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明:为何“教员”的称呼能让公知破大防?
某公知忽然对“教员”的称呼大放厥词起来,让人感到很诧异:
老同志出于对毛主席的崇敬,很反感年轻人用“教员”的称呼——这个笔者能理解,所以笔者在写文章的时候照顾老同志的情绪,一般只用“毛主席”这一称谓。
而反毛公知们显然不会对毛主席有任何崇敬之意。
反毛公知说,搁当年这么叫要被打倒。这是不是事实呢?
当年在基层某些地方,不排除会发生类似的事件,但这显然违背了毛主席的本意,是会被毛主席所制止和反对的。
1970年12月18日,毛主席再次见到老朋友斯诺时说:
要人们去克服三千年迷信皇帝的传统习惯是很困难的事,所谓四个伟大——伟大导师、伟大领袖、伟大领袖、伟大舵手,讨嫌,总有一天要统统去掉,只剩下“teacher”这个词,就是“教员”。
可见,毛主席不仅不会反对别人称呼他为“教员”,而是很希望别人只称呼他为“教员”。
从字面意思出发,“教员”一词对于毛主席而言也是完全合适的。
一位网友曾经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子曰”念了两千多年,中国绝大多数还是文盲;“毛主席教导我们”念了10年,绝大多数中国人有了基本文化。
千百年来的统治阶级奉行着“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愚民统治信条,孔夫子的“克己复礼”被他们高高举起,孔夫子的“有教无类”却被弃之一边。而毛主席却坚持要摧毁剥削阶级复辟的基础,教导中国人民要学习文化、要关心国家大事。
红军时期,毛主席就主张红军战士一边打仗、一边学习;早在1945年,毛主席提出,在80%的人口中扫除文盲,将是新中国的一项重要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一场“政府领导、依靠群众组织”的识字扫盲运动在全国各地迅速展开。到1964年,全国15岁以上人口的文盲率已经下降到50%;到毛泽东时代结束,文盲率已经下降到30%。
毛泽东时代中后期基础教育普及工作同样成就巨大,小学入学率即由1963年的57%,大幅提升至1976年的96%;普通初中招生数从1963年263.5万大升至1976年2344.3万;普通高中招生数从1963年43.3万大升至1976年861.1万。1975年小学数量达到了史无前例的105.7万所,学校被开到了农民家门口。这种教育普及水平到整个80年代都无法被超越。
而更进一步地,毛主席不仅教给人民群众文化知识,更教给了人民群众自我解放的思想武器,教导我们“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
马克思指明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方向,列宁开创了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但革命胜利之后怎么办?马克思只是有所设想;早逝的列宁还没有机会去实践;斯大林对这个问题的则是没有认真思考过;只有毛主席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进行了大量复杂艰辛的实践探索,通过深入的思考,对“胜利之后怎么办”的问题给出了解答。看到种种现实的王震将军在毛主席逝世二十多年后惊呼:“毛主席比我们早看50年”!
“正确的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要想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有大量的坚定无产阶级革命家。而社会主义是一个崭新的事物,不是一个人不知道怎么当省委书记,而是大家都不会。作为教员的毛主席一面自己亲身实践、探索、总结,一面殚精竭虑、言传身教、几乎是在手把手地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干部人才。1993年,原山西省委书记陶鲁笳出版了一本《一个省委书记回忆毛主席》,开卷篇便是《毛主席教我们当省委书记》。陶鲁笳主政山西时,跟毛泽东主席接触不下40次,参加毛主持的小型会议20 多次,同桌进餐也有八九次。他的这本书主要是回忆当年毛主席怎样耐心细致地教导陶鲁笳这一代的干部当好省委书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作为一名出色的“教员”,毛主席在“教育思想”上也是独树一帜的。
毛主席主张,不仅仅是读书本里的书,更要读社会这本大书。他在学生时代便通过穷游的形式做社会调查,他更是把调查研究当作领导干部的一项基本要求坚持了毕生。“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要做群众的先生,首先要做群众的学生”,毛主席一生都在向人民学习,把人民看得至高无上:“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毛主席一生以身作则,向人民学习,做人民的学生,为人民服务。上面提到的“五七指示”毛主席就是从基层战士那里汲取到的智慧。
毛主席曾回忆他在抗大讲课的情形,“不能照书本去讲,那样讲,听的人要打瞌睡。自己做准备,结合实际讲,总结革命经验,听的人就有劲头了。”脱离实际的讲课不仅使学生缺乏兴趣,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而且还背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毛主席讲课时不仅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形式多样,且富于变化,而且十分注意语言艺术,生动活泼、幽默风趣,深受学生欢迎。著名语言学家邢福义曾说过:“在语言运用上,毛泽东主席既是高超的理论家,更是卓越的实践者。”谁都不能否认的是,对现代汉语贡献最大的,一个是鲁迅先生,一个就是毛主席。今天即便是反对毛主席的那些人,一不小心也会说出毛泽东式的语言。
毛主席一生都在不断学习,勇于实践,勇于总结经验教训,勇于理论联系实际,勇于从实践中建立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再用实践检验理论。毛泽东思想就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实践、再实践反复检验过的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理论!
综上所述,毛主席当之无愧是最伟大的“人民教员”。
至于公知说,“用教员这个称呼,是刻意营造出来的亲昵感,挺肉麻的”,这更是污蔑!
笔者在以前的文章里曾经引述过很多当年见到毛主席的青年后来的回忆录,他们无不在强调毛主席对待年轻人的平易近人,没有丝毫的高高在上。例如,刚刚逝世的乌拉圭前总统何塞·穆希卡就回忆说:
毛主席就像我们自家的爷爷一样,对我们代表团每一个年轻人都非常尊重,非常亲切,同时对我们正为之奋斗的拉美人民解放运动的未来,抱有坚定的信心。
所以,公知说“教员”称呼是“刻意营造出来的亲昵感”,要么是出于对真实历史、对毛主席的无知,要么只能是出于反毛需要的造谣污蔑。
觉醒起来的年轻一代,比起老同志有着更强烈的平等意识,他们因而可以没有任何负担地称呼一声“教员”,这恰恰是毛主席晚年致力于追求社会平等、“打破三千年传统习惯”的结果。
“教员”的这一亲切的称呼,不仅说明年轻一代已经真正地把毛主席当成了自己的同志、自己的朋友、自己的亲人,也说明年轻一代真正地把毛主席当成了自己的老师,愿意用毛泽东思想来武装自己。
这宣告了反毛公知们几十年“非毛化”努力的彻底失败,这才是他们破大防的真正原因。
【文/秦明,红歌会网专栏作者。本文原载于“子夜呐喊”公众号,授权红歌会网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