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民还是爱官,决定国家兴亡的关键问题

2022-11-11
作者: 温伯陵 来源: 温伯陵的烟火人间

  1

  新中国的立国根基是“为人民服务”,重视人民,是新中国走到今天的根本原因。

  中国历史几千年,翻开史书满眼望去,处处都是王朝兴衰和治乱循环的教训,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转折点是国家执政理念的转变——

  国家到底对人民好,还是对官员好?

  如果为人民服务,便要虐官,造成官不聊生的风气。如果对官员好,便要虐民,造成民不聊生的惨状。

  虐官是损害一小部分人的利益,照顾大多数人的利益,可以保证国家长治久安。

  可要是虐民,就是用大多数人的利益满足小部分人,到头来非但人民不满意,官员也会利用人民的不满意,谋取更大的利益。

  我们是读历史的号,今天就用隋末唐初的故事,解释一下这个观点。

  2

  隋炀帝杨广是隋朝的第二位皇帝。

  在中文互联网上,很多网友对杨广抱有同情的态度,说他严厉打击士族门阀,损害了士族门阀的利益,最后被士族门阀出卖,共同推举李渊为代言人,重建了代表士族门阀利益的唐朝。

  这种说法其实错的离谱。

  隋炀帝杨广不仅没有打击士族门阀,恰恰相反,杨广是极力维护士族门阀利益的,杨广严厉打击的是普通人民。

  611年,杨广准备征讨高丽,命令幽州总管元弘嗣造三百艘船,并且征发数十万人到船厂做工。

  为了完成造船目标,杨广和元弘嗣颁布严格命令,不给数十万工人充足的休息时间,昼夜站在水里造船,导致工人的腰部以下都长满蛆虫。

  马斯克要求推特员工加班,只是压榨劳动力,杨广是把人当成机器用,还不给抹润滑油的那种,于是“死者什三四。”

  除了大船,征讨高丽还需要粮食。

  经过隋朝开国三十年的积累,河南的黎阳仓和洛口仓有很多粮食,杨广命令,从这两个仓库调拨粮食运到涿郡前线,于是又有数十万江淮一带的人民,被迫做了运粮工人。

  和造船工人一样,运粮工人也是当成机器用的,昼夜不停的在路上奔波。

  这么高强度的工作压力,死人是必然的,《资治通鉴》里记载:“死者相枕、臭秽盈路、天下骚动。”

  一顿折腾下来,还没和高丽打仗呢,杨广就消灭了几十万自己人。

  现代人连996的强度都忍受不了,如果穿越到隋末做普通人民,在这种“不把人当成人”的气氛下,你想想有多恐怖?

  而对普通人民苛刻的杨广,对官员却非常好。

  还是611年,杨广乘龙舟,从江都到涿郡巡幸。一路上和散财童子似的,任命了三千多人做官,到了涿郡以后,杨广住进临朔宫,为了照顾随他巡幸运河的官员,便下诏“文武从官九品以上,并令给宅安置。”

  九品官相当于股级,在整个隋朝官职体系中属于不入流,但是杨广也照顾他们,随手分配一套房。

  给官员升职分房,和折腾死几十万船工粮工,是同时发生的事,多么魔幻。

  杨广对士族也很宽容。

  宇文化及原本是无才无德的无赖,但因为许国公宇文述的关系,杨广做晋王的时候就和宇文化及非常亲密,继位以后,马上提拔宇文化及做太仆少卿。

  607年,杨广到榆林巡视,宇文化及私自和突厥做生意。

  这种走私性质的生意,任何时候都是违背国家法律的,更不用说,还是朝廷大员带头走私,影响极其恶劣。

  杨广发现以后,原本准备砍了宇文化及,但可能是顾及宇文述的地位,也可能是舍不得杀宇文化及,反正是把宇文化及给放了。

  不仅放了,几年后宇文化及还升为右屯卫将军,统领朝廷大军。

  杨广对外族也很大方。

  612年,杨广已经到了涿郡,招突厥的处罗可汗带兵护驾。

  一般来说,想让外族服从中国皇帝的命令,要么打服,要么花钱买。杨广没有天可汗的威势,这次到底花了多少钱,没有明确的记载,只说“赏赐甚厚。”

  从外交的角度来说,给外族重金赏赐,维护边境平安,这是无可厚非的。但和中原地区的水深火热相比,杨广的丰厚赏赐,怎么看都觉得讽刺。

  所以隋朝在杨广的治理下,对士族纵容、对官员友好、对外族撒钱,唯独对普通人民苛刻。

  3

  以“虐民爱官”为执政理念的隋朝,表现出来的政治作为,产生了巨大的连带效应。

  看到遍地无辜的人死亡,那些暂时活下来的人都会联想——

  如果征发我到船厂做工或运粮食,会不会惨死?我死了妻儿老小怎么办?如果我逃避官府的征发,会不会被砍头?我死了谁来养活家人?

