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根先:口述史为红色基因传承注入新的活力
作者全根先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创造并不断发展的先进文化,伴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而诞生,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发展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壮大于改革开放新时期,升华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体现着党的性质和宗旨,承载着党的初心使命,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丰富的精神内涵和突出的时代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引导党员、干部不断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世界局势风云变幻、波谲云诡,传承红色基因对于社会主义强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这已成为全社会的一个共识。而我以为,口述史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应用性极强的历史学科,必将利用其独特的资源优势,为红色基因传承注入新的活力。
一、红色基因传承的基本方式
红色基因传承,就是红色文化传承。而红色文化传承,与历史上所有的文化传承一样,既有其共性,又有其特殊性。文化传承的基本路径,与文化自身的表现形态是一致的,即物质、精神与制度。红色文化是文化的一种类型,包含了物质、精神和制度三个层面,并通过这三者的共同作用而赓续传承。红色基因主要体现在红色文化的精神层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不断熔铸而成的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是对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精神风范、优良传统的高度凝练和升华。正是红色基因的代代相传,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不断攻坚克难、砥砺前行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概括说来,红色基因传承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是教育,二是制度,三是文化,四是实践,五是代际传承。其中,运用口述史方法,由历史的亲历者、见证人及其后代讲述英雄故事,作为红色基因的一种传承方式,可以纳入代际传承范畴,是当下青少年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有效方式。
教育是红色基因传承的重要方式。红色基因作为一种先进的文化基因,是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不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换、创新性发展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红色基因传承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必然有共通之处,必须借助教育这种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而红色基因之所以能够百余年来薪火相传、赓续不断,也正是得益于教育传承作用的充分发挥。早在创建时期,中国共产党就十分重视发挥教育的重大作用。党的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中明确提出,党应向工人灌输阶级斗争精神,“学校的基本方针是提高工人的觉悟,使他们认识到成立工会的必要。”为此,党先后创办了湖南自修大学、上海大学、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海丰农民学校、长沙农村补习教育社、衙前农村小学校等,对工人、农民进行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播撒革命火种。经过二十八年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不断地改革教育制度、创新教育形式,通过党内教育、干部教育、职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方式,使红色基因代代传承,红色江山永不变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