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青年艺术团为劳动者歌唱:用歌声将我们彼此的灵魂照亮
一. 源起:我们来唱自己的歌
2002年5月1日劳动节,几位热爱文艺的“北漂青年”在北京相遇,自发组建了“打工青年艺术团”(现更名为新工人艺术团)。我们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奔赴建筑工地、工厂、学校、社区,坚持为工友们义演、为劳动者歌唱。十五年来,我们已经做过600多场次义演,现场观众超过三十万人次,出版发行十一张专辑唱片。
二、办一所打工子弟学校,让我们的孩子有学上
2004年,新工人艺术团出版发行了第一张专辑唱片《天下打工是一家》。我们经常在流动工人社区演出,看到很多流动打工者子女因为户籍制度的限制,不能进入公立学校上学,甚至一些流动儿童没有学上。所以,我们决定用艺术团第一张专辑的版税七万五千元作为启动资金,于2005年8月21日在北京市朝阳区金盏乡皮村(一家闲置废弃的工艺美术厂的基础上),创办了——同心实验学校。十二年来,我们为10000多名流动儿童提供了基础教育服务,目前同心学校有在校生近500名。
三.创办同心互惠商店,倡导有尊严的帮助
2006年,新工人艺术团发起创办了同心互惠商店(社会企业),倡导“生态环保”的生活理念,践行有尊严的帮助,减少社会资源浪费,帮助低收入人群改善生计。这种资源回收和再利用不仅降低流动人口聚居区工人的生活成本,也是践行环境保护让城市人和所有人受益。目前同心互惠商店在北京已经有15家连锁店,并开始在西安、济南、成都等地推广。
四.创办打工博物馆,记录工人文化历史。
2008年,新工人艺术团发起创办了全国唯一的打工文化艺术博物馆,免费面向社会公众开放,记录工人文化历史,倡导劳动价值尊重。
每座城市的擴張都愧對鄉村,反之每座城市的發展都應感激那些來自鄉村的打工者,他們在城市也揮汗耕耘,種下磚頭,結出廣廈,種下電子元件,結出瞬息萬變!他們不求廣廈一間,他們也適應了瞬息萬變,他們只希望有個地方可以安放從家鄉捧出的土和為城市流下的汗。
——汪涵(著名主持人、方言文化保护工作者)
打工博物馆是四十年来中国劳动者伟大贡献和悲欢交织的旅程的纪念碑,是为劳动者而歌、让劳动者发声的舞台,是沟通打工者与知识青年的桥梁。向打工博物馆和它的创建者们致敬!
——汪晖(清华大学中文系与历史系教授,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所长)
五. 办一所劳动者的社会大学
2009年,新工人艺术团发起创办同心创业培训中心/工人大学,提倡“生活即教育 社会即学校”的教育理念,为新生代打工青年提供社会化的文化教育平台和社会支持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