  当这一系列疑问出现在脑海中,不管是谁,恐怕都能推导出最终的答案,反正都是死,不如反了吧,说不定还能争一条活路。

  于是山东人王薄写下《无向辽东浪死歌》,打出隋末造反的第一杆大旗,不到一年时间便聚众数万人。

  河北人窦建德带两百人进入高鸡泊,因为待人和气、体恤士卒,很快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麾下万余人,人人愿为窦建德而死。

  杜伏威逃亡江淮,凭借“出则居前、入则殿后”的风格,迅速崭露头角,成为江淮的少年领袖。

  从大业盛世到遍地狼烟,不过短短两年时间,背后的原因便是杨广不爱惜人民,人民不跟着他混了。

  中国传统政治理论有很多种,但不管哪种理论,“以民为本”肯定是最核心观点。这个核心观点,官员、贵族等统治阶层都是认同的。所以隋朝人民被逼造反,便击穿了维系统治阶层团结的政治价值观。

  结果显而易见,随着隋朝人民的日子越来越难过,杨广费尽心思笼络的官员和贵族,也有了“驱除暴政还天下太平”的理由。

  于是在613年,楚国公杨素的嫡长子杨玄感起兵,在誓师大会上说的话很有意思:“我身为上柱国,家累万金,至于富贵无所求也。今不顾灭族起兵,但为天下解倒悬之急耳。”

  杨玄感宁愿毁掉祖宗留下的家业,也要驱除暴君杨广。

  至于杨玄感是真心为人民服务,还是发现乱世到来想搏一搏,其实已经不重要了。

  随着杨玄感起兵,观王杨雄的儿子杨恭道、虞世基的次子虞柔、来护儿的儿子来渊、裴蕴的儿子裴爽等40多名高干子弟,前往投奔杨玄感,准备和他一起做大事,杨玄感也都委以重任。

  虽然隋军很快击败杨玄感,但以杨玄感为首的高干子弟起兵反隋,意味着隋朝的统治集团分裂了。

  就这,杨广还是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在平定杨玄感起义之后,杨广和大臣们说:“玄感一呼而从者十万,益知天下人不欲多,多即相聚为盗耳。不尽加诛,无以惩后。”

  杨广的意思是,天下普通人民太多了,得多杀一些。

  造船运粮的时候嫌人少,遭人叛变的时候嫌人多,你说杨广说的是人话么?但凡杨广能收敛好大喜功的作风,隋朝人民可都是人口红利啊,怎么可能多余呢?

  但是杨广不懂这个道理,也可能是不屑于懂。

  得到杨广的命令,将军樊子盖和御史大夫裴蕴大兴株连,一口气杀了三万多人,流放六千人。杨玄感起兵时开仓放粮,那些吃过杨玄感粮食的人,也被骗出郊外坑杀。

  杨广还觉得力度不够,命令各地政府,凡是参与造反的人,不管本人在哪里,留在故乡的家产统统充公,妻儿老小贬为奴婢。

  杨广的命令够狠,但天下造反的人太多了,怎么可能分辨出到底是谁呢?

  于是接到命令的地方官员,便得到一项特权。他们说谁家有人造反,就可以直接抄家杀人。他们看上谁家的产业,就说谁家出反贼了。

  法无禁止即可为。

  不出两三年,隋朝各地的官员便发了大财,成为人民造反的既得利益者,而这个“造反利益集团”的形成,彻底给隋朝的灭亡按下加速键。

  国家该善待人民,杨广偏偏虐待人民。

  国家该官不聊生,杨广偏偏纵容官员贵族。

  国家要抚慰造反的人民,杨广却有意无意的,在地方上培养了庞大的造反利益集团。

  这就是隋朝灭亡的重要原因。

  李密的反隋檄文里说杨广:“磬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简直是实事求是的评价。

  杨广后来对着镜子说:“好头颅,谁当斫之?”这还用问吗,那么好的大隋江山,一手折腾的亡了国,自作孽啊。

  4

  隋炀帝杨广以不爱民失天下,乱世崛起的唐高祖李渊,恰恰是以爱民收揽人心。

  617年,属于统治阶层一员的李渊,准备收拢山西兵马反隋,第一步是平定忠于隋朝的西河郡,否则李渊进军长安的途中,便有腹背受敌的风险。

  战前,李渊就定下不许扰民的规矩。

  李建成和李世民做为统军将领,和准备出征的将士们同甘共苦,丝毫没有唐国公嫡子的架子,而军中将士到了集市上,想吃东西一定要花钱买,绝对不能仗势欺人,颇有“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作风。

