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者3项研究与欧洲食品安全机构报告确认铅对儿童神经发育损害没有最低阈值


  附录4:中国学者3项研究与欧洲食品安全机构报告确认铅对儿童神经发育损害没有最低阈值,是一种有全身多脏器毒性的重金属,具有极强的蓄积性!

  仅这一条理由,继续在任何范围推广添加“含≤4mg/kg铅+≤3mg/kg砷”碘酸钾的食盐必须全面禁止!

  “1991年, 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设定需要引起关注的血铅基线阈值, 即“关注水平”(Level of Concern)为10μg/dL,但近年研究表明,儿童血铅水平即使低于10μg/dL,仍可导致神经发育方面的损害[13]。故美国在2012年基于国家营养与健康调查(NHANES)1~5岁儿童血铅P97.5水平,将儿童血铅“参考水平”调整为5μg/dL,并认为应尽量采取措施降低铅暴露。”(证据03,2018) 基于铅对人体的严重危害,日本、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已经将6μg/dl作为诊断儿童铅中毒的标准。然而铅对蛋白质金属结合位点的高亲和力,使得它在以前认为安全的较低浓度下也可以干扰细胞的生理功能,提示铅的毒性作用没有阈值性,即体内有铅便有毒,因此,“零血铅”已成为临床控制儿童铅中毒的目标。”(证据1,2008) “铅对儿童神经发育损害没有最低阈值,是影响儿童神经发育的最主要环境因素,铅是一种有全身多脏器毒性的重金属,具有极强的蓄积性。(证据2,2013)

  欧洲食品安全机构(EFSA)确认(证据4,2010): 铅的半衰期,在血液中约为30天,在骨骼中长达10-30年; EFSA食物链污染物小组(CONTAM小组)确定了幼儿中发育性神经毒性与成年人心血管作用和肾毒性为风险评估关键作用。...” “CONTAM小组得出结论,目前的PTWI为25μg/ kg b.w.不再适用,因为没有证据表明铅导致的严重影响的阈值。在成人、儿童和婴儿中,暴露的波动范围如此之大,以致于不能排除某些消费者,尤其是1至7岁儿童,受到铅影响的可能性。保护儿童免受潜在神经发育影响的风险,将对所有人群中铅的所有其他不利影响起到保护作用。”

  科学证据01(2008):第四军医大学王强博士论文《铅在体外血脑屏障模型跨膜转运机制的探讨》确认:

  “铅是环境中普遍存在的污染物,在体内可以长期蓄积,对人体可以产生全身性多系统的损伤。它具有很强的神经亲和性,可在神经组织中蓄积,引起神经系统功能长期的不可逆的损害。近些年发现,铅的毒性作用没有安全阈值,即体内有铅便有毒。在人群中更为普遍的是慢性低水平铅中毒。”

查看余下77%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