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澄:鲲鹏击浪从兹始 ——纪念毛主席第一次进京99周年


1.webp (14).jpg

  ◆毛泽东(左四)任北京大学图书馆助理员期间与邓中夏等人的合影

  青年毛泽东第一次进京史实概述

  一、进京缘由

  每逢毛主席“九九”忌日,心中久久不能平静!特汇集九十九年前,青年毛泽东第一次进京史料,以为纪念!

  1918年8月19日,青年毛泽东率领准备赴法国勤工俭学的十几名湖南青年来到了北京这一年他二十五岁,正值风华正茂的年龄

  在此之前,他还没有出过湖南,这是他第一次走向外面的世界,这次他是应恩师杨昌济先生之召,进京准备参别蔡元培等倡导的赴法勤工俭学活动的。来京之后,他就先住在了位于东城区域内的豆腐池胡同15号(老门牌九号)的杨昌济寓所内。

  杨昌济是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时的伦理学教师,对毛泽东颇为器重。杨先生在1918年初应蔡元培之邀到北京大学任哲学教授。这年6月份,毛泽东从湖南第一师毕业,正在面临今后生活道路的选择的时候,接到了先期赴京的同学挚友蔡和森受杨先生之嘱给他来的信:

  “师(指杨昌济)颇希望兄入北京大学”以打下“可大可久之基”。(1918年6月30日致毛泽东信)

  毛泽东接信后在做了一番准备之后,欣然应召来京。在此后的半年时间里,在东城城内的两个住处:豆腐池15号、吉安所夹道7号;一所学府:北京大学,就成为了毛泽东第一次来京的活动中心,在这里,他“迅速地朝着马克思主义方向发展”(《毛泽东一九三六年同斯诺的谈话》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1页。)

  

1.webp (15).jpg

  青年毛泽东

  二、青年才俊

  毛泽东这次到京是带着“志气”来“寻路”的。青年毛泽东在1917年给别人的一封信中颇为自许地说:

  “尝读诗书,颇立志气!”(《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63页)

  那么,在没有走出湖南之前的青年毛泽东究竟有着什么样的“志气”,根据研读他的早期文稿和传记,我们大概可以看出他有以下几端:

  第一、爱国。他曾在1915年一本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和袁士凯卖国罪行的小册子《明耻篇》的封面上题词表时自己的心态:“五月七日(日本指出灭亡中国之“二十一条”的最后期限),民国奇耻,何以报仇,在我学子!”(《毛泽东早期文稿》11页)

  第二、奋斗。年轻的他曾经有过这样的诗句与格言:“会当水击三千里,自信人生二百年!”“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

  第三,寻求真理,改造世界。他1917年8月23日致友人的信中豪迈地提出他改造国家与人心的心胸:“欲动天下者,当动天下之心。天下之生民,各为宇宙之一体。即宇宙之真理,各具于人人之心中。……天下之心皆动,天下之事有不能为者乎?天下之事可为,国家有富强幸福者乎?”(《毛泽东早期文稿》85页)

查看余下78%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