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之:“两弹一星”精神

2022-05-09 1838 0
作者: 韩延明 来源: 党史博采

  “两弹一星”精神,是20世纪下半叶新中国科技专家在自主研制原子弹、氢弹、导弹和人造卫星的辉煌伟业中自觉培育践行的一种伟大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的集中体现。2020年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明确提出,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主动肩负起历史重任,把自己的科学追求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去”。奋进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进一步传承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不断朝着科技强国和航天强国的目标阔步迈进 。

  一、“两弹一星”精神的产生背景

  中国的“惊世两弹”“冲霄一星”,激励和鼓舞着几代科技工作者攻坚克难、勇攀高峰。60多年来,我国自主研制了17种型号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成功实施300余次发射,将500多颗航天器送入太空,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取得重大突破,正在由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快速发展。

  (一)“两弹一星”的涵义和意义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合称核弹。而今的“两弹一星”通常是指导弹、核弹、人造卫星。中国的“两弹一星”,是20世纪下半叶新中国科技工作者白手起家、自主创新的辉煌成果,是站立起来的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伟大成就,是中华民族的荣耀和骄傲。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10月27日,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这是中国人民在攀登现代科技高峰征途中创造的人间奇迹,已在某些关键技术领域步入世界前列。

  “两弹一星”,是中国人民从“东亚病夫”到站立起来的具体体现,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辉煌成就的重要标志,显示了我国攻克尖端科技难关的伟大创造力量。它不仅为我们建立战略导弹部队提供了装备技术保障,增强了我军在高技术条件下的防御能力和作战能力,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讹诈和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和国际地位,而且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经济发展和各行各业建设,激发了全国人民振兴中华的爱国热情,孕育和形成了伟大的“两弹一星”精神。同时,也培养造就了一大批能吃苦、能攻关、能创新、能奉献的科技骨干,促进了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为我国高新科技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正是靠着“两弹一星”的战略保障和强力支撑,我国赢得了较长时间的和平、稳定和发展机遇,创造出世所罕见的经济发展奇迹。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言:“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而今,“两弹一星”已经成为中国艰苦奋斗、自主创新掌握的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统称,提振我心,惊撼敌魄。

查看余下86%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