事先说好的,应当遵守约定,而且两个孩子的成绩都已经有了明显的进步。这位母亲没再说什么了,一把交了辅导费。完了她说还想再学一段时间巩固一下。老师也答应了。不成想这位母亲让儿子带了录音笔来上课,开学前她跑到教育局把老师给告了,说他私自办班。结果教育局就找这位老师谈话。老师态度非常好,承认了错误,退还了全部学费,希望能够免予处分。教育局也满人性化的,说只要家长不再追究了可以考虑从轻处理。可是家长偏偏不依不饶,说不处理就要再到上级举报,还要找媒体。教育局也不愿意再把事情闹大,只好让学校把这位教师给解聘了。让这位母亲万万没想到的是新学期开学以后,他儿子处处受到了家长和同学的异样眼光和冷言冷语,老师也都对他俩敬而远之。两个儿子的精神越来越差,不但数学成绩很快又下来了,各科成绩都直线下降。全家人也跟着焦虑不安了。他们商量来商量去,决定把自己一处出租的房产卖了让两个儿子去读私立学校。你说天下哪有这么巧的事情。两个孩子第一天去私立学校,他们的班主任就是那个被解聘的数学老师。这下孩子崩溃了,打死也不愿意去上学了。她走投无路,就到我这来求签来了。她已经消瘦得形销骨立,一个劲儿地问我:“我究竟错哪儿了?”

  “那你是怎么回答的呢?”宋老头问。

  “我只好对她说:佛说,世事无对错,万事皆因果。”

  宋老头叹了口气:“是啊。万事皆因果。当你设计给别人挖坑的时候,最后跳下去的可能就是你自己。”

  “话是这么说,可孩子毕竟是无辜的啊。孩子不能成为这个因果相报中的牺牲品啊。”

  “你留这位母亲的电话了吗?”宋老头问。

  “留了。我让她明天上午再来找我。我想您老可能有办法帮到她。”

  宋老头想了一下:“这样,我和老丁头联系一下。他在教育系统人脉广。我让他去私立学校一趟,让学校做好这两个孩子的心理辅导工作,帮他们重新树立起信心来。把这件事做好了也是学校的口碑嘛。同时也是对那位老师的新考验。说明利害,我想这件事能够善终。”

  “您老真是菩萨心肠啊!”贾半仙很是感动。

  “你又在高抬我。难道佛没说吗?帮人就是帮自己。积德行善也能延年益寿的。”

  “是是是。”贾半仙连连点头,“子曰:仁者寿。”

  2021年9月24日星期五

  小说论·第四章 个性化的人性

  “宋老爷,宋老爷!”贾半仙敲着大门。

  宋老太开门对他说:“老头子一大早就去老丁头家了。”

  贾半仙拎出一盒人参递给宋老太:“这是双胞胎妈送给宋老爷补身子的。”

  宋老太坚决不收:“你不知道我家老头子的脾气。我要是收了,他非把我赶出门不可,不把礼物退回去不准我回来。我可受不了那份罪。要不你去老丁头家亲手交给他试试。”

  贾半仙只好又往老丁头家赶,结果被宋老头堵在了门外愣是没让进院子:“你赶紧地给我送回去。否则以后别让我碰见你。碰见一次我骂你一次。不就是帮她说句话吗,还谢个没完没了呢。”

  “她说上次来只给丁校长带了礼物,却空着手见到了您老人家,失礼了。”

  “你回去跟她说。这件事早已经翻篇了,以后好好生生地过日子比什么都强。谁都会遇到难处,谁都有帮人的时候。常怀善心就会顺风顺水左右逢源。路都是自个儿走出来的,自个儿才是自个儿的菩萨。求人不如求己。”

  贾半仙只好转身回去了,心说:“不就是你门头子高,俺们高攀不上吗?我看老丁头送茅台你收得比谁都利索。得得得,既然你瞧不起俺,那俺也不会再拿热脸贴你的冷屁股了。”

  宋老头和老丁头争论得正热乎,让贾半仙这一打岔,满心的不高兴:“来来来,咱俩继续打嘴仗。”

  “你说社会生活的规则及道德对人的约束是相同的,又说典型化就是把个性化的人性形象化。这不是自相矛盾吗?社会规则的统一怎么会导至人性的各异呢?”

  “你的这个问题确实很有意思。事实上是两个‘共同’导至了人性的千差万别。因此我们把具体的人性叫作‘个性’。”

  “没听懂你的意思。哪两个共同?”

  “首先是社会规则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样的,每个人的动物性本能也是共同的。为什么却导至个性的千差万别呢?这主要就是因为每个人对社会规则的认同程度不同,内化水平不同。用一个通俗的词语说就是觉悟的不同。”

  “哦,我明白了。甚至还有人对社会规则是完全抵触的,可是在法律和道德舆论的压力下又不得不被动服从,表面服从或者假装服从。”

  “这你就说到点子上了。有的人自觉抑制个人欲望、牺牲个人利益为公,有的人却在千方百计地粉饰、掩盖自己过度膨胀的私欲而巧取豪夺侵吞他人利益、公共利益。这种个人本能欲望与社会约束之间的矛盾运动还会随着外界条件的变化以及个人觉悟水平的变化而变化,由此形成了千奇百怪的社会现象及千差万别的个性。”

  “哦,人格分裂大概就是这个意思。作家就是要把人格分裂现象用形象加以表现。我说的对吗?”

  “不完全对。”宋老头摇了摇手,“人格分裂是一种病态。属于特殊情况。我所指的主要是个性化的人性。尽管人性复杂却还在正常的范围之内。作家不能只是被动地表现人性的复杂性,而是要通过个性的形象化去引起人的思考,启发人的觉悟,引导人们向善,是有教化功能的。作家负有社会责任。没有社会责任的作家就不是一个合格的作家。”

  “我又不赞同你了。”老丁头把脸一沉,“你绕来绕去差点就把我给绕进去了。我现在基本明白了你的企图,你的意思就是文学还是要宣传,要教化,要歌功颂德。你这是在降低文学的作用。我觉得作家不能屈从‘教化责任’。作家应当敢于讲真话,勇于坚持真理而绝不能成为所谓的‘社会规则’的奴隶。正直的作家要遵从自己的内心,唤醒人们为自己的利益而抗争。这才是真正的作家良心!”老丁头有点慷慨激昂的样子。

  2021年10月11日星期一

  小说论·第五章 真理的相对性

  今天宋老头刚进门,丁老太就和他讲了一件趣事:“昨天下午,城里的一个老板带着几个和尚在前面的小河里放生泥鳅和黄鳝。结果引来了一大群水鸟,不一会儿就把放生的泥鳅黄鳝给吃得差不多了。老板就问和尚,让鸟吃了还灵光吗?和尚说当然灵光。鸟吃泥鳅和黄鳝是天经地义。这是大自然的因果循环,我们人类不加干涉。让鸟吃了并不影响放生。你看你看,这真是人嘴两张皮,咋说咋有理。”

  宋老头笑笑:“和尚说的没错。你不放生,鸟还不是照样要吃泥鳅黄鳝?不能因为你放生就不准鸟再去吃了。老板放生一定是要抚慰他自己的心灵,鸟吃食则是天道。各得其所。这就是真理相对性的道理。”

  老丁头从书房出来:“你和她讲这些等于嘴上抹石灰——白讲。她就初中生文化还就饭吃了一大半,懂什么相对性、绝对性这些高深的哲学词汇?”

  宋老头用手指点着老丁头:“你呀,自作聪明的老毛病算是改不掉喽。这就是你的人性特征——自以为是。”

  “别扯远了。把你的新作拿过来吧。看完了我还要赶写一份演讲稿呢。下个月文学院要请我去做一次本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作品赏析。”

  “你是说坦桑尼亚作家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的作品?据我所知他的小说还没有中译本呢,你怎么赏析?”

  “这个简单,从网上荡些资料综合一下不就行了?”

  “你呀。投机取巧习惯成自然,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了。”

  “别说废话了。赶紧地把书稿给我。”

  宋老头一边递过书稿一边说:“这一章是专门批驳你的。”

  “批驳我?我说作家要讲真话也有错?难道你是要作家都去讲假话,放彩虹屁?!”老丁头愤怒起来。

  “先别愤怒。看完了书稿你要是还能愤怒得起来我立马就撕了。”

  “你先不要把话说死。我先看了再说。不管怎么样,我还是坚持认为讲真话是作家最基本的品质。”

  “你真的好搞笑。”宋老头发出鄙夷的目光,“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你上次关于小说本质的一篇讲座稿开头第一句就是‘虚构性,是小说的本质。’”

  “是的。我是这样说的。没有虚构就没有小说。这话难道也有错?”

  “以你的逻辑就是:作家的真话是虚构出来的。那么请问,虚构出来的真话是什么真话?”宋老头咯咯地笑了起来,“其实批驳你根本不用我再说话,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足也。”

  老丁头眼睛睁得跟铜铃似的,直勾勾地看着宋老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

  “你的讲座自相矛盾的地方太多了。比如‘小说是吹牛的事业不是拍马的事业。你要说一个作家在吹牛就等于是拍了他一个大大的马屁。’把这句话简化之后就是:吹牛等于拍马。”

  “你,你简直就是鸡蛋里挑骨头的专家!”老丁头憋了半天才蹦出一句话来。

  “你的自相矛盾、漏洞百出并不奇怪,因为你从来就没有认认真真做过学问。奇怪的是怎么还这么不自知之明。这一点你就不如《皇帝的新装》中的老大臣了。老大臣在内心里从来没怀疑过自己的愚蠢,而你在任何时候都自作聪明,以真理自居,以自己的虚构作为真话的标准,你是哪来的底气啊?”

  “你,你简直不可理喻!”老丁头气急败坏了,“我的讲座的每一句话都是有出处的,基本上都是引用大师的原话。我从不发明观点,我只是大师观点的搬运工。难道你比大师还牛?真不知天高地厚!”

  “不要气急败坏嘛。不要动不动就拿大师吓人。咱们得讲道理。”

  “跟你能有什么道理好讲?狗嘴里吐不出象牙!”

  “你也不要把话说死了。咱都心平气和地讨论。你要是觉得我讲的没道理可以驳斥我啊。”

  “好,让你讲。竹筒倒豆子,赶紧讲完。看我怎么驳斥你。”

  宋老头不紧不慢地说出一番道理来:“真理都是相对的,从来就没有绝对的真理。”

  “又是强词夺理,诡辩。我问你一句话你能回答吗?你要是能回答我就服了你。”

  “你尽管问。别说一句,十句也行。”宋老头把手一摊,“我洗耳恭听。”

  “你就说什么是相对真理吧。你能讲清楚吗?”

  “真理是与利益密切相关的。比如田鼠偷庄稼。对农夫来说,田鼠就是偷盗行为,是不道德的。而对田鼠来说,这只是正常吃饭而已。田鼠本来就住在田里,田地是它祖祖辈辈的家园,它在自己的家园吃东西是天经地义的。农夫却去捕杀它们,不道德是农夫。假如让你来做法官,你会裁决谁有理呢?”

