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能打的还是中药——再评国务院发布会
4月14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科技部、中医药局、药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新冠肺炎药物研发、疫苗研制等科研攻关进展情况。
尽管这次发布会也介绍了西医药、疫苗等项目进展,但所有人都能明显感受到最具实效性、最具推广价值还是中医药。《中国中医药报》的发布会报道标题之一,就叫做“已形成包括中医药等主打药品的基本格局”。其实,中医报标题中的“等”字完全可以去掉。为何这样说?来看发布会的详细情况。
除中医药以外,发布会介绍了其他几种治疗方法的效果和研究进展:
1、干细胞治疗
干细胞是一种未充分分化的细胞。干细胞治疗是从患者自身的细胞中抽取干细胞,再通过特殊移植技术移植到患者体内,修复失去正常功能的细胞和组织,使之再生从而改善病状。由于技术复杂,成本也十分昂贵。每次疗程一般需要几万元以上,而且多个疗程才能见效。
发布会说:“在武汉已经完成了超过200例的干细胞治疗。从目前结果看,干细胞应用于新冠肺炎的临床治疗安全性良好。”
也就是说,发布会未提及干细胞疗法的有效性,只提到了安全性。考虑到它的治疗成本极高,即便以后证明它有效,推广起来非常不容易。
2、血浆治疗
血浆疗法的原理是利用康复者血浆中针对新冠病毒的特异性抗体,迅速识别并捕捉病毒,激活体内的补体系统清除病毒。
发布会介绍:“截至目前,全国已经采集了超过2000份恢复期血浆,在临床上的应用也超过了700例,显示出了非常好的治疗效果。”
血清疗法的局限性在于,康复者血浆中的抗体量因人而异,需要检测符合要求的才能使用;需要康复者献血,因此不容易找到足够血浆,大面积推广有难度;晚期伴有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风险大;血清病患者不能使用;轻症患者不需要使用;治疗费用高。
3、单克隆抗体治疗
单克隆抗体是由单一B细胞克隆产生的高度均一、仅针对某一特定抗原表位的抗体。
发布会介绍:“这个项目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在早期科研攻关已经部署了国内多支团队瞄准单克隆抗体来开展相应的研发工作。截至目前,已经获得了多株靶向新冠病毒的候选治疗性抗体,后续我们还将加大力度推进这方面的研究工作。”
也就是说,单克隆抗体治疗方法依旧还在研究中。至于疗效、成本、安全性等问题,都还没提上议事日程。
4、特异性免疫球蛋白研究
发布会介绍:“在科研应急项目的支持下,研究团队持续攻关,研发出了静注新冠肺炎人免疫球蛋白,这个产品源自于康复者血浆,含有高纯度、高效价的中和抗体,研制成功之后可以用于患者的临床救治以及高危人群的被动免疫保护。”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