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长运:挑战诚信的任何“理论”都是可笑的——评冒名顶替上大学事件(论伦理之三)
近日多地查出冒用他人名字和身份顶替上大学事件。这样的事件不仅在当下是巨大的丑闻,就是把它放在千万年的历史上也将遗臭万年。因为这样的事已经不仅仅是侵犯了被冒名者的利益的小问题,而是毁灭了中国几年的文化传统、污辱了人类良知、挑战天理人伦的大问题。
主导这一事件的人一般都说是要遭天打雷劈的;做这样的事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重罪;有关当事人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要被严惩的。据说现在已经有一部分人受到了处理,只是这个雷劈得似乎是不声不响的,好象并不能给人们以强烈的警示。如果把这件事当成小事来处理,而不从思想源头上对“掩耳盗铃”、“遇到红灯绕道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说一套做一套”……等等自以为聪明的不守诚信的“理论”加以严厉的批判;没有树立起人们对忠实、诚信的真正的信仰,那将来还要不断地出现同类的事情几乎是可以肯定。
下面就来谈谈人类社会中的诚信伦理问题。
那什么是伦理呢?伦者,条理、次序、顺序也,也就是事物本身的纹路、层次,客观事物运动本身的次序、顺序;理者,原理、规律、道理、真理也,事物运动的规律,或者说事物的本质。所谓伦理,就是指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时应遵循的准则、行为规范及其原理。例如,建设房子,一楼没建好二楼是永远也建不起来的;人的种族、父母亲、肤色、性别是改变不了的,污辱自己的种族、父母亲、肤色、性别……就是污辱自己;人是要依靠地球和地球上的万物才能存活的……而不守诚信的人就总想挑战这些基本的伦理。
一、诚信是人类社会的最基本的伦理,诚信被破坏了整个社会也就崩塌了。
孔子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一部汽车有几千个零件,但只要有一个零件不守诚信,那整部车就趴下而不能工作了,所有的零件也就都不能起作用了。同样,一架飞机有几十万个零件,但只要有一个零件不愿意诚实地坚守职责,那就是所有零件都忠于职守,飞机一样会从天上掉下来。最后就是那个不愿意诚实地坚守职责的零件,也一样要跟着整架飞机的坠毁而灭亡。
1938年8月2日对抗大毕业学员的一次讲话中,毛主席强调:“要讲老实,有多少讲多少。世界上的事情都是老老实实的。地球绕太阳也是老老实实,是依规矩走的。规矩亦名科学,……这里讲‘规矩’、‘科学’、‘正派路线’,反对历朝来的不正派路线,一句话,就是老老实实”。(见《毛泽东在抗大讲话记录稿介绍》,《党史研究资料》1989年第11期)
人是社会动物,是要靠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的合作才能生活。在这个社会化大合作中,每个人只是其中的一只螺丝钉。而要保持人与人之间正常的可靠的相互协作、相互信任、相互和谐的关系只能靠全体成员的忠实和守信用。做为社会的管理者——官方,最重要的责任就是带头弘扬和践行诚实守信的作风,维护好整个社会的诚信系统,打击不守诚信的人。只要有一个人不守信用,而且还得不到应有的惩罚,其他人就会跟着去坑蒙拐骗,那整个社会的诚信系统必然就崩塌。到那时不论是那个不守信用的人还是官方,都将不得基所;整个社会的组织、政权、伦理关系也就会跟着崩溃;最后人人都将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晋代的傅玄在《傅子●义信》中说:“以信待人,不信思信;以不信待人,信思不信”。如果以诚信的态度对待别人,那即使是平常不怎么守信用的人也会趋向于、转化为诚实、守信用人;如果你对别人总是不守信用,总是以欺诈的态度对待别人,那即使是平常很守信用的人也会变成对你不讲信用之人,也会对你行使欺诈。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是要以对方的诚实做为基础的;而对方的诚实是要靠自己这一方的诚实的行动去激励的,是要在相互的共振中才能树立起来。只要有一方不守信用,另一方的诚信永远也树立不起来。
比如,我们有些地方提拔干部,本来按组织原则走群众路线来选拔,上级领导不会收礼,被选拔的人也不会送礼,最后选拔的结果,上级领导满意,群众也拥护,被选拔的对象(不论选上的和没有选上的)也都会认可。选拔的结果是皆大欢喜。但自从某些领导开始以权谋私、开始卖官收钱,搞乱了风气、破坏了政治生态、出卖了自己人格信用以后,一旦到了提拔干部的时候,每个被考察的对象都开始寻找各种关系与渠道给有关当权者送东西。最后的结果出来了后:被选上的把其原因归结为送了钱而内心感到不平、纠结和不安;没被选上的都把原因归结为钱送得不够而内心纠结而气愤;上级领导不论收了钱还是没有收钱(事实上有很多钱物也许并没有流到他们手上,而是被中间人盘剥了)都要被人怀疑而痛苦不安;群众因而把所有的官员都看成坏人而不服从管理……
二、不守信用先是污辱了别人,最后一定也会污辱自己。