  “那,那就要看我站在谁的立场说话了。”老丁头吞吞吐吐地说。

  “这不就结了。你站在谁的立场就代表谁的利益,当然会以谁的利益作为真理的标准。这就是真理的相对性。”

  “照你这样说就压根没有真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所谓‘相对真理’完全是忽悠人的。”老丁头觉得抓住了宋老头的漏洞。

  “非也。打个比方你就会明白了。当你站在自己的立场说话时,只有你自己认为你的话是真理;而当你站在家庭立场上说话时,你们全家人都会认为你的话是真理。概而括之,你所代表的利益半径越大,拥护你的人就越多,真理性就越强。”

  “哦,我明白了。你是想说人类命运共同体才是真理。利益半径最大啊。”

  “怎么理解就得看你的悟性了。”

  “别顾左右而言他了。信不信我只要再问一个问题就能把你卡死了。”老丁头做出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

  “你问啊。”宋老头神色坦然。

  “你不是说代表的利益半径越大,拥护你的人就越多,真理性就越强吗?”

  “是啊。”

  “那就请你回答‘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是怎么回事吧?哈哈哈……”

  “好,问得好!”宋老头说,“你的这个问题就留给我做下一篇文章吧。”

  2021年10月12日星期二

  第六章 作家应当是个哲学家

  从老丁头那儿回来,宋老头一直在想,看来作家同时应当是个哲学家。不懂哲学是很难写好小说的。

  午睡过后,大孙子背着一个包回来了:“爷爷,跟你说一件奇事,看你能不能写到小说里去。”

  “啥奇事?”

  “开学后不是要军训吗,我们学校有个新生在家娇生惯养,就怕军训。于是他想出了求雨的妙招。老天只要一下雨,这军训不就泡汤了吗?”

  “真是异想天开。”

  “诶,你别说,他这一招还真灵验了。他们一个宿舍的室友纷纷拿出钞票、香烟、水果,还请来了新晋雨神萧敬腾,另外用四部手机分别请来了东西南北四海龙王虔诚跪拜。结果军训时果真下了大雨。你说神奇不神奇?”

  “我看一点也不神奇。这叫巧合。现在正是台风季,你求不求雨都要下雨的。”

  “怎么是巧合呢?我们同学都认为是苍天有灵。好多原来不迷信的学生现在也开始相信了。”

  宋老头微微摇着头:“看来哲学的事情还真是个大事情。”宋老头又钻进书房写作去了。

  晚饭后老丁头来了:“老宋啊。明天你就不要找我看稿了。我得去文学院做讲座。”

  “不是说下个月吗?”

  “提前了。因为下雨军训取消了。讲座也跟着提前了。就一天,我明天一早走,大后天就回来。”老丁头说着就要告辞回去收拾东西。

  “你有啥东西好收拾的?别走了,咱现在就讨论。”

  “你写完了?”老丁头不敢相信。

  “完了。你看吧。”宋老头把稿子递了过来。

  “作家同时应当是个哲学家。你思维跳跃得够大啊,怎么又扯到哲学上了?”

  “你忘啦,还不是你给我出的命题?”

  “我出什么命题了?”老丁头给弄糊涂了。

  “不是你要我解释‘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吗?这就是哲学命题。”

  “那不是抬杠时话撵话撵出来的吗,你还当真了

  “这事还真含糊不得。不整明白非出大纰漏不可。”

  “你又在小题大做,耸人听闻了。”

  “我记得你也讲过‘哲学就是傻子问疯子答’这句话吧?”

  “我那不就是一句调侃嘛,活跃一下讲座气氛。而且就这句话我也是抄来的。”

  “你以后真不能再乱抄胡说了,会误导青年的。弄不好你会成千古罪人的。”

  “你就会扣帽子打棍子。我好怕怕。运动啦——”老丁头做了个夸张的动作。

  “听不听在你。好了,看稿吧。接着抬杠。”

  “真理的主观性与客观性。”老丁头又笑了,“你又在瞎扯。真理就是真理,既没有主观性也没有客观性。”

  这回轮到宋老头诧异了:“亏你还是教授呢。你就是这么认识真理的?”

  “当然。存在即为真理。这可是哲学大师黑格尔说的!不是我老丁编造的。只有你才会胡编乱造,什么客观真理,主观真理,阶级真理。把一个真理撕得支离破碎。你能自圆其说吗?”

  宋老头瞠目结舌,他觉得自己以前还真是小看老丁头了:“好好好。我现在对你算是有了新的认识。”

  “你能把我怎么样,批斗我?”老丁头冷笑了一声。

  “我正面阐述我的观点行吗?”宋老头白了老丁头一眼,“张口批斗闭口批斗,成了你的杀手锏了。”

  “你说,赶紧地说。我看你到底能翻出什么花来。”老丁头显得不耐烦。

  “首先我要提醒你,主观真理、客观真理都是你以前讲座中使用的词汇,现在你又不认账了?”

  “我当然认账。我的意思是真理其实就是一种意识。你的意识就是你的主观真理,而在冥冥之中还有一种客观意识,就是客观真理。有哲学家认为,我们地球人类其实只是一种客观意识的产物。”

  “那现在怎么又变成存在就是真理了呢?“

  “后来我又接触到了黑格尔,茅塞顿开。其实真理不过是一种存在,存在就是真理。学界曾经把这句话翻译成‘存在即合理’,并不符合黑格尔的原意。文学院的一位德语教授专门给我讲过。正确的翻译应当是‘存在即真理’。于是我又成了黑格尔派。”

  “其实你只是个跟风派。现在我来解释我的观点。我可不是抄袭的啊,我是认真研究、反复思考得出的结论。”

  “行行行,我知道你爱琢磨。你姑妄言之,我姑妄听之。”老丁头摆了摆手。

  “客观真理是指客观世界有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运动规律。主观真理则是指人经过艰苦的、反复的实践验证之后把这种客观规律转化成了人的主观认识。这里包含着三重含义:其一,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其二,真理的检验标准即实践也是客观的;其三,能够真正认识客观规律而转化为主观真理的往往是少数人。”

  “拉倒吧。你还说你不是抄袭的。你这就是抄袭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能蒙得了我吗?你这一套早就过时了。假如真按你的理论,真理又得有阶级属性了。不是吗?”老丁头诡异地笑着。

  宋老头摇着头:“真是道不同不相为谋。那我们就各自表达吧。客观规律是检验自然科学的标准。符合规律度越大,真理性越强。利益半径是检验社会科学的标准。利益半径越大,真理性越强。”

  “你自己不觉得荒唐吗?你敢面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吗?”

  “实践就是验证理论符合客观规律以及其所代表的利益半径大小的活动过程。当然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怎么,你觉得有什么问题吗?”

  2021年10月13日星期三

  第七章 小说的真实感

  从省城回来,老丁头兴致勃勃地直奔小湾子而来。一进门就说:“老宋,给你报个喜讯啊。我这次讲座受到了宣传部的高度评价。”

  “好好好。进来再说。你连家都没回就往这跑。看来这个喜讯一定小不了。”

  宋老太送来了茶水。老丁头咕咚咕咚喝了几口:“你猜这次谁来听我的讲座了?”

  “谁?”

  “朱部长。宣传部朱部长。朱部长亲自听了我的讲座,而且是从头一直听到尾,寸步未离。同学们对讲座的评价那才叫绝:‘全程无尿点’。哈哈哈,幽默,学生真是太可爱了。讲座结束以后部长亲自接见了我。你猜他怎么说?”

  “怎么说?”

  “他说我学术造诣很高。你听见了没?说我学术造诣很高啊!朱部长亲口对我说的。”

  “共进午餐了吗?”

  “这倒没有。接见完了他就到别的地方视察去了。说我学术造诣很高。他可从来不会轻易这样评价人的。起码在文学院我是第一个。”

  “我能沾到什么光吗?”

  “有啊。当然有了。院长请我吃饭了。喝了茅台。还剩了半瓶他让我带回来了。其实我对酒真无所谓。我是想着你啊。嫂子,整两个菜。我和老宋把这瓶茅台干了。”老丁头对着门外大声喊了一句。

  “就半瓶啊?”宋老头有点失望。

  “大半瓶。”老丁头从包里掏出酒瓶晃了晃,“你听,大半瓶。我们刚喝到第二瓶,才斟了两杯。我寻思着得给你留点啊,就说不喝了,喝好了。院长知道我的意思,就说,那你就带回去慢慢喝吧。”

  “礼轻情意重。你总算还想着我。”

  “能不想吗?两天不和你吵架就没落落的,像缺了啥似的。你也肯定想我啊。这两天完成两章了吧?”

  “就一章。还真让你给说着了。不和你吵架就写不下去了。没文思。”

  “这说明了什么?说明我们俩的友谊是发自内心的。我俩从小一起长大,就差不是在一口锅里吃饭了。”

  “哎,我俩在一口锅里可没少吃啊。这不,今晚这顿饭又得在一锅吃了。”

  “是是是。”老丁头笑了,“应当说就差不是一母同胞了。所以说我们以后就别斗嘴了,多喝酒多叙兄弟情义。”

  宋老头说:“情义归情义。观点归观点。前天和你吵了之后,我进行了反思。觉得我俩的信仰体系发生了碰撞。”

  “得了吧,老宋,你就不要谈什么信仰了。信仰是你能谈的吗?你就是个基本群众,爱写作,你就谈写作技巧。比如小说的真实感啊。这样读者才会感兴趣。实话实说,我觉得你的小说真实感还是满强的。这是你的长处。”

  “还真是心有灵犀啊。我这一章就是专谈真实感的。小说的真实感由三个因素决定,第一是细节。细节真实,小说的真实感就强。”

  “我要用你的矛戳你的盾了啊,小说的本质是虚构。虚构的小说哪来真实的细节?”

  “虚构并不是小说的本质。你的这个定义是错误的。”

  “呵呵,那你说个正确的我听听。”

  “我说过不止100次了,小说的本质是典型化!”

  “典型化还不是虚构?换个说法而已。”

  “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典型化是对现实的高度概括。是把现实的真实转化为形象的真实而绝对不是脱离现实的胡编乱造。细节的活灵活现是小说艺术力最显著的特征。”

  “就算你对,行了吧?那第二呢?”

  “第二就是环境描写的真实。读者都是在现实环境中生活的。对各种环境都很熟悉。环境描写假了,读者肯定不会接受。

  “嗯。这条我赞同。你接着说。”

  “第三就是人物的描写要真实。”

  “人物怎么才算真实呢?大千世界,啥人物没有呢?写哪一个算真实呢?”

  “人物真实不是指哪一个人物的真实,而是要充分理解你所要描写的每一个人物。走进笔下人物的内心世界,抓住特点。”

  “哦,怪不得你总是拿我当你的小说人物。合着你对我最了解,就拿我当靶子,对吧?”

  宋老头抚掌而笑:“以前我确实是这么想的。可前天听了你的一番话之后,我觉得有点不认识你了。这两天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现在终于想明白了。”

  “你明白啥了?”老丁头给说懵了。

  “其实我俩压根不是一类人。”

  “嘿,你啥意思?我是哪类人?呵呵,你可得想清楚了再说啊。我党龄都50多年了,当了20几年校长,退休金是你的三倍不止吧?”

  “瞧,说着就来了。这就是你的本质特征。”

  老丁头更懵了:“别兜圈子了。你就直说。我到底是啥人?你又是啥人?”

