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澄:党哺育的两代母亲与我


  在古今众多怀念母亲的文章中,我独爱朱老总写的那篇《母亲的回忆》。此文不但文风质朴、情义真挚,而且在结尾处把对母亲思念的情感做了升华——

  “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朱德同志的宽仁慈厚在革命队伍中是有名的,以至于我听到许多革命前辈的后代都亲切地唤他“朱妈妈”。朱老总如母亲般的浩荡胸怀哺育了中国革命与人民军队。以至于当人们唱起“我把党来比母亲”时我心中浮现的总是朱老总那亲切慈爱的形象。

  这里谈一谈我接触到的在中国共产党哺育下成长起来的两位母亲。

  一位是1935年在陕北参加革命的老红军,我岳母的母亲高峻峰姥姥;一位是在延安“保小”的哺育下成长,在新中国的初阳照耀下读完大学,成长为知识分子的岳母白力妈妈。在她们身上,我深深感受到革命母亲的襟怀与风范。从她们的经历中可以看到两代革命妇女的精神截面。她们除了有一切做母亲的性格之外,还拥有革命母亲的特性——“大爱公心”。这是革命队伍给她们塑造的。

  这里举一例。1947年胡宗南的军队进攻延安时,姥姥在随大部队撤退途中,为了怕自己刚刚出生的第二个女儿的哭声引来敌人,为了大部队的安全,在危急关头她紧紧捂住刚刚满月的小女儿的嘴!当敌人走远之后,她抱着因窒息死去的小女儿痛哭呛天!陕北那高天厚土将永远铭记着这个为了大家的安全而牺牲了小婴儿!这是怎样的一种牺牲啊!这不正体现了“大爱公心”吗?

  为了革命,姥姥舍弃了自己的亲生女儿,而在和平到来时,她以万般关爱的胸怀抱养了两个弃婴当做自己亲生的孙子孙女。并百般疼爱将他(她)们养大成人,而其中的一个后来成了我的妻子,我们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女孩。可以说这天地间美好生命的延续,正是姥姥的牺牲与慈爱换来的。

  我初次见她时,她已八十三岁高龄,但头脑清晰,身强体健。见面攀谈的第一句话就是:“我在延安时,给毛主席、周总理、朱总司令缝过袄袄!”神态颇为自豪。经过岁月的沉淀,一切苦难都已淡然,留在她心中的都是美好和慈爱。

  人们常说老年人爱忆旧,而且越是苦难越不能释怀。但姥姥却从不提那些事。对那个在革命战争年代和建国后两次离弃她而另觅新欢的红军丈夫没有一句怨言;对于与女儿离婚的女婿也没有一句怨言;对于那个牺牲在陕北的小女儿更是从不提起。

查看余下61%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2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2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