唐代的吴兢在《贞观政要●诚信》中说:“言而不信,言无信也;令而不从,令无诚也。不信之言,无诚之令,为上则败德,为下则败身。”自己讲出去的话却不守信用,那以后就没人相信你讲的话了;自己发布的政令、法律,自己以及自己身边的人,却不遵守,这种政令、法律是不真诚的,是不起作用的。讲的话没有人相信,发布的政令、法律不起作用,从上层建筑来说会败坏国家、政权、官员和自己道德形象;从客观效果来看,会给国家、政权、官员、百姓以及自己招来灾、惹来祸。
诚信是一个社会得以正常运行的最基本的要求;是一个人处身于社会中的应守住的底线。信用正是人与人之间维持正常关系的纽带。没有了信用,人与人相处就没有标准和依据了;人与人就没办法合作了;整个社会就成一盘散沙了。讲诚信,表面上好象是为了别人,其最根本的还是最有利于自己。
1959年4月29日,毛泽东为了制止浮夸风,写了一封致六级干部的公开信。其中就有:“老实人,敢讲真话的人,归根到底,于人民事业有利,于自己也不吃亏。爱讲假话的人,一害人民,二害自己,总是吃亏的。”(中央文献出版社《毛泽东年谱》第四册第32页)
从这些冒用他人名字和身份顶替上大学事件来看,表面上看好象只有被顶替者是吃亏的,而顶替者是受益的。现在回头看,就是顶替者也是受害者,甚至是更大的受害者。他(她)们也没有真正得益:自从顶替别人的名字上大学以后,他(她)们就不能以自己的真实的名字和身份在社会上公开生活,这对一个人来说是深深的耻辱;现在东窗事发了,原来花了四年的精力和财力而混来的大学文凭就变成了一张废纸了;大学毕业后十几年的工作和生活所积累起来的社会地位、政治基础、人际关系……瞬间全垮塌了;现在回头再想去做原来那个真实的自己,已经永远不可能了,已经成了奢望了……相反,那些因被顶替而失去上大学机会的人,虽然确实是受到了很大的伤害,但至少他(她)们的生存的根基没有被动摇,没有丢失自我;至少还照样能一辈子生活得踏实、自由、有尊严。
三、忠诚老实的人最后是最不吃亏的。
在《周易●泰》卦的九三爻辞中说:“勿恤其孚,于食有福”(注:恤:担忧。孚:诚实、守信。食:享有)。不要担心因为自己太诚实了而一时吃亏。坚守诚实守信的品格的人最后才能真正享有幸福、快乐,自由的人生。这种人最后却是最不吃亏的。
同样在《周易●泰》卦的六四爻辞中说:“翩翩(轻佻、说大话、吹牛的样子)不富,以其邻不戒以孚”。轻佻爱说大话的人是不能够保有财富的、是不能成功的;就是朋友、邻居、同事也不会劝戒他要诚实(这种人也不会有真正的朋友)。
诚实、守信、讲真话是做人的根本,也是一个社会健康运行的底线。说大话、吹牛、欺骗也许也能有一时地成功,但其立场是不坚实的,是虚的;其人格也是扭曲的;做为人他也是没有尊严的;其拥有的财富最后也是保不住;其行为总是要与灾祸相伴的。长远来看这种人最后一定是要吃亏了。常言道“为人不做亏心事,不怕半夜鬼敲门”。坚持诚实、守信、讲真话的人,可以脚踏实地、立场坚定地、自由自在、轻松自如地过着自己的幸福、淡定的生活。其拥有的财富永远也跑不了;还可以远离灾祸与纷争;人生的道路也会越走越宽;还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保住做人的尊严)。这种人最后一定是最不吃亏的!
四、挑战诚信的任何“理论”都是可笑的
七十年代时期笔者才十来岁,住在一个公社(现在叫乡政府)的大院内。当时听大人们在议论人事时常用“这个人不错,是个老实人”这样的用语。那时即使是很强势的人也都自称是“老实人”。
随着改革开放,到了八十年代笔者参加工作走上社会后却发现,“老实人”一词已经逐渐变成批评人、嘲笑人了贬义词了。现在“老实人”也基本上是“僵化”、不开化、不改革、没见识、没创造力……的代名词了。而现在各种聪明的不用守规矩、不用守诚信的“理论”则层出不穷。如:“遇到红灯绕道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政策是死的,人是活的”、“来钱就是硬道理”、“吃着共产党的饭却要砸共产党的锅”、“举着共产主义的旗帜却行着贪污受贿之实”、“救美国就是救灾中国”……
五、社会诚信的缺失首要责任在于高层的社会精英
《左传●襄公三年》中说:“君人者执信,臣人执共(恭),忠信笃敬,上下同之”。一个国君(上层的当政者)如果做事、决策有信用,做为下级的臣子、干部、百姓、民众就会抱持着恭敬、服从的态度。一个社会上的人们都能忠诚、守信、务实、认真、厚道、谦恭、礼让、上上下下就会同心事德;国家就会兴旺发达。底层民众的行为方式总是学习和模仿上层的统治阶层的,社会的文化风气很大的层度上是取决于当权者的实际的行动。所以,越是社会的高层精英,越要带头守诚信。
同样,黄石公在《三略》上也说:“废一善,则众善衰;赏一恶,则众恶归”;“一令逆则百令失,一恶施则百恶结”。一个好人好事被污辱、被排拆、被取笑,那全社会的好人行事就会衰败下去。一个坏人坏事得到了人们的吹捧(如赵本山的小品“卖拐”),那么社会上的坏人坏事就会都冒出来。一项命令被随意改变或拒绝执行,那所有的命令就都会失去权威的作用;放任一个罪恶的行为在社会上横行,那所有的罪恶就会结伴出来。
一个扶老人的人被讹,从此老人倒地再没人敢去扶;向人借钱可以合法地(比如超过诉讼时效)不用还,从此没人能借到钱;一个地痞流氓成为当政者的坐上宾,那全社会上青年就都会以进监狱的次数多少来论江湖地位(这是八十年代末期的社会现象,当年的地痞流氓现在很多都成了恶霸、豪强、企业家、黑社会头头);一句“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话流行起来,就会使全社会的人们巧取豪夺而不择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