  “你是个仅仅在意名利的人。只要一提到自己,你首先想到的是头衔,地位,收入。”

  “瞧你那酸劲。你这辈子既无名也无位,更谈不上利。葡萄那么酸,送给我我都不吃!你也就只能这样了。”

  “好了。既然你把话说到这份上了,那我只能无语。”

  “菜好了。过来喝酒吧。”宋老太在那边喊了。

  2021年10月14日星期四

  第八章 小说的语言

  老丁头总是说不过宋老头,很不服气。他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办法。你宋老头不是能言善辩吗,我去找个巧舌如簧来对付你。这就叫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他想到了贾半仙。别看贾半仙不过是个下三流的行当,那张嘴可不简单。宋老头的诗谜他首首能解。我去把贾半仙拉过来和我一起看稿,然后让他去和宋老头打嘴仗,针尖对麦芒,岂不妙哉?想到这里,他便往关帝庙而来。

  贾半仙正在给一位爷爷算命:“儿孙自有儿孙福。你都这大把年纪了,还出来打工刨钱干什么?”

  “你不知道。我就这么一个三代单传的孙子。我想再累几年给他攒一套房子将来娶媳妇。这样我死了也就能闭上眼了。”

  贾半仙就给他讲了一个故事:有个娃生得特别可爱,爷爷特别溺爱他。老天爷也怜爱他,想让他将来当宰相。就把宰相的才华撒在他家屋后一片满是石子的山坡地上。有一天算命先生对娃的爷爷说:“你家孙子要是能亲手把屋后乱石坡栽上竹子,将来必定大富大贵。”爷爷听了先生的话之后就让孙子去屋后刨地种竹子。孙子才刨了几下,小手就磨起了泡。爷爷心疼他,夺过䦆头自己把地刨了种上了竹子。结果宰相的才华全附到爷爷身上去了。孙子成天惹是生非不务正业。有一天和人打架被人失手给打死了。爷爷虽然有了才华身体却不行了,他一下子明白了算命先生当初的话,懊悔地吐了一口鲜血咽气了。临终前说了一句话:“是我杀了孙子啊!”听了贾半仙的话,爷爷决定回家安享晚年了。

  老丁头站在旁边拍着手。贾半仙抬头一看是丁校长,就说:“丁校长又要来解诗啊?”

  老丁头说:“你又挖苦我。今天我是来请你加盟的。”

  贾半仙给说糊涂了:“请我加盟?加什么盟?”

  老丁头便把自己如何看稿,如何与宋老头斗嘴,如此这般地和贾半仙说了,要请他一起去和宋老头打嘴仗。

  贾半仙连连摆手:“别的事我都可以掺和,唯独他宋老爷的事我离远点。”

  “为什么?”

  “他瞧不起我呀。上次我去你家给他送礼,门都没让我进还骂了我一通。我发誓从此再也不热脸贴他的冷屁股了。”

  老丁头哈哈大笑:“何不趁此报这一箭之仇呢?他看不起你?我还从来没看起过他呢。一个小小退休工人,充什么大尾巴狼啊。只要你舌战宋老头赢了,我好酒尽你喝。”

  “啥酒?”

  “肯定是茅台啊。我堂堂一教授级校长,能有孬酒给你喝吗?”

  “好好好。我跟你去。”一听说有好酒,贾半仙答应了。

  “记住,我们俩是一头的啊。”

  宋老头刚刚完成稿件,正要出去走走,迎面碰见贾半仙和老丁头,劈头就问贾半仙:“你来干什么?还要送礼啊?”

  “别做梦娶媳妇了。放心吧,从此以后不会有人给你送礼了。你以为你是谁啊。”老丁头抢先答话了。

  “不送礼就好,请进屋坐吧。”

  “他是我请来一起看稿的。我知道你手快肯定写完了。以后就不用大清早去打扰我的好觉了。我们每天傍晚来看稿,顺便蹭杯酒喝。”

  “欢迎欢迎。可有言在先啊。”他对老丁头说,“好听的话就不要讲了。我专爱听批评。”

  “你就把心放肚里吧。我已经跟他说了。专踢你的脚踝骨。不打疼了别给他酒喝。今天是什么主题?”

  宋老头拿出书稿:“你们看。这一章是讲小说语言的。既然是解诗高手来了。我再写首诗给你解解看。”宋老头说着提笔就写:

  人生七十古稀年,

  吾言肺腑与君谈。

  爱心寄与笔底情,

  长叹人生多变迁。

  向来张口为大米,

  豆蔻年华转瞬间。

  状元以手即可抚,

  一弯新月挂窗前。

  贾半仙读了两遍,说:“宋老爷考我呢。晚辈不才,虽然如此高妙的诗我写不出来,读还是勉强能读懂的。我不妨也写一首诗献丑。”贾半仙也拿起了笔,在纸的后半部分写着:

  华盖顶头命运舛,

  语中茫然真亦幻。

  写韵亭高楼更高,

  作诗赋词我大难。

  奥学脉脉传伊洛,

  妙龄著足道家山。

  无味之中味最长,

  穷尽江河探渊源。

  写完后连声说:“见笑见笑。”

  宋老头啧啧称赞:“不错不错。有些功底。”

  他俩谈笑甚欢,却把老丁头给晾在一边了:“你们搞什么名堂。不是说好看稿的吗?”

  宋老头把稿子推到老丁头面前:“你看,你看。”

  “贾半仙过来,我俩一起看。”

  “华语写作确实奥妙无穷。这是任何文字都无法媲美的。别说宋老爷的深奥的诗了,就是在下的这首歪诗任你再高明的翻译家也没法译成外文。”贾半仙说。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中国的文学没必要盲目追随西方。”

  “是是是。外国人要想真读懂咱中国文学,非得学中文不可。比如我们的传统小说总是把诗歌与故事有机结合在一起。叙事语言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人物语言个性化。一翻译就走味了。” 贾半仙附和着说。

  “反观我们有些作家,本民族语言还没搞明白就去盲目西化,活脱二夷子,看了直麻头皮。中国作家不了解中国老百姓的情绪,不研究中国本土小说,却去痴迷外国小说,鼓吹外国作家而责难本国国民读不懂他的小说。岂不怪哉?”

  “是是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嘛。不可本末倒置。”

  老丁头看着他俩一唱一和,气不打一处出,伸手在贾半仙头上拍了一掌:“你到底是哪头的啊?我是让你来怼他的。你可劲地给我批驳啊!”

  贾半仙一缩脑袋:“实在对不起了,丁校长。宋老爷这上面写的句句在理,我实法驳不了他啊。”

  2021年10月15日星期五

  第九章 作家与作品

  台风到来前的雨特别有个性。细密的时候如泣如诉,并不是垂直落下的,也不是斜着飘落的,而是一排排横着移动倒在了地面上,像极了一位伤心欲绝的女子;狂暴起来则稀里哗啦,如倾如泻,雷霆震怒,如同发飙的魔鬼。

  伞是没法打了。宋老头用雨衣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书稿也用塑料皮左一层右一层地包严实了,然后走进了雨幕。

  宋老太怎么阻拦也没拦住,只好给丁老太打了电话:“老头子冒雨去你那了,赶紧为他煮碗姜汤备着。”

  老丁头夫妇早早地打开了大门,打着伞在门廊候着。

  宋老头踉踉跄跄地来了。老丁头上前一把把他拉了进来:“你呀。我真服了你。歇一天再看又怎么样呢!”

  丁老太递过姜汤,宋老头慢慢喝着:“歇一天我比生病都难受。你快看吧。”

  “作家与作品。唉,我都懒得批评你了。你把作者和读者也列为小说要素,驴唇不对马嘴嘛。要是说你不懂吧,你居然能写出300多篇小说。我要说你懂吧,好像你根本就没读过小说理论的著作。你能举出全世界有一本书把作者和读者说成是小说要素的吗?”

  “当然有啊。我老宋的这本书将来要是出版了不就有了吗?”

  老丁头苦笑着晃了晃脑袋:“拿你没辙。那你就告诉我,你凭什么把作者和读者都列为小说要素吧。”

  “本章先说作者。打个比方,作者就好比小说的娘。作者的基因决定着小说的品质。你说,对于孩子来说,基因是不是构成的要素?”

  “你这样说好像多少也有点道理。能不能举个具体的例子我听听。”

  “川端康成你该不陌生吧?”

  “哎呀,我太熟悉了,我曾经专门以他为题做过一次讲座呢。莫言大师就很崇拜他。”

  “是的,我看过你的这个讲座稿。你说莫言读了《雪国》之后才深刻地意识到了文学创作‘应该写什么’与‘应该怎么写’。在与川端康成的作品邂逅之前,莫言的小说创作大多以军队生活或改革开放后的农村生活等主流话题为题材。而川端康成《雪国》中的舔着热水的秋田狗使莫言意识到原来普普通通的狗﹑热水也可以写入到文学作品当中去。这种存在于普通生活中的生动刻画使莫言顿悟到在文学服务于政治之外,也可以诗情画意地描述生活中的点滴细微之物。莫言为此在日本做了《我变成了小说的奴隶》的演讲。”

  “哎呀,你的记忆力真好。是的是的。”老丁头急急忙忙地在书橱中翻找他的讲座稿,“你看你看。就是这一篇。这次讲座大获成功,奠定了我在文学院的学术地位。瞧瞧这一段,莫言说:‘我感到像被心仪已久的姑娘抚摩了一下似的,激动不安,兴奋无比。我明白了什么是小说,我知道了我应该写什么,也知道了应该怎样写。’莫言抑制不住当时自己的激动心情,没有把《雪国》读完,便立刻提起笔写下了这样的文字:‘高密东北乡原产白色温驯的大狗,绵延数代之后,很难再见一匹纯种’。这篇小说便是随后获得过台湾联合文学奖的《白狗秋千架》。”

  “你还把川端康成作品的特色概括为‘凄楚、哀切的日式审美’。”

  “是是是。其实这不是我的概括,我也是拷贝来的。呵呵。”

  “日本官方还把这种日式审美定义为‘日本美的象征’。”

  “这我倒是没听说过。但我认为川端康成小说可以作为日本审美的代表作。”

  “你的依据呢?”

  “他为此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啊。不代表日本的审美怎么可能获奖?难道你不这样认为?”

  “我也认为川端康成可以作为日本审美的象征。但我的依据和你不一样。”

  “你是什么依据?”

  “我的依据是日本的国民情绪。川端康成实际上是日本国民情绪的代表。”

  “你怎么会懂什么日本国民情绪?”

  “我是在研究日本历史后得出的结论而不是copy来的。”

  “我听不明白。”老丁头一脸茫然。

  “日本战后仅仅用了20多年就超过西德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80年代又超过苏联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表面确实很风光,殊不知战争创伤所遗留的精神隐痛在悄然发酵,当时日本已经步入了老龄社会。川端康成幼年父母双亡,其后姐姐和祖父母又陆续病故,他被称为‘参加葬礼的名人’。他的身世及内心孤独在日本当时很普遍。他自己就是一个空巢老人。”

  “日本的空巢现象确实很严重。”

  “我曾经以川端康成为原型构思过一篇小说。结尾是这样的:天空飘洒着薄雾般的春雨,虽然淋不透衣服,却也凉意彻骨。他孤独地在石板路上走着,发出啪嗒啪嗒的声响,如同时钟发出的声音。一个女人和他迎面而过。‘你好。’‘听说你获奖了。’‘是的。’‘女人叹了口气:‘获奖很荣耀,可是,除了孑然一身,亲情友情你还有什么呢?’他的面色变得苍白,加快了脚步,急匆匆地赶回家去了。第二天,新闻纸有登着一条黑体字的消息:昨日,获奖作家吸煤气自杀!”

  “你想表达什么?”

  “我是想说,当时我们国民的精神状态和日本国民的精神状态是一样的吗?”

