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孟山都1982知道草甘膦致甲状腺瘤,1988向中国申请“农药登记”时谎称“无致癌”
10 孟山都1981年就知道雌性大鼠草甘膦2年喂养研究发现甲状腺腺瘤和/或癌甲状腺癌,1988年向中国申请“农药登记”时谎称“无致癌”!
三、证据
1、美国环保署(EPA)1983年2月备忘录与5月备忘录确认在雌性SD大鼠草甘膦2年喂养研究不同实验组发现甲状腺发生有腺瘤和/或癌
证据01(1983年2月):环保署毒理学部负责人William Dykstra博士1983年2月15日致注册部负责人Robert Taylor的备忘录《SD大鼠中草甘膦终生饲喂研究;初步附录审查》确认:
加拿大健康保护处(HPB)的Len Ritter博士打电话要求毒理学分部解释雌性大鼠甲状腺C细胞癌的发生率在草甘膦大鼠终生喂养研究中的重要性。在1983年2月18日的审查中中未提及这些肿瘤。...
表I显示了所有被处死动物的雌性C细胞肿瘤在最终处死时的发生率(百分比),表II显示了所有雌性甲状腺C细胞肿瘤的发病率(百分比)。
表I显示,在最终处死时,高剂量雌性(14%)的癌症发生率高于对照雌性(6%)。表I中显示的腺瘤或癌的发病率百分比显示,在最终处死时,对照组(17%)和高剂量雌性(21%)之间的发病率相当。
表II显示,所有检查的雌性动物的肿瘤发生率在对照中为2%,在高剂量动物中为13%。 另外,表II中腺瘤或肿瘤的发生率百分比显示,对照(13%)与高剂量(19%)相当。
肿瘤的时间数据还表明,肿瘤的潜伏期不受处理的影响(表III)。甲状腺重量显示无与处理有关的增加,并且除了患有甲状腺癌的#831号雌性大鼠外,未见到甲状腺肿瘤的严重变化。...
表IV中来自Bio/dynamics实验室的历史对照数据表明,癌(在皮肤或内脏器官的上皮组织中产生的癌--译注)的发生率在0-5%之间,而腺瘤或癌的发生率在0-17%之间。
Mackenzie和Garner(1973)提供了以下信息,这些信息显示了评估内分泌腺瘤和癌的难度。
“肿瘤被定义为具有细胞结构改变的病变;它显着扩展和压缩周围的组织。如果可显示受压组织,则肿瘤大小不是标准。显微镜下观察到许多肿瘤,并在每个器官的单个随机切片上发现。没有尝试进一步切入可用的区块,以免发现更多的小肿瘤。诊断恶性肿瘤的标准是通过侵袭和/或转移而生长的证据。由于所提交的材料通常不足以证明其侵袭性,因此在形态上与已知的相同类型的恶性肿瘤相似的肿瘤也被认为是恶性的。然而,根据组织学,内分泌系统的肿瘤不能准确地归类为良性或恶性,这些被简单地称为腺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