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英雄的老前辈致敬!
在广袤的冀中平原,有一个小小的村庄,名叫Z村,和许许多多名不见经传的中国村落一样,它不知道自己的生事,也不知道自己的往事,就像原野里的一朵草花,开得那么平淡,长得那么无奇。唯一可以提到的是京广铁路沿村而过,并且还设有一个以村名命名的火车站。这个火车站始建于1902年,是比利时人修建平汉铁路时设立的,直到现在还在使用。这里的人们祖祖辈辈繁衍生息,在兹念兹,和这片土地生死相依,苦乐与共。我要讲述的这个故事,就发生在几十年前的这个寻常村子里的寻常人家的尘封往事--一个母亲和三个儿子参加革命和新中国建设的故事。
(一)
母亲生于十九世纪末的晚清,本家姓吴,是从外村嫁到本村的。她高高的个子,长圆脸,颧骨突出,慈眉善目,裹着一双小脚。本来,夫家境况是较为殷实的,有着几十亩的良田,这在远近百里之内,已经算是中产之家了。可是,在那个兵荒马乱、灾祸频仍的年代,兵也抢,匪也夺,旱也来,涝也过,天灾人祸像篦子一样刮来刮去,哪一次不得脱层皮!婚后,又慢慢地添了三个儿子和一个丫头,都张着嘴要吃食,为了生计,大半田产都当了出去,家境也是折腾得渐渐败落了。屋漏偏逢连阴雨,在1934年,丈夫又因兵祸去世了,家里的顶梁柱垮了,留下了四个未成年的孩子,最大的十来岁,最小的刚刚三岁!家里没有男人,在当时不仅要被人瞧不起,而且简直不能活下去!
在这生存还是毁灭的紧要关头,母亲身上焕发出了中国女性所固有的坚韧不拔的优秀品质,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撑起了这个濒临破碎的家。她颤巍巍地颠着一双小脚,早晨做出一天的饭菜,让大点的孩子照顾弟弟妹妹,就一个人到地里干男人才干的农活,操持那仅剩的二十亩地,晚上还要纳鞋底纺线织布,贴补家用。为了多收点粮食,还要养猪攒粪,给地上肥。而起粪对于男人来说都是一件出大力的活儿,更何况对于一个小脚的女人!为了不让别人笑话,母亲总是在夜晚偷偷下到猪圈,一粪叉一粪叉地把粪起出。有多少次将手磨出了血泡;有多少次累得挥不动铁锨时,将粪洒在了头上;又有多少次从天黑忙到了天亮?母亲实在记不得了,也累得模糊了记忆。第二天白天,还要自己拉车把粪运到地里,再一叉一叉地撒在贫瘠的土地上。就这样,寒来暑往地紧忙活,跟头马爬地拉扯着四个孩子,就盼着他们长大成人后,家里能过上正常人家的日子……
然而,在那个连国家都饱受帝国列强欺侮的年代,个人的命运更是如同风扫落叶般地不可期许!很快,日寇的铁蹄就越过了长城,村里的火车站就戳起了炮楼,母亲仅有的那点念想也被无情地踏碎了!国军几乎未做抵抗就南撤而去,取而代之的是汉奸政权的“华北治安军”,把枪口对准了自己的同胞!华北沦亡了!人们都成了亡国奴!当官的、地主老财们逃跑的逃跑,投降的投降,观望的观望,躲藏的躲藏,大难来时各自飞。但是,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广大的老百姓是不甘心做亡国奴的,他们和这块土地血脉相通,根络连结,他们要保卫自己的土地和家园,他们要夺回原本属于自己的一切!他们不断地反抗,只是由于力量的分散和悬殊,一次次都失败了。但是,仇恨的种子却埋在了心里,就等着那一粒火种的到来,燃起那燎原的烈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