  2021年10月16日 星期六

  第十章 读者是小说的主人

  老丁头胳肢窝夹着一本书,满面春风,哼着小调,优哉游哉地走进了宋老头家的小院。

  “喂,你是掐饭点来的吧。我刚把最后一个字写完。”

  “我今天不是为看稿而来的。”

  “那你干吗来了?”

  “送你一份礼物。”

  “礼物?”这会儿该宋老头蒙了。“离我生日还有仨月呢。这不年不节的你送哪门子礼物啊?”

  “你瞧好了,当当当当——”老丁头把书递了过来。

  “一本书?啥书?”

  “我的著作。我出书了!”

  宋老头接过一看,《邂逅小说——丁丁教授评论集》。

  “这书名也太俗气了吧?花了多少钱印的?”

  “别把人想得都跟你似的,自己花钱印书,还死乞白赖地满世界送。我这是学院专项资金出的。你看好了,正规出版社,国内外发行!”

  这下宋老头的心里真有点冒酸水了,表面上还装作不在意的样子:“书放那吧。先看我的书稿。”

  “诶,别介。你先看我的。”老丁头翻开扉页,上面用楷书工工整整地写着:吾兄宋明雅正,“我给你的书稿提了那么多意见,今天你起码得浏览一下吧。”

  宋老头只好拿起书,一目十行地看了起来。很快就翻到了末页。

  “这么快就看完了?”

  “你不知道我有特异功能吗,看书就像照相一样,只要看一眼就能把整页的文字全印到脑子里。”

  “这我倒是知道。从小到大背书没人能背过你。你觉得这本书怎么样?”

  “你要听真话还是假话?”

  “当然是真话。反正书已经出版了。说好说坏都改变不了这个事实。我就想听听你的真话怎么讲。”

  “真话嘛,好听的就是华而不实。不好听的就是废话连篇。”

  “是嫉妒呢还是不服气的气话?”

  “是肺腑之言。”

  “理由呢?”

  “理由很简单,只是引用一些MALAJIS的名家名言外带几个西方哲学名词就对作品谬赞。看似头头是道,实际对作品既无批又无评只有恭维。作者看了沾沾自喜而不知得失,读者看了被误导,不分良莠。”

  “呵呵。”老丁头冷笑起来,“你的作品倒是好。可就是出不了书,没人读。这不是跟没写一样吗?你成天还乐此不疲,有意思吗?”

  “好,很好,太好了!你这番精彩的言论倒是说出了一个大道理:读者才是小说的主人。”

  “你啥意思?”老丁头不知道宋老头闷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你不是反对读者是小说要素之说吗?你刚才的话恰恰就证明了这个观点。离开了读者,小说充其量只算完成了一半。现在有个奇怪的现象。大师的小说老百姓没几个真读的,只有一些像你这样的评论家吹捧谬赞。你自己说说,没有读者的小说还能吹得起来吗?大师还说了,他是小说的奴隶。殊不知读者就是小说的主人,是天然的评论家。小说怎么样,读者说了算。”

  “读者是小说的主人,天然的评论家?笑话!普通的读者能懂小说吗?具有评论的专业水平吗?小说不是谁想评论就能评论的。我们专业人士才是作品真正的主人。”

  “就你啊?你顶多算个吹鼓手,还是个三流的吹鼓手。你的这本书老百姓会去看吗?除了被你吹捧的所谓大师之外没人去读的。印出来就是废纸。小说写给评论家看,评论写给小说家看。知道这叫什么吗?近亲繁殖!一代不如一代。”

  “嘿,你倒反咬一口了。你的小说有人看吗?连书都印不出来,你给谁看?”

  “这个我一点都不担心。好酒不怕巷子深。我相信10年之内,我宋明的小说论小说没准就是一本奇书。现在我先完成我这一半放着,另外一半就等着读者去发现。你和你的大师不过是断港绝潢,我这是初发芙蓉。”

  “哈哈哈,你真是笑死人不偿命。明明是形容枯槁、残灯碎花却自比初发芙蓉。可知世上还有羞耻二字?”

  “笑吧,当心别笑岔气了。He laughs best who laughs last.敬请拭目以待吧。”

  2021年10月17日 星期日

  第十一章 小说的表现方法

  一团彩色的光在天上飞,旋转着往上飞,像一朵花,又像是一只环,熠熠生辉的环。我想抓住它,我把手伸得长长的,尽量伸长。我的身体渐渐地漂浮起来,我追着那光团,飞了起来。光仿佛是有灵性的,会逗我玩。当我落后很远的时候,它便停了下来等我,可是当我快要追上它的时候它又快速地飞走了。几番下来我筋疲力尽却一点儿也不气馁,我的智商很高,我有了新计谋,我装作不在意的样子,扯着身边的云朵编花花,我想吸引那光的注意。它果然中计了,它停在了半空,看着我手中不断编出的新花样。我慢慢地接近它了,近得触手可及。我以闪电般的速度伸出手去抓它,它却嗖地一下飞远了。我用力过猛,一下子从空中坠落下来,心中一凉,惊醒了。

  “老太婆,你怎么不叫醒我?7点半都过了。”我埋怨着。

  “我见你睡得香,没忍心叫你。快洗漱了吃过早点再去吧。老丁家这会儿早饭该吃过了。”

  “我不吃了!让你6点半叫我你就得6点半叫。害得我多做了一个噩梦。”宋老头用毛巾擦着身上的冷汗。

  “别怄气了。明天我一准按时叫醒你。来吃吧。我做了你喜欢吃的酒酿小元宵。米酒是我自己酿的,加了一把枸杞。”宋老太哄着着他。

  宋老头乖乖地吃了早餐,夹着书稿去找老丁头去了。

  老丁头正在和贾半仙热火朝天地聊着。见宋老头来了,都不吭声了。

  “你这一大早就来了,不出摊子了?”宋老头问贾半仙。

  “上午一般没生意,我每天都是11点以后出摊。”

  “那你是做功课来了,为了对付我?”

  “是是是。哦,主要是想学点写小说的知识。”贾半仙说了实话。

  老丁头赶紧接过话头:“他也想学写小说了,向我请教小说的表现方法呢。”

  “你呀,只会讲经不会念经。”

  “这我承认。我是学院派。可你只会念经不会讲经。你是实践派。咱俩各有所长,可为互补。”

  “真会往脸上贴金。我才不和你互补呢。我既会念经又会讲经。你讲经也讲不到点子上。”

  “嘿嘿,还说我往脸上贴金,到底谁往脸上贴金?”

  “二位前辈就不要争了。我们还是言归正传,看书稿。宋老爷,今天的主题是什么?”贾半仙打着圆场。

  “就是小说的表现方法。”

  贾半仙打开书稿看了一会儿,疑惑地问:“小说基本的表现方法就是叙述和描写?”

  “对啊。”

  “这,这,这恐怕有点片面了吧?”贾半仙摇着脑袋,又看了老丁头一眼,老丁头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

  “你有什么新见解?说说。我倒要看看老丁头是怎么为你做功课的。”

  “刚才丁校长才给我上过课,小说的方法除了叙述与描写之外,还有对话、心理、象征、衬托、对比、夸张、悬念、照应、意识流……我这记着笔记呢。”

  “你听他上课啊,明白人也让他给教傻了。他是专门教人怎么不会写小说的。”宋老头戳了老丁头的痛处。

  老丁头果然怒了,脸色铁青,用手指着宋老头:“太狂妄了,你太狂妄了!我这有一本《小说写作方法精要》,难道专家的权威著作都不如你宋老头?谁告诉你小说表现方法只有叙述和描写的?横切悬念,倒叙事件;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淡化情节,形散神聚……这都不是表现方法?!”

  “瞧,恼羞成怒了吧?有理不在声高。你急什么?理不辩不明。咱俩慢慢辩论,以理服人,光靠掉书袋可不行。”

  “你走吧。回去摆摊吧。”老丁头对贾半仙说,“别听他瞎蛊惑耽误了你赚钱。”

  “我,我还是听听吧。人不死钱有得赚。听宋老爷上课这机会可不是想有就有的。”

  “既然你诚心想听,那我也就诚心讲了。刚才你们说的一堆名词其实都包含在叙述和描写两个概念之内。我之前说过,小说的本质就是塑造人物形象。人物的活动过程就是故事,而活动的时空则是环境。叙述是平面的表达,描写是立体的表达。叙述理清脉络,描写力求生动。至于你所说的对话、心理等等都是属于描写。老丁头说的悬念、顺序、倒叙是指叙述的结构方法。还有对比、象征、衬托、夸张、比喻等等则属于叙述和描写时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用逻辑学的话说,叙述和描写是上位概念,也就是属概念;各种修辞手法和结构方法则属于下位概念,也叫种概念。属种不分,混为一谈就把人给弄糊涂了。

  贾半仙心悦诚服地点着头:“哦,你这样一解释我就有点明白了。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

  2021年10月18日 星期一

  第十二章 意识流和先锋小说

  四周的磷火跟在我的身后。跳跃着。

  我加快脚步,它们就跳跃着追过来。

  我放慢了脚步,它们也放缓了跳跃,在我身后徘徊。

  我停住了脚,站在那里。它们便在我的四周环绕着跳来跳去。我甚至能够听到嗖嗖冷风传来叽叽哇哇的喧嚣声。

  你们就是传说中的鬼吗?我冷笑着。可是我并不怕鬼。因为我曾经是个战士。现在依然是。我使的是两只德国造驳壳枪。那是我在战场上缴获的,后来成了我的宝贝。我称它为二十响。

  我从腰间抽出二十响,左右开弓,弹无虚发。那磷火纷纷坠落,不一会儿便全部消逝得无影无踪。

  我坐在了地上。我知道它们只是暂时躲起来了而已。但是没关系。我就在这等它们。

  他们不知道我的厉害。我是神枪手。只要它敢出现我就随时狙击它们。对付这些鬼魅,我一个人足以。

  见鬼,宋老头这两天总是做奇奇怪怪的梦。

  6点半了,宋老太叫醒了他。梦中断了。他起床了,照例去了竹林呼吸新鲜空气。这种带着竹子清香的湿漉漉的空气让他感觉精神倍儿爽。因此他说是吸氧。

  回到家时,老丁头和贾半仙已经来了。

  “你俩今天怎么会这么早?”宋老头觉得很奇怪。老丁头一向爱睡懒觉。

  “都是这个讨债鬼。昨晚缠着我给他讲意识流和先锋小说。我把以前的讲义给他拿回去看,今儿一大早他就跑来了,说有些问题他不懂,要我解释。其实我的讲义基本上都是抄来的,经得起讲经不住问。”

  “呵呵。这就叫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你这辈子就是这么教书的?”

  “宋老爷。他讲义上意识流,先锋小说,实验小说一大堆名词术语,绕来绕去我脑袋都快给绕炸了,也没看懂啥意思。”

  “其实很简单。”宋老头说,“所谓意识流就是心理描写的故弄玄虚的说法。所谓先锋派和实验小说是一个意思,就是上世纪80年代一批失去理想之后的文化人企图以文艺来否定历史而兴起的一种创作思潮。”

  “你这样说完全不对。应当说意识流是一种写作技巧,先锋派则是一种风格。”

  “那你就具体说说意识流是怎样一种技巧呢?”

  “这是一种高深的理论。比如理性与非理性,专一与散漫,客观时序与心理时序,主观描写的分离与融合。你要我都讲起码得5个小时。”

  宋老头笑了笑,转头问贾半仙:“你听懂了吗?”