  攻下西河郡以后,除了诛杀忠于隋朝的郡丞高德儒以外,李建成和李世民的军队秋毫无犯,并且派出使者安抚百姓,让他们不要害怕。

  在杀人如麻的隋末乱世,这样一支军队足以称之为王者之师,所以“远近闻之大悦”,人心迅速安定下来。

  李渊听到汇报非常高兴,感觉起兵有胜算了:“以此行兵,虽横行天下可也”,即爱人民的军队才能得到人民拥护。

  随后李渊亲自到西河郡,贫苦无依的都发放钱粮赈济,70岁以上的老人都授予没有实权的散官,让他们有稳定的收入,老有所养。有才能的年轻人则量才授官,不让贤才埋没乡野。

  俩字,仁义。

  同年底攻入关中,李渊麾下已有20万兵马。

  乱世枭雄为了满足军队的利益,往往允许军队大肆抢劫,但李渊颁布严格军令,命令将士们不打仗的时候就在营房操练,不允许离开营房,更不允许到村镇上拿群众的一针一线。

  进入长安,李渊和长安人民约法十二章,凡是隋朝残害人民的暴政,全部废除。

  上一个这么做的乱世领袖,还是八百年前的汉高祖刘邦。

  至此,李渊给唐朝开国打下雄厚的基础,背后的执政理念还是俩字——爱民。

  杨广以暴政亡国、李渊以爱民开国,这一切都给初出茅庐的李世民留下深刻印象,人民改天换地的力量更让李世民震撼。

  中国人讲究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知道自己的能力边界在哪里,便见到自己。见识到天地万物的磅礴伟力,便见到天地。俯首为人民服务,造福天下,便是见到众生。

  李世民经历过血腥战场,见过自己。隋唐因人民而兴亡的教训,让李世民见到天地。以后李世民将用三十年的时间去见众生。

  在漫长的岁月里,李世民牢牢记住一句话——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换个说法,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

  同样的道理,明朝能延续近三百年,也是因为朱元璋爱民虐官。

  《天潢玉牒》里写到:“太祖诚心爱民,尤矜贫弱,语及稼穑艰难,每为涕泣。于大姓兼并,贪吏鱼取,犯者必置诸法。”

  每当听到人民生活艰苦,朱元璋就要掉眼泪,发现官员和豪强兼并土地,必定要想办法除掉他们。

  而且朱元璋的执政理念很超前:“朕闻天为民而生君,君为民而职臣,臣体君心而问民疾,宜乎职焉。”

  天地大道为了照顾人民,才设立了君主的岗位,君主为了照顾人民,才设立了官员的编制,君臣的本职工作就是为人民服务。

  所以朱元璋在位期间,不论是官员贪污、还是功臣兼并土地,朱元璋就一个字——杀,通过洪武四大案,几乎把大明朝野都洗刷了一遍。

  残忍归残忍,但道学先生方孝孺都承认,经过洪武四大案的杀戮清洗,明朝官场形成一种恐怖气氛,谁都不敢违反朱元璋的法令,更不敢虐民。

  “天子新有天下,惩前代弛缓不振之弊。当是时,郡县之官虽居穷山绝塞之地,去京师万余里外,皆悚心震胆,如神明临其庭,不敢少肆。”

  而继任皇帝的朱棣、朱高炽、朱瞻基一遍遍强调“太祖成宪”,对犯法的官员严惩不贷,即便是功臣或外戚兼并土地,一旦被发现,也要面临法律的制裁。

  在“官不聊生”的政治风气中,明朝逐渐走向盛世。

  明朝强盛的根本原因,还是爱民。

  5

  中国历史博大精深,现在的很多事情都能在古代找到影子。

  每个成功的政治集团,不管战略规划多么精彩,都离不开爱民这个前提,而要做到爱民,必然要在一定程度上虐官。

  官不聊生才能国泰民安,官员过的舒服了,人民一定受苦受难。

  倒不是说官和民是完全对立的社会角色,只是在整个社会的食物链上,官员处于上游,掌握着分配社会资源的权力,人民处于下游,只有被分配的资格。

  在这种社会角色不对等的情况下,虐官爱民,恰恰是维持社会平衡的重要途径。

  如果官和民的角色失去平衡,那就要出问题。

  而要通过虐官爱民维持社会平衡,关键不在口号,在于落实。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
赞赏备注
确认赞赏

评论(共2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