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是如何洗刷“东亚病夫”的耻辱的

2020-03-01 4338 4
作者: 耿来意 来源: 乌有之乡

  旧中国瘟疫肆虐,人家给起了个“东亚病夫”的外号。

  这个外号带有羞辱性,人们很不平,也很气愤,老电影里经常有这样的情节,人高马大的外国人摆擂台,明摆着欺负咱,咱总有武林高手飞身跳上台,几经交手,把外国大力士放倒在地,霍元甲踢飞了金钟罩,东方旭打翻了达得洛夫,快意人心,但这改变不了“东亚病夫”的事实。

  因为那时老百姓没有医疗卫生的保障,传染病、寄生虫病等在民间流行,疟疾、鼠疫、霍乱、天花、血吸虫病、性病、结核病(俗称痨病)等等等等,建国初期,仅血吸虫病疫区就达200多万平方公里,感染病人1200万人,病人骨瘦如此,肚大如鼓,丧失了劳动能力。

  上世纪四十年代,一个在中国进行战时采访的美国美国记者西奥多.H.怀特写了一本叫《中国的惊雷》的书,他在书中有这样一段描述:“中国有一半的人不到三十岁就死。亚洲每个地方的生活都浸染着一些惊人的必然遭遇——饥饿、屈辱和暴力,不论战时或平时,荒年或丰年,公路上或城市的街道上横陈着人的尸体是很普通的事情。在上海,早晨在工厂门口收拾童工的尸首成为例行公事。”

  此时的毛泽东也曾写下一首诗叫《忆重庆谈判》,诗中写道:“遍地哀鸿满城血,无非一念救苍生。”

  1960年4 月 13 日 晚上,毛主席在钓鱼台召集开会,他在会上说:“革命胜利,人家是相信的,建设方面人家不相信。你这么一点钢,年产才一千三百多万吨,看不起你是应该的。等我们年产一亿吨钢,看得起的看得起,看不起的也要看得起。其实这一肚子气早已有了,一百多年来人家说我们是"东亚病夫"。中国处在一穷二白,穷者钢不多,白者科学文化落后,这要记住。反华有好处,一可以暴露敌人,二可以使我们怄气,愤怒不要表现出来,要变成力量。三年小变,五年大变,十年更大变。总而言之,人家是要看实力的。

  毛主席是怎样洗刷“东亚病夫”之耻的?

  方针:

  医疗卫生体系为工农兵服务;预防为主;中西医相结合;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

  措施:

  改善环境卫生状况,发动公共卫生运动,消灭“四害”——老鼠、苍蝇、蚊子、臭虫,控制传染源;

  建立以预防为主的基层组织,加强软硬件设施建设,培训医务及公共卫生人员,在城乡建立传染病预防中心或防疫站,配置设施,防疫站同生产队卫生站、公社卫生院以及其它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相互紧密配合,共同执行公共卫生计划;

  动员群众,发动群众,提高群众参与意识,调动群众积极性,形成群防群治的人民战“疫”大局面;

查看余下76%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4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4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