  贾半仙摇摇头:“越听越糊涂。”

  “你要是再听他讲5个小时非晕死过去不可。我一句话就让你明白。”宋老头又问老丁头,“你信不信?”

  “反正吹牛皮不用交税。”老丁头撇着嘴说。

  “听好了啊。所谓意识流就是企图用臆想取代现实,制造曼德拉效应。”

  “啥叫曼德拉效应?”贾半仙问。

  “我以前有专文论述。不详述了。就是改变人们大脑中的记忆,用他们的臆想再造一个历史。”

  “这怎么可能?”贾半仙说。

  “他们所谓的意识流是非理性的,非逻辑的,非系统的,因此艰涩、怪异。读者很难接受。”

  “哈哈哈……”老丁头笑了起来,“你不是一句话能说明白吗?怎么也整了一堆名词?”

  “我是在重复你的理论呢。一句话很简洁:把精神病的意识写成小说。”

  “你这是污蔑。”

  “那你可以驳斥我。你觉得你能驳斥得了我吗?”

  老丁头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了。

  “这种小说如果硬要去读的话,八成都会得精神病。精神病也是会传染的。不是通过病菌病毒传染,而是心理暗示传染。意识流小说的危害是很大的。已经有家长认识到了这一点。”

  “那先锋小说与意识流有什么关系呢?”贾半仙又问。

  “所谓先锋小说就是企图以臆想取代现实的一种写作尝试。因为反传统、反现实而美其名曰先锋,又称实验小说。”

  “先锋派能够成为一种文学流派吗?”贾半仙问。

  “不可能。”

  “因为它违背了创作规律。必定路子越走越窄。后期的先锋小说已经堕落为‘红烧排骨卤鸡蛋’似的骂街,完全不上道了。”

  2021年10月19日 星期二

  第十三章 小说的情节与结构

  老丁头的小说评论集出版以后,声名鹊起。省内外各大学纷纷请他去开讲座。今年剩下两个月的日程全排满了。自然分不出身来再和宋老头打嘴仗了。好在贾半仙最近迷上小说,老丁头给他留下了几本讲义,他还每天雷打不动地来找宋老头请教。

  “宋老爷,能给我讲讲情节与结构是怎么回事吗?丁校长的讲义云里雾里的,我看不大懂。”

  “你不安安生生地摆摊子,怎么钻研起小说来了?”宋老头问。

  “宋老爷啊,我寻思着这算命打卦的也不能算个长久之计。以前想谋个正当的营生苦于摸不到门。自打和您老接触以后,我觉得小说也不那么神秘了。我这些年也积累了不少故事。眼下又能得到您和丁教授的指导,这么好的资源我也不能白白浪费了不是?”

  “我和老丁头是两股道上跑的车,走的不是一条路。你拿定主意跟谁学了吗?”

  “我都想学。古话不是说了吗,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蜜蜂采得百花蜜,方留香甜在人间。”贾半仙心想,“你宋老爷有真货可就是出不了名。丁校长虽然学问不及你却能实实在在名利双收。我既想要真才实学又想要名利双收,当然两尊菩萨都得拜了。”这后半截话贾半仙给吞了,没敢说出来。

  “那你怎么想起来问情节与结构而不问小说该怎么开头下笔呢?”

  “因为丁校长的讲义有一节是《从情节到结构》,说用结构代替情节,结构大于情节。还说小说可以没有情节却必须有结构。我实在搞不清两者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

  宋老头微微一笑:“你不要被他给忽悠了。其实这两者的关系你是最容易理解的。”

  “我?最容易理解?为什么?”贾半仙给弄糊涂了。

  “我听说你喜欢画仕女图?”

  贾半仙脸红了:“涂鸦而已。”

  “仕女图不是最讲究线条的吗?”

  “是是是,几根线条就能表现出仕女的风韵。”

  “小说的情节如同绘画中的线条,是故事发展的脉络。”

  “哦——”贾半仙若有所悟,“那结构呢?”

  “就小说而言,结构是情节的呈现方式。再以绘画为例,仕女可以分解为头部、身躯和腿三个部分。每个部分就是独立的结构,组合在一起就是整体。然后头发、眉眼、鼻嘴、服饰等就是细节。”

  “哦,我基本上明白了。丁教授说小说可以没有情节是怎么回事呢?”

  “实际上小说是不可以没有情节的。如果没有情节的话,那就叫特写而算不上小说了。”

  “但是绘画却可以只用一些色块来表现而不需要线条。”

  “是的,可当你把不同的色块看成是一幅完整的图画时,就会在大脑中补充起一些线条把色块联系起来。这就是联想的作用。联想实际上是读者的再创作。如果不通过联想补充出线条,那色块只能是孤立的色块而形不成画面。不是有一句话叫笔断意连吗?笔断,就是表面失去线条了,而大脑却可以读出其内含的意。意就是能够让人心领神会的隐形的线条。”

  “您可以举出一个小说的例子吗?”

  “好吧。我即兴写一篇吧。”宋老头当场写了一篇小说:

  枣缘

  一

  这里是一片枣林。

  枣林的中央有一座坟。

  从前,坟的四周都是沙丘。

  只是在坟的不远处有一棵孤零零的枣树。

  二

  后生在一片荒漠上走着,四周都是沙,又渴又饿。他的干粮和水昨天就已经没有了。

  前方隐隐有一点绿,后生确定了这不是幻觉,喜出望外,加快了脚步。

  这是一株枣树。上面挂满了枣,青的、半红的和完全红了的。

  后生摘了一个就往嘴里塞,甜中带点酸,汁水很多。他贪婪地吃着,直到肚子有点发胀了。

  后生想摘点带着,忽然听见有女人的哭声传来。定睛一看,不远处有一间土墙的房子。他跑了过去。

  一个男人平躺在地上的草席上,显然已经去世了,一个姑娘坐在他的身边无助地哭泣。

  “他是谁?”后生问。

  “阿爹。”

  “你的家人呢?”

  “娘走得早,丢下了我和阿爹。”

  经过询问,后生才知道这里原来是一个小村庄。沙漠越逼越近,吞没了土地,村里的人都走了。阿爹舍不得这棵枣树,死活要留下来陪着它,说除非枣树死了他才走。没想到他却没熬过枣树。

  “入土为安,我们把阿爹葬了吧。”后生说。

  姑娘感激地点了点头。

  安葬好了阿爹,后生说:“我带你离开这里吧。”

  姑娘摇摇头:“我答应阿爹为他守着枣树。”

  后生想了一下:“那我和你一起守吧。”

  姑娘眼睛里噙着泪,扑通一下跪下了。后生赶紧扶起了她。又拿起䦆头,把刚才吃枣留下的枣核都种到了阿爹的坟上:“我要让更多的枣树陪您老人家。”

  三

  又是一个枣花飘香的季节,新出窝的雏鸟已经开始学飞了。今年的枣花节盛况空前,导游们手中拿着小黄旗引导着游客,都在说着一个古老的故事。

  宋老头写完之后,说:“你看,这片枣林的由来就是小说的线索。三个部分就是结构。你可以任意把结构打乱重新组合,却不会改变小说的情节。”

  贾半仙尝试了一下,觉得很有趣:“还是宋老爷高明。这下我真的懂了。”

  2021年10月20日 星期三

  第十四章 主题与主题先行

  宋老头写完了《主题与主题先行》,刚伸了一个大大的懒腰。贾半仙就到了。

  “你真的能掐会算啊,知道我这会儿写完?”

  “哪里。我是来为你纠错的。俗话说得好,千里马也有失蹄时。您老第十章中的有一处小错误。”

  “什么错误。”宋老头立刻站起身拿出昨天的稿子。

  “是一处英语错误。”

  “哟,想不到你还懂英语。”

  “我哪懂英语啊。我一个表兄,是中学英语老师。我把你发在网上的小说转发给他看了。他专程跑了一趟来找我。说你的这句He laughs best who laughs last.不规整,是典型的洋泾浜英语。准确的句子应当是He who laughs last laughs best.”

  “哈哈哈,谢谢你那位表兄了。那也请你转告他,这句话是英语成语,成语常常不遵守语法规则。这句是司各特的原话。我只是引用了他的原话。”

  “哦,原来是这样。尽信书不如无书啊。”

  “书还是要读的。但是不能把书读死了。语言是很复杂的现象。语法只是对一般语言的抽象。而口语不一定完全符合语法。最终是语法服从语言现象而不是语言现象服从语法。”

  “你越说越深奥了。我不懂。还是给我说说小说吧。”

  “你想要我说什么?”

  “丁校长的讲义中批判了主题先行,而你却给我讲过意在笔先。我真有点傻傻地分不清了。”

  “你这个问题还真是比较复杂。主题先行是‘反思十年’时出现的一个似是而非的批判。一开始就带有明显的情绪化而并非理性化。后来逐渐被‘公认为’是一种先设定主题,然后再根据主题需要填充进人物和情节的创作方法而加以彻底否定。这也就是大师颁奖词中的‘宣传’所指的意思。”

  “您为什么说这是似是而非的批判呢?”

  “因为其一,这种说法的本身就是‘主题先行’的。他们是用他们所批判的内容进行批判的。”

  “没大听懂。”

  “就是用‘主题先行’的方法批判主题先行。只要主题先行的就是错误的甚至是‘反动’的。这就完全背离了文学创作的本质。”

  “什么是文学创作的本质?”

  “我不是反复说过了吗?文学创作的本质就是塑造形象。通过鲜明、生动的形象揭示生活的本质。”

  “您好像离题了。我就是想弄清楚塑造形象与主题之间的关系。是先确定主题再去塑造形象呢还是先塑造形象再去确定主题呢?”

  “你可真轴啊。就凭着这点轴劲,我也得为你点个赞。轴是做真学问的先决条件。”

  “那就请您告诉我形象与主题到底谁先谁后。”贾半仙还是穷追不舍。

  “好。那我就划重点了啊。你听好了。在创作实践中,两种情况都是普遍存在的。比如现在给你一个任务,让你去写一篇乡村防疫主题的小说。你该怎么写呢?”

  “那我肯定得的去乡村采访抗疫的事迹啊。”

  “这不就结了!”宋老头一拍巴掌,“这就是主题先行。然后根据主题去搜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进行典型化的创作。”

  “那您的意思是创作一定是主题先行的?”

  “不不不。还有另外一种情况。现实中的某件事深深地打动了你,使你产生了非写下来不可的冲动。你就动笔写出了小说。情节生动,感人至深,你却并不明了主题是什么,经过评论家的点评你才明白了主题。先有故事再进行创作,也是常见的。客观事物中往往自然蕴含着某种主题。这就是自然主题的创作。”

  “您的意思是不是主题先行和自然主题的创作都是正确的创作方法?”

  “对。关键不是主题的先行还是后行,而是形象塑造一定要基于对生活真实的抽象而不能凭着自己的臆想去生造、瞎编。千万不要概念化地塑造形象而要生活化地塑造形象。”

  “生活化是什么概念?”

  “生活化就是指人物和故事都来自现实生活。创作是对特定环境下人物真实情感、真实言行、真实心理活动的典型化。而不是为图解概念而生造形象。”

  “我现在好像明白了。”

  “回去再琢磨琢磨吧。概念化人物其实是作者的立场与价值观的传声筒而丝毫不把性格描写放在心上。如果你认真研究老丁头鼓吹的那位大师的小说人物,八成是概念化的,经不起推敲的。”

  2021年10月21日 星期四

  第十五章 人物的辨识与表现

  一位妇女对着贾半仙哭诉:“我被闺蜜骗了300多万。她现在却一推二六五,说她只是帮我提供了一个信息,愿不愿投资是我自己的事情与她无关。你说我现在该怎么办啊?”

