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问题在倒逼教育改革
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发布会后,人口问题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其实,在2015年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我国近几年出生人口仍不断下跌,已经显示出人口问题的严重性,而七人普的数据更是让人心紧。2020年出生人口仅1200万,比2019年大跌265万,如不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我国出生人口有可能跌破1000万,这将给我国发展带来难以估量的负面影响。仅从教育方面看,其大中小学生源的减少,教育资源的空置,其影响都是难以承受的。因此,党中央对人口问题高度重视,于七人普结果发布会后当月,即出台了全面三孩政策。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健全重大经济社会政策人口影响评价机制……推进教育公平,降低家庭教育开支。”各项措施中,多项直指影响生育意愿的痛点——高教育。由此,教育改革的确不只是教育单方面的问题,而且是影响到我国人口能否实现均衡发展,影响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问题,教育改革真正到了要有大的突破的时候了。
政治局会议决定公布后,国家有关部门很快跟进。6月15日,教育部宣布:经中央批准,正式成立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7月,教育部、发改委等三部门发文,鼓励各地建设九年一贯制学校,缓解家长小升初压力。同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文件。7月28日,教育部发布公告,面向全国中小学校和教师开展为期九个月的有偿补课和违规收受礼品礼金问题专项整治。各项行动都在为达到减轻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精力负担努力,这些是值得肯定的。与此同时,近期也有一些专业学者甚至一些学生家长对“双减”措施能否真正达到消除内卷,减负表示出疑虑。这些疑虑不无道理,首先,高规格的“双减”政策虽对课外补习、择校等都作出了一些规定,但政策体系还不完整,对高中这一非义务教育阶段的规定也未明确。其次,在现阶段我国社会阶级阶层分化,贫富差距严重的条件下,在小升初、中考、高考竞争依然存在情况下,教辅市场需求就依然存在,禁止了义务教育阶段休息日,法定节假日,寒暑假的市场化教辅,平时的更高价格的私教等可能出现,即使多数家长不卷入其中,从而收到一定的减负效果,但其发展变化尚难预料,更遑论真正做到中央要求的教育公平,人民群众期望的“高教育”的清除了。由此看来,当今的教育改革不能在“双减”措施后止步,更深层次的教育改革必然紧迫地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教育改革,说出来容易,动则千难万难,诸如:素质教育、择校、义务教育时长推进、学制问题、中考、高考公平竞争、职普分流等等,千头万绪究竟该从何着手呢?笔者认为,根据我国现阶段情势,尤其是严峻的人口状况,从最大多数人民群众的立场考虑,缩短学制是突破口,即改学制为小学五年,初中三年,高中二年。这其实也是一个多年议论的老问题了。反对的意见认为,我国十二年的学制是很多的教育界的专家研究的结果,已经实行了这么多年,并且符合目前国际上普遍做法,基本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这些就真是理由?专家研究的结果,已经实行了这么多年,难道不知道越是旧有的在一定的条件下越是会走向反面的辩证法吗?符合国际上普遍做法,我们一个社会主义大国,难道不能根据自身的国情办事,而非要去接什么国际的轨吗?近年我国出生人口断崖式下跌,如不有效扭转,有可能跌破1000万,若干年后,难道要所有的新成年人都进大学去读了文凭再工作吗?所谓现有学制基本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站得住脚吗?至于学生和老师都不能轻易地在十年内完成原来十二年学习的过程的说法,只要看看多年来高三不是基础教育的结束年,而是高考的备考年的事实,也就不值得争论了。笔者认为,缩短学制,不但是可行的,而且是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