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先义:毛泽东和中国大历史的“8年”“10年”


  中国的历史,浩浩数千年,但是,如果用哲学的宏观大历史观来看待中国历史的兴衰演变,无非是分为几个大的历史阶段。著名学者韩毓海先生把秦汉以后的历史分为三个大的历史阶段,我认为很有道理,是颇具科学意义的论断。

  放眼千年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从秦汉到隋唐,是中华文明蒸蒸日上的历史阶段,中国统一后的这千年历史,是中国历史上的辉煌期,所以我们历史上常常称汉唐盛世、隋唐盛世,无论经济、文化、政治我们都处于中华民族的鼎盛时代。这是中国版图统一以后的第一个千年阶段。

  从公元907年,唐朝灭亡之后,短短53年的战乱之后,到了公元960年,宋朝宣布建立,从那时直到1840年,是一个新的千年开始。这个新的千年,便是中国大统一后的第二个千年历史阶段。但是就是从这个宋朝开始,却使中国的政治文化史发生了重大转折。

  什么转折?那就是从宋朝以后,中国文化开始了一个自觉否定历史的时代。公道说,此前的中国,无论政治、文化、政治制度等等,已经远远的超越世界,是生机蓬勃的伟大时代。尽管问题多多,但我们已经站立在世界潮头,引领着世界发展的脚步,因为那时的中国已经是世界的向往之地。

  但是到了宋朝,历史却忽然发生了逆转,这个逆转的标志,便是这个朝代自觉地与历史切割和否定此前的历史。否定什么?内容很多,不作详述,其中最为要命的也是最为关键的,那就是否定了我们汉唐以来“立德”“立功”的优秀文化传统。为什么要否定?因为一切都基于8年安史之乱的历史教训。

  我们综观宋朝,贯穿整个大宋,不管北宋还是南宋,它的立国之本是什么?就是“矫唐之往,纠唐之过”,纠唐之过,纠唐什么“过”?那就是大唐王朝之末八年安史之乱的“过”。比如给与节度使过高的权力,地方政权的过于膨胀。整个宋朝300余年的历史,让赵家王朝念念不忘的是隋唐那最后的安史之乱的8年,当思考这8年时,连同过去的辉煌灿烂一并抛弃。

  为了不再重蹈历史覆辙,这安史之乱的8年,成为大宋王朝制定国策和对外交往的政策依据。一句话,大宋一切国策都是为了避免安史之乱的历史重演,这种消极看待历史的执政策略,使整个隋唐盛世光辉灿烂的326年被忽略不计甚至整个历史被忘却了。更不用说秦汉时代的诸多可以借鉴的文化传统了。

  正如思想家严复断言,从宋以后,后来整个中国的思想和制度引领,几乎为宋人所造就。从抑武扬文到一系列国策,出发点都是为了力避安史之乱那样的悲剧发生。而汉唐盛世几千年积累的立德立功的传统在这种消极的避让中被忘却甚至被有意丢失了。

查看余下83%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2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2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