  原来,这位妇女投资股票亏了好几万回不了本。有一天她向闺蜜吐槽。这个闺蜜是她的老同学,两人感情一直很好。闺蜜听了她的遭遇后,神秘兮兮地说:“我认识一个老板,专门做短期放贷,而且只针对富人和企业家圈子,利率一般在6%到20%不等,周期也不会长,最短是10天,最长不会超过一个月。轻松赚钱决不会亏。上个月我才投进了300万。你猜怎么着?现在不仅回了本,还净赚了100万。连头带尾拢共才一个月。”妇女一听就动了心。立马加了老板的微信。老板当即说:“你运气真好。我手头刚好有一个单子,缺口10万,10天周期后能赚5000块的利息,你要不先试试水?”妇女觉得机不可失,当即给老板转了10万元过去。果不其然,10天后她就收到了5000元的利息。妇女尝到甜头了,又把自己300万的家底子全部投了进去。不曾想到,她再想要拿回这笔钱就变得异常艰难了。对方总会以各种借口推脱。到现在一年多了,别说利息了,就连本金一分钱也没要回来。昨天老板干脆把她拉黑了,可她居然连老板叫什么名字还不知道。贾半仙对她说:“你这就叫财迷心窍。天上怎么可能掉馅饼?事已至此你就不要顾及什么闺蜜情深了,赶紧地报警吧。除了警察谁也帮不了你。”

  贾半仙把这件事跟宋老头说了之后,发了一番感叹:“这真是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哪。表面对你微笑的人,背后却在算计你;嘴上奉承你的人,转身可能骂你;你能看到的是容颜,你能听到的是美言,可你看不到的是居心叵测,听不到的是实话箴言。世事炎凉,人心难测啊。”

  “世事炎凉唤春风,人心难测须得测。小说就应当关注现实,剖析各种人物,扬善笞恶,给人以警示。不懂识人术的作家是写不出好小说的。诶,你们看相算命的不是也有一套识人术吗?”

  贾半仙笑了:“我们的识人术不过是察言观色,以话套话,顺水推舟说些别人爱听的话而已。实际上就是心理咨询,心理疏导,赚俩小钱那也是劳动所得。”

  “小说家也有一套识人术,基本上可以概括为类型化和个性化。类型化就是概括出某一类人所具有的共同特点。人有职业的共同,阶层的共同以及时代的共同等等,比如军人、学生、工人等往往具有其共同的特质。个性化就是要通过观察、积累,找到人物在特定环境下性格上的不同表现。比如口是心非的人、虚情假意的人、粗枝大叶的人、心事缜密的人、率直开朗的人、斤斤计较的人、仗义疏财的人、优柔寡断的人、雷厉风行的人……在不同职业、不同阶层中的具体表现。”

  贾半仙点点头:“哦,我明白了。这样就把人物写得有血有肉了,对吗?”

  “是的。把不同的人物按照利益关系联系起来,通过他们的表现展开故事情节,通过故事情节丰富人物性格,把握住人物性格发展变化的内在原因,这就是小说创作。”

  “塑造人物应当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塑造人物主要是通过语言、心理、外貌和行为四个方面的描写。言为心声,一般来说语言描写的比重最大。其次是心理描写。心理描写分为显意识和潜意识描写。心理活动是一个人精神状态的主体。外貌描写和行为描写的关键是要抓住细节。这样人物就栩栩如生了。”

  “我们看相行当也有类型化的以貌取人的方法,比方说头发多而乱的人往往是劳碌命且心眼小,体瘦毛长的人虚弱多病,女人额头上有斑痕者家庭多有不幸,额头宽的人聪明、开朗,三个头旋的人敢想敢做、不是事业成功便是无恶不作,牙齿孔隙大、目光游离的人爱撒谎,大脚勤、小脚懒,女人肤色白多情缘,眼角多纹、眉重的人多情,眉毛和眼睛间有痣的人多淫,耳朵大、耳肉厚的人有福气,嘴唇厚者口拙,嘴唇薄者善辩,昂首走路的人开朗、自负、表现欲强,低头走路的人好色、心计多,溜墙根的人自卑,嘴小的人细心,嘴大的人吃四方、性欲强。”

  “这也是长期积累的经验之谈。类型化有一定的道理但也不能绝对化。”

  “是的,因此看相最讲究察言观色。察言是第一位的,听话听音,然后再观色。观色的道道很多,看眼、看鼻、看唇、看脸型、看表情、看肤色等等,最后再做出综合判断就八九不离十了。”贾半仙津津有味地说着看相算命行当的识人术。

  “看来你要改行写小说还真是有些基础。你说的识人术其实就是类型化与个性化的辩证关系。小说创作最忌讳的是概念化。”宋老头强调说,“概念化的人物失去了个性,会给人不真实感。类型化强调具有普遍的共性特点,个性化是人物在不同环境中具有连续性发展的独特表现。抓住细节描写是表现人物个性的有效方法。”

  2021年10月22日 星期五

  第十六章 小说中如何写性

  宋老太要去镇上买两件衣服,非拉着宋老头一起去。

  别看宋老太已经过了花甲之年,买衣服还真挑剔,走了一家又一家店,挑了一件又一件,还是没挑到一件上眼的。一条街走到头了,又要重头来过再走一趟。宋老头平时最烦逛大街,他看了一下手机,才刚刚过了10点。前几天贾半仙把住址给了宋老头,请他来镇上时顺便到家坐坐。前面不远处就是贾半仙的家,于是宋老头就和老太婆商议:“我有点累了,你自个儿去挑,我到贾半仙家坐一会儿,喝杯茶。你买好了来找我。行吗?”宋老太答应了。

  贾半仙家的大门是虚掩着的,宋老头轻轻一推就开了。宋老头走了进去,喊了一声。贾半仙在卧室慌乱地答应着:“唉,我这就来。”

  宋老头见卧室的门也是开着的,就走了过去:“干嘛呢?”

  “我,我在看书呢。”贾半仙慌慌张张地把一本书往枕头底下藏。

  “什么书这么神秘。”宋老头走过去掀开枕头拿起了书:“哦~~是《紫闺秘书》啊,研究起性学了?”

  “不不不。”贾半仙臊得满脸通红,“丁校长的讲义中说专制时代往往是对性描写禁锢最厉害的年头。大师的小说敢于打破对性描写的禁忌。因此我也想看看古代书籍是如何描写这方面内容的。大师不是说过嘛,他平时是孙子,写作时色胆包天。”

  “呵呵。你悟性挺高啊。也想在小说中体验一把色胆包天?”

  “您不也说过吗,食色性也。”

  “这我可不敢掠美。你太高抬我了。这是亚圣孟子《告子上》中的原话。我在人性一章引用是为了说明人的本能属性。孔子也说过‘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悲而不戚。’”

  “那依您的观点,小说可不可以有性描写呢?”贾半仙将了宋老头一军。

  “当然可以有。”

  “是啊。不学习点这方面的知识怎么写呢?”

  “你不要曲解我的意思啊。小说的性描写必须得有一定的尺度限制。《文心雕龙》说‘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应当作为一条美学原则而加以遵守。小说并非淫书,大尺度地描写性行为细节是何用意呢?对塑造人物、丰富情节都是没有益处的。客观上只能是有伤风化,起到教唆作用。”

  “恕我直言,我觉得您其他的地方说得都对,只是在这方面有点扣帽子了。”贾半仙嘟哝着。

  “那就各执己见吧。你如果认真去读老丁头口中的那些大师著作的话,就一定会发现他们的性行为细节描写超越了古今中外任何真正文学大师的尺度。而且,在他们的影响下,这股风气影响到了很多初学者,有一段时间纷纷以性描写的大胆为时髦。这股歪风也严重影响到了社会风气,一些所谓的性学家公开出来为各种怪异性行为站台,一时间各地诸如性博会、*大赛之类活动纷纷出台,有学者还论证出了娼妓合法化可以减少性犯罪,教授应当一夫多妻等的理论。可谓群丑乱舞,乌烟瘴气。”

  “那文学中怎样的性描写才算适度呢?”

  “文学创作不要刻意地去描写性行为。如果确实是为了情节和塑造人物的需要必须写到性,也应当点到为止,含而不露。性毕竟是属于隐私的东西。文学创作是要维护这种隐私性而不是比着去扯掉这块遮羞布而把它公开化,公众化。这样做就是文明的倒退而不是文明的进步。”

  “难道人就不需要学习性行为方面的具体知识吗?”

  “当然需要,那应当是婚姻科普类读物的功能。小说不应越俎代庖。”

  “嘿嘿,这下你让我找到漏洞了。你的这本书就是借小说来传播文学理论知识的,应当算科普读物。小说还有科幻题材的,同样是普及知识,为什么独独对性要噤若寒蝉?”

  “性知识当然需要普及,但不是性行为的细节描写。”

  “性行为的细节也是知识,性技巧难道不是知识吗?”贾半仙振振有词。

  “是的。这也是一种知识。假如有小说要以宣传性技巧为目的的话,那就应当建立分级制度,需要经过特别审查并限定阅读年龄。而且,性技巧还必须限制在正常性行为范畴之内而不得描写怪诞变态行为。对于变态行为的研究则应严格控制在性学专业研究及刑侦等特殊领域之内。决不能写进小说等公众读物。”

  2021年10月23日 星期六

  第十七章 文学的人民性及作家的社会责任

  丁教授回来了,一时间成了乡里的重大新闻。老丁头家这几天门庭若市。乡里、镇上的大小头面人物纷纷赶来看他。老丁头大有锦衣还乡、载誉归来的派头。

  贾半仙赶到宋老头家:“我们是不是也去看看丁校长?”

  “别别别,我们可别去凑这个热闹。你是一个看相测字的,我就一退休工人,万一撞上了哪位领导,不是让人家难堪吗?”

  “这倒也是。”贾半仙点点头,“咱的身份都不够啊。”

  正说着,老丁头来了:“对不住啊,这两天家里人多,没抽出身过来看老哥。”

  宋老头连连摆手:“不敢不敢,是我们该去看你丁教授的。就怕排不上队啊。”

  “别挖苦我了好不好。我能不知道你心里那点弯弯绕。还不定酸成啥样了呢。其实你们哪里知道我内心的焦急啊。两个月没看到老宋的小说了,心里真像猫抓似的。贾半仙,我留给你的讲义都看完了吗?怎么样?”

  贾半仙急忙答话:“基本上算是看完了。在宋老爷的指点下收获不小。”

  “老宋除了说我的坏话,还能指点什么?”老丁头冷笑了一声。

  “你可别冤枉我啊。我从来不在背地里嚼别人的舌头根子。”

  “他只是说您和他是两条道上跑的车,走的不是一条路。”贾半仙脱口说了实话。

  老丁头却也没恼,只是苦笑着摇了摇头:“老是认为我俩不是一路人。我就不明白了。我俩打小玩到大。怎么就不是一路人了?不就是混得不如我嘛,可这能怨我吗?这就叫命运。人都得认命。我虽然是堂堂的教授级别的校长,可我在你面前摆过架子吗?我就怕伤了你的自尊而故意放低身段,甚至得蹲下来和你说话。乡里镇上多少人想请我吃饭我都推辞了,还低三下四地跑到这来听你挖苦。你说我哪点做错了。我是真心割舍不了你这个老哥啊!努,我特意给你带了点五香兔肉。这次没带酒。远了不方便。”

  宋老头见老丁头动了真情,也被打动了:“论私交我俩是没的说。我也不是对你有什么成见更不是嫉妒你。”

  “那您干吗老是怼丁校长?他在讲座中吹捧大师那也是工作需要。他要是不吹谁请他去开讲座啊?这样有名有利的事情傻子才不做呢。”贾半仙也替丁校长抱起不平来,“我是佩服您老的学问。可是有学问不被承认,不能换取名利地位,那您要这学问干啥呢?”

