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儿女》唱英雄——电影《英雄儿女》诞生记
20个世纪60年代,电影《英雄儿女》的上映,轰动了大江南北,成为当时最热门的影片之一,连周恩来总理都在百忙中专门抽时间去看,看完后泪流满面。影片塑造的多个经典——经典的英雄人物王成、经典的台词“为了胜利,向我开炮”、经典的主题曲《英雄赞歌》等,都已成为跨世纪的不朽记忆。而电影展现出的志愿军战士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的精神,也成为激励那个时代中国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动力。
英雄儿女剧照
两赴战场 《团圆》问世
谈起电影《英雄儿女》中的人物和情节,大家都很熟悉。然而,这部电影改编自巴金先生的中篇小说《团圆》,却不一定有太多人知晓。
1950年9月,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一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争开始了。1952年初,剧作家曹禺受中宣部文艺处长丁玲之托,写信给巴金,动员他参加全国文联组织的赴朝创作组。巴金征求妻子萧珊意见后,回信同意去朝鲜。春节刚过,巴金来到北京报到参加学习。
1952年3月16日,巴金率领全国文联赴朝创作组的黄谷柳、白朗、罗工柳、王莘等17人,来到朝鲜三八线西段中国人民志愿军19兵团指挥部。经兵团司令员杨得志、政委李志民同意,在文工团团长张文苑陪同下,于黄昏之前,前往194师前线高炮阵地。穿过密密麻麻的弹坑,通过炮连交通沟,进入凹字形坑道的防御阵地最前沿。战士们握着枪从射击孔目不转睛观察敌情,巴金从射击孔向外看得清清楚楚。刚坐在坑道的小油灯下,他就掏出本子开始记录。美军炮弹很快打了过来,炮停后,战士们冲出坑道修整被炸坏的工事,巴金想到阵地上看看,走到洞口,看到“钢铁战士洞”两旁有一副对联:
上联:出枪林入弹雨不怕流血牺牲
下联:为正义反侵略保卫世界和平
横批:一人吃苦万人享福
▲作家巴金在朝鲜
巴金赶紧把对联抄在本子上,巴金第一次赴朝鲜采访、生活了7个月。
在朝鲜战场,为了能多看看,多吸收些生活中的养料,巴金采取了少休息多跑路的办法,同年轻人一起不辞劳苦地翻山越岭,来回穿插在炮火硝烟之中。他先后写下了《生活在英雄们的中间》《英雄的故事》等文章,其中《我们会见彭司令员》一文在国内各大报上发表。
回国后,当听到朝鲜停战协定在板门店签字时,巴金决定再次赴朝采访和体验生活。1953年8月10日,巴金再次踏上停战后满目疮痍的朝鲜,8月16日来到志愿军65军政治部,政治部主任陈亚夫(原赵先友烈士的师政委),就向第二次赴朝的巴金介绍了他任师政委时,六七高地战斗和三打红山包的战斗情况,特别是介绍了6连赵先友和刘顺武烈士的英雄事迹。8月18日巴金与65军的军长兼政委王道邦到194师师部,8月20日,巴金到6连所在团采访,65军582团20多岁的团长兼政委张振川在团部迎接巴金,巴金对张振川说:“你们团六七高地战斗和三打红山包,誓死保卫阵地,打得非常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