  宋老头叹了口气:“和你们说不明白。”

  “您不是说,说服不了别人的道理就不是真道理,好道理吗?”贾半仙又将了宋老头一军。

  “我也是有苦难言啊。不是什么话都好往外说的。”

  “咱老兄弟还有什么话不能说?!”老丁头生气了,“我自忖从小到大都一直在护着你,没有一点对不住你的地方,合着你一直拿我当外人啊?”

  贾半仙也急了:“你有啥苦不能说?我干的就是替人排忧解难消苦楚的活计。你要是信得过我就说出来我替你排解排解。你老憋着还不憋出病来啊?”

  “那我今儿就真说了啊?”

  “说吧。任你说什么我都绝对不会怨你的。其实我早看出你心里憋着话呢。”老丁头说。

  “好吧。我承认我这辈子都没大出息,可我毕竟是我父亲的儿子啊。家父这辈子干啥呢?就是一心一意为着老百姓的翻身解放,而且是文化上的翻身解放。他一个豪门大少爷,看到人世间贫富不均、两极分化,便一脚踢翻了老太爷的账房台投身革命了。新中国成立前夕就担任了文教科长。他说,中国几千年的文化都被精英所垄断,新中国的人民文化教育事业从零起步,几亿老百姓要想在文化上翻身谈何容易?把阿Q、小D、孔乙己、闰土、华老栓都变成有文化、有觉悟的国家主人,这是容易的吗?让一个被贬为东亚病夫的国家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容易的吗?而我们仅仅用了不到30年就基本实现了这个目标。这里有多少仁人志士的努力与牺牲啊!我从小面命耳提受到的教育就是不能背叛人民的立场。而一段时间以来,否定人民文化事业的聒噪甚嚣尘上,大肆鼓吹精英教育,视人民群众为‘乌合之众’,矮化哲学为‘傻子问疯子答’,神话个别精英而抹黑真正的人民英雄群体,把艰苦奋斗的30年说成是一团漆黑、民不聊生。你们可以听之任之我不能。我虽胸无大志却也决不会做不孝之子。你老丁一直受到精英们的教育培植又以精英自恃。我能理解你可不能和你站到一边。你的那位偶像大师说‘小说是虚构的毫无疑问,而我说散文是虚伪的作品主要针对的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流行的散文,明明社会上病相百出,百姓民不聊生,这些散文却歌功颂德,看似纪实却是虚伪,其中的情感是虚构、克隆出来的,跟小说没有明确的界线。’这话是事实吗?!那个时代举国学雷锋,人人怀着英雄情结,哪里需要哪里去,哪里艰苦哪安家,甘做永不生锈的螺丝钉,这是虚构的情感吗?那个时代人民文艺的丰硕成果都是虚构出来的吗?他要否定人民文艺我能视而不见吗?我常常觉得先父附体,催着我去反击他。这就是我为什么乐此不疲的原因。你们可以用小说换取名利,但是我不能。我的基因决定了我没有那个命。”

  贾半仙低头不语。老丁头也沉默了。

  2021年10月24日 星期日

  第十八章 小说创作秘诀

  今天老丁头在家摆了一桌,专请宋老头和贾半仙畅叙。丁老太使出浑身解术,把娘婆二家的私房菜都给整出来了。像婆家的鸡汁蛋饺、泥鳅钻豆腐,娘家的笋芽炒鸡脯、银鱼地皮菜等都是很少上桌的。

  宋老头老夫妻俩都来了。丁老太上完了菜也过来作陪。今天喝的是自家酿的米酒,主要是想让大家多说话多吃菜少贪杯。

  老丁头举起了酒杯:“我先敬大哥、大嫂一杯。要说咱两家交情有60多年了。虚话不多说了,都在酒里。来,都干了。”

  丁老太也举起了酒杯:“我跟嫂子碰一个。俺宋哥脾气倔,你服侍他这么多年不容易。谢谢你啊。”

  宋老太不乐意了,把举起的酒杯往桌上一放:“怎么说话呢?我服侍俺老头子不是理所当然吗,你凭啥谢啊?”

  丁老太连忙解释:“我和老丁不都是他的同学吗,老爷子当年是我们的老师,把我们都当自个儿孩子似的。老丁、我和老宋不赖似亲兄弟姊妹。”

  “拉倒吧,你和老丁亲到一家子去了,却把老宋扔给我了。啥亲兄弟姊妹啊?”

  大家都笑了起来。丁老太说:“是我们不仗义,所以得谢你啊。我先干为敬。”

  “对对对。我们都得谢谢嫂子。来,大家一起举杯,都干了。”老丁也把杯子举了起来。

  宋老头说:“今天是怎么回事啊?我怎么觉得气氛不大对啊。我就喜欢和老丁头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斗嘴。干吗搞这么客套?我都不习惯了。”

  贾半仙站起了身:“按说我是晚辈,没我说话的份。昨天听了宋老爷的一番肺腑之言之后,丁校长感慨万千,把我拉到他家叙了大半夜。他才决定请这顿饭的。今天把话都挑明了。友情归友情,立场归立场。以后就不再有什么芥蒂了。”

  “呵呵, 我说这里头有事吧。你贾半仙真是善变啊,这么快又跑到老丁那边去了?”

  “我打一开始就是和丁校长是站一个立场的。我可不是背叛您宋老爷啊。”贾半仙红着脸解释。

  “还是我来说吧。”老丁头接过了话头,“你老宋昨天向我们说了肺腑之言,我们今天也向你掏掏心窝子。老爷子的境界我们确实佩服,但作为凡夫俗子,我们不可能达到也不想达到。你是孝子维护上人,我们自是无话可说,也只有佩服的份却不敢苟同。正如你所说,我是精英教育培养出来的,我的利益肯定是和精英绑在一起的。”

  贾半仙又抢过了话头:“我虽然出身卑下,但我也认为学习就是一种投资。你们既兄弟情深,何不学古人管仲、叔牙,伍子胥、孙武,他们不照样千古留名吗?”

  “你们到底想说什么?”宋老头面有不悦之色了。

  “我就斗胆直说了吧。”贾半仙把筷子一放,“我和丁校长都佩服你倚马可待的才气。”

  “我也实话实说,像你这样能一天一篇小说的人实在不多。要是大师真有你这本事,那任人怎么吹也不会有异议了。可惜你白有才气却默默无闻,实在是糟蹋了学问。”

  老丁头话音未落,贾半仙又接了过去:“您老也不要笑话我们。人有才而不求名利除非是傻子。我们就是想请您把如何写好小说的秘诀告诉我们。丁校长可以用来扬名立万,我也可以改变命运。这才叫才有所用啊。”

  “哦——我明白了,你们是想让我说说小说是怎么创作出来的吧?”

  “是是是,就是这个意思。你可不要笑话我们啊。”

  “我不笑话你们。追求功名我能理解。但我这里也有个底线,就是不能背叛祖国和人民。”宋老头斩钉截铁地说。

  丁老太、宋老太也在一边帮腔:“这是当然。这个道理就连我们也是懂的。谁要是敢破了这个底线,那我们也要翻脸了。”

  宋老头说:“弟妹,你和你嫂子一起去做个汤吧。酒不喝了,喝点汤,待会我说累了好润润嗓子。”

  俩老太婆起身走了。宋老头拉开架子上课了:“小说创作分为前创作、显创作、后创作三个阶段。显创作就是老丁讲义上的三阶段六环节:采集、构思、表述三个阶段,也可以分为感知、立意、选材、谋篇、起草、修改这六个环节。后写作是指读者的阅读接受。这就是为什么把读者也列为小说要素的原因。”

  “您就直接把您是怎么能够一天写出一篇小说的方法告诉我们吧,是靠天才还是有诀窍?。”贾半仙迫不及待地说。

  丁老太把银耳百合汤送上来了。这是宋老头最爱喝的。

  宋老头喝了一口汤,继续说:“我从来不相信天才。其实也没有什么诀窍。”

  “你就不要卖关子了,为什么你行别人就不行呢?”老丁头也问。

  “没听说过工夫在诗外这句话吗?我说我读过多少多少书你不相信。你说你读的书绝对不可能比我少。那我要说这些小说我构思了40年你相信吗?”宋老头问。

  贾半仙直眨眼,老丁头摇了摇头:“我不信。”

  “我现在一天写一篇只是表象。实际上我从80年代就开始思考这些问题了,90年代开始打腹稿,请教老爷子,对腹稿反复修改。直到现在才算成熟了。”

  “即便你构思了40年,如果没有诀窍也不可能写出小说。我十几岁时就在构思小说了,为此还读了各种文艺理论书籍。现在都60多了还愣是一篇小说没写出来,反倒成了文艺理论家、文学评论家。我就不相信老爷子没有秘传给你一些具体的写作方法。”老丁头说。

  “是的。老爷子确实对我进行过专门的写作训练。可你却不以为然啊。”

  “你是说把看过的影视剧背写成故事或剧本?”

  “是啊。我在80年代足足坚持背写了2年多。你呢,连一天也没坚持下来。”

  “我以为那是老爷子故意整你的呢,捎带连累了我。”老丁头不好意思了。

  “经过背写训练之后,我只要看到一种场景或活动,立马就能在脑海里转换成为文字。假如非要说这是一种‘特异功能’的话,那也是训练出来的。”

  “哦。”贾半仙恍然大悟了,“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干任何事情都没有捷径,都不要想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一分艰辛一分收获。我信了。”

  2021年10月25日 星期一

  第十九章 小说的发展与民族根

  宋老头清早刚要出门,贾半仙就赶到了。

  “我要去吸氧呢。你这么早来干吗?”宋老头说着就迈出了院门。

  “我陪你去。有个伴不好吗?”贾半仙嬉皮笑脸的。

  “你爱跟就跟吧。我那点家底已经都告诉你们了。没有利用价值了。”

  “您老可千万别这么说。您肚里的学问恐怕我这辈子也学不完。”说话间到了竹林,贾半仙忙说,“你先练着,我一边走走。”

  “吸氧不误说话。”宋老头说,“我每天也就是在竹林边站站,走走。老胳膊老腿的还练啥。”

  “看您这身板精气神,活过100岁绝对没问题。只是您这样通宵达旦地写作太累了。何必非要一天一篇呢?”

  “明天就完了。腹稿就20章。写完就封笔了。彻底休息。”

  “休息一段时间也好。您要是不反对,我愿意陪您出去玩玩。”

  “不怕耽误出生意赚钱?”

  “不怕!实不相瞒,我这生意是随身带的。不管到哪个景区,把幌子一挂就有生意。现在生活节奏快,压力大,谁都有点烦心事需要排解。”

  “那你何必还要学写小说啊?”

  “这营生好说不好听啊。我都30多了,总得讨个媳妇过日子,将来有了孩子,不能让孩子脸上也无光吧。要是成了作家,要名有名要利有利的。你都说我有这个潜质了,我要是还不努力不也辜负了您老人家吗?”

  宋老头笑了:“你还真是有当作家的潜质。脑子灵光、阅历丰富又会识人,人情世故了解得多。我相信你要真坚持写作没准就能成功。”

  “我最近看丁校长的讲义入了迷。昨晚看了《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据您老的见识,您说小说未来的发展会是什么趋势?”

  “正如你刚才所说,现在的生活节奏快,压力大。以我看长篇小说的受众面可能会减少,而贴近生活、贴近普通人情感的短篇小说、微型小说会越来越受欢迎。”

  “那这方面正是我的长处。我的脑瓜子可能比不上您聪明。我却有记笔记的习惯。实不相瞒,我把算命时遇到的故事基本上都记了下来。我就是不知道会不会太老套而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你指什么?题材还是写法?”

  “我是指写法。我看丁校长讲义上说,现在的写法日新月异。以前的传统写法已不合时宜,就是连现代主义也在其发展过程中变得日益陈旧。他还说了一个新名词‘零度写作’,我不明白是什么意思。还有什么诗意小说、无情节小说,越看越玄妙,有点晕。”

  “我建议你最好别再看老丁那些空洞的理论了。你记笔记的路子是正的。我说的背写影视剧的方法确实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写作训练,尤其是对初学者。影视剧的画面感强。把影视剧用文字还原成故事,有利于小说借鉴影视剧的长处。至于你说的零度写作,在我看来是不足为训的。零度写作就是作家不要带感情去写作,保持所谓的冷静状态。实际上作家必须对生活充满着感情才能写作。连作家自己都没被感动还怎么可能去感动读者?冷漠的作家是不可能写出有感情的作品的。作品之所以打动人必定是感情决定的。人是感情动物嘛。”

  “现在还有提出人工智能写作……”

  “那是旁门左道。”宋老头打断了他的话头,“文艺作品一定是富于情感的,决不是玩文字游戏。人工智能没有情感,因此不会创作出真正的文艺作品。”

  “您的意思是小说不能反传统?”

  “是的。万事万物都是在发展变化的。发展变化只能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发展变化,呈螺旋上升的态势。”

  “否定之否定?”

  “是的。你切切记住一条。文艺一定是源于生活的,只有贴近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情感才会有生命力。在眼花缭乱的新理论面前千万不要受迷惑而脱离民众,失去民族。失去了民族便失去了自我。比方说,一个以华文写作的作家,跑到法国去、英国去、美国去,你还能写出好小说吗?不可能。”

  “为什么呢?难道不可以是世界公民吗?难道华文就不能反映西方的生活吗?”

  “做世界公民不是不要民族的根,而是指以人类共同利益、根本利益为自己的追求目标与践行方向。作为个人,背叛了本民族利益还谈什么世界公民?小说必须植根于生活。一个华文作家是无法从半截子融入西语民族老百姓的生活之中而具有他们的真情实感的,写西方生活只能是隔靴挠痒,那里的老百姓也不会认同;再写本民族的题材更是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哪里还有生命力可言啊?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作家首先属于民族,然后才能够真正属于世界。”

  2021年10月26日 星期二

  第二十章 美学逻辑

  宋老头今天回请老丁头夫妇,贾半仙依然作陪。

  “今天我是宴出有名的啊。”宋老头用公筷指着满桌丰盛的菜肴说,“今天是封笔宴。”

  丁老太惊愕:“你真要封笔了?”

  宋老头淡淡一笑:“是啊。这不是正合了你家老丁的心思吗?”

  老丁头急忙解释:“我可没这个意思啊。我只是想让你把写小说的秘诀告诉我们而已。”

  宋老太说:“你不用解释。你就是这个意思。我也是这个意思。俺弟媳也是这个意思,就连贾半仙也是这个意思。这就叫人心所向。所幸的是俺家老头子也想通了,依从了大家的意思。这是天大的好事。”

  大家都一头雾水。

  宋老头解释说:“这也是老天爷的意思。我前天去医院查出了一身病:脑供血不足,血管硬化、颈椎、白内障这都是小事,要紧的是慢性胃炎伴中度肠化,胃癌前病变,你们说我还能写吗?”

  “哎哎,别光顾着说不动筷子啊,今天酒是不给你们喝了。医生让老头子戒酒。多吃点菜,来,都动动筷子。”宋老太张罗起来。

  “还吃啥呀。整得跟告别会似的。没胃口了。老哥,你要是有啥要交代的就赶紧说吧。”老丁头把筷子往桌上一放,抱起了双臂。

  “嘿,你这是咋说话呢?”丁老太在他的背上拍了一下,“宋哥不过是要返厂大修一下而已。等整修好了还不跟新的一样。来来来,都吃菜。我先来。尝尝这黄花菜,再不吃真凉了。”她先动了筷子。大家也都跟着吃了。

  宋老头说:“我还真有一句话要说。不说出来对不起丁教授,也对不起贾半仙。”

  “啥话?”贾半仙口中正含着菜,含混不清地问。

  “美学逻辑啊。你们不都追着我问吗?”

  “是是是。”老丁头点着头,“你故弄玄虚杜撰了一个美学逻辑,搞得我头晕,至今没整明白到底是个啥概念。说明白了也好,省得我再瞎琢磨。”

  “美学逻辑又叫审美逻辑,是指审美活动中形象思维所必须遵循的思维规律。”

  贾半仙掏出手机按下了录音键。

  宋老头笑了一下,接着说:“审美逻辑包括创作思维和阅读思维两个方面。对小说来说,阅读是小说的后创作。”

  “就是读者的再创作?”老丁头问。

  “是的。原著为读者再创作提供了基础和前提条件。如果原著不合美学逻辑,那读者的再创作就很难展开。”

  “您就具体说说创作的美学逻辑吧。读者的事咱先不管。”贾半仙说。

  “具体地说,创作的美学逻辑可以简单概括为四律:真实律、和谐律、连续律和整一律。”

  “能不能解释一下。我有点懵。”贾半仙咧了一下嘴。

  “真实律就是事物要符合生活本质的真实。”

  一听这话老丁头连连摇头:“你又在瞎掰。到底啥叫个生活本质的真实?”

  “一说到生活本质的真实你就急眼。因为你不敢面对。”宋老头把眼一瞪。吓得老丁头缩了一下脖子,喃喃地说:“到底是你急眼还是我急眼?”

  宋老头接着说:“比如30年,无论你从经济、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工业、农业的发展还是人民觉悟的提高哪方面看,怎么看都是人类发展的奇迹。怎么到你们那就成了最黑暗、民不聊生的时代了呢?”

  老丁头怼了一句:“运动、动乱你怎么就不敢说了呢?”

  “呵呵,”宋老头冷笑了一下,“30年打扫卫生。遗老遗少的势力、分裂势力、殖民媚外势力、黑恶势力、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糟粕沉淀有多深厚你知道吗?不彻底打扫一下行吗?”

  “什么叫糟粕?你说糟粕就糟粕了?我还说是精华呢。”

  “奴性、迷信、麻木不仁、黄赌毒、宗派山头、一盘散沙,是不是糟粕?两极分化是不是糟粕?两极分化就是一切罪恶之源!”宋老头动火了。

  贾半仙赶紧站起来:“宋老爷千万别动气,咱是来听课的。这个问题不讲了,咱讲下一个,啥律来着?”

  “和谐律。”

  “对,和谐律。接着讲和谐律。”

  “不行。我还得说一句。有些事情你可以暂时不理解,可以观察、可以思考、可以等待,但不能狂妄地否定。你懂什么叫动乱吗?为着维护小的利益集团而发生的骚乱才是真正的动乱。为着打破或者避免利益集团山头形成的人民行动就叫运动。这种运动宛如大海波涛,有缓有急却永不止息。一旦止息社会就不再发展了。”

  “好了好了,就算我服你了,行吧?说和谐律吧,和谐律大家都喜欢听。”老丁头让步了。

  “和谐律就是无论是生活还是人物,都要反映客观事物的统一性和协调性。”

  “统一性是啥意思?”贾半仙问。

  “对一个民族来说,就是民族共同利益、共同意志。比如说对待历史,不能割断而要理清发展的内在联系。”

  “协调性呢?”

  “协调性就是社会的方方面面在共同利益、共同意志下,向心力克服离心力的动态过程。比如人物发展必定受到客观环境的制约。不能脱离环境而孤立地表现人物。和谐性的核心是合乎因果,不极端、不绝对化。万事皆因果。这就是文艺之道。”

  “有点懂了。第三个是啥律来着?”贾半仙又问。

  “连续率。主要指情节、线索要清晰,合乎现实生活的情理,不能割裂、相悖、拧巴。”

  “这个我好像也懂了。最后一个叫整一律?啥意思?”

  “这个更好理解。无非是故事与人物发展的矛盾对等、情节对称和相对完整呗。不能让人看着没头没脑。”老丁头抢答了。

  “教授就是教授。果然不同凡响。”

  “你是真夸我还是暗讽?”

  “暗讽是你们大师的拿手好戏。我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比如你所鼓吹的意识流、不着调的魔幻就喜欢搞没头没脑,打哑谜、玩影射。”

  “好了,又来了。不咬我一口你不甘心啊。你说了这半天。你的美学逻辑到底是哪家的美学逻辑啊?”老丁头苦笑着问。

  “当然是咱大中国的美学逻辑。”

  “你凭什么这样说,你能说清楚中国美学和西方美学的差异吗?”老丁头讥讽道。

  “咱中国美学是唯物的。你鼓吹的西方美学是唯心的。这就是本质的差异。”

  “扣帽子而已,你有依据吗?”老丁头质问。

  “知道师法自然吗?”宋老头反问。

  “师法自然原出处在哪?”老丁头追问。

  “师法自然源于道法自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就是唯物的。”宋老头回答。

  “那你凭什么说西方是唯心的呢?”老丁头又追问。

  “我是指你们所推崇的西方美学。你们强调什么?”宋老头再反问。

  “强调人性,强调人权,强调自我,强调自由!难道这不对吗?有什么不敢说的?”老丁头也犯倔了。

  “你只要说实话就好。咱中国美学讲求以客观世界为依据进行艺术创作,而西方美学则讲求以主观意念为依据进行创作。在文学创作上你们主张自我意志、自我表达、自由表达,把自我绝对化,以臆想取代现实,要求客观都服从你们的主观。这能行得通吗?亿万万人民的实践活动是你个人臆想所能抹杀,所能取代的吗?!”

  一番唇枪舌剑之后,老丁头和贾半仙都无言以对了。宋老头像一只斗胜了的锦鸡,昂着头左右看了看他俩:“还有问题吗?”

  二人无语。

  宋老头意犹未尽:“那我就再说最后一句,其实中西方美学是相通的。人的审美意识在本质上是相同的。我以上所说的西方美学观点并不真正代表西方世界老百姓的审美情趣。只是我们国内自视为精英的某些个人,喜欢专门挑选西方某些学者的一己之见或只言片语奉为圭臬,拉大旗作虎皮,动不动MALJISI怎么说,以示权威。其实,任何文艺都无法摆脱客观现实的制约。所谓无情节、无形象、无感情的小说只是一种呓语而已。创作手法只能为塑造形象服务而不是相反……”

  “好啦,可以啦。早已不止一句了。就算你说得天花乱坠,我不听行吗?”老丁头白了宋老头一眼,“你有你的一套,我有我的一套。笔在我手里,我爱怎么写就怎么写,爱写什么就写什么。你能把我怎么着?”

  2021年10月27日 星期三

  ——THE END——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
赞赏备注
确认赞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