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到底能不能抗病毒?这个问题可能会暴露智商!
春节期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大家都躲在家里躲避疫情,因此也就有时间关注和参与一些话题,比如最容易引起争论的“中西医问题”。很多中医黑认为:中医没有病毒的概念,又怎么有办法治疗病毒感染类的疾病呢?应该说,这种质问貌似非常尖锐有力。
的确,中医没有病毒、细菌等现代病原学概念。但是,这并不代表中医没有对这些病原引起的疾病的认识、分析和对策,这种认识、分析和对策,当然和西医有所不同。比如,中、西医面对同一个病毒感染患者的时候,中医可能认为是寒湿,这是一个宏观的概念;而西医则认为是病毒感染,这是一个微观的概念。
其实这两者并不冲突,只是中、西医从不同的角度对疾病的观察得出的不同结论。这就好比说,一个人在单位大家称呼他为“赵英俊”,而他回到老家,他的家人以及很多朋友可能会叫他的小名,比如:狗剩。很多年纪大点儿的甚至根本不知道他在外面、在单位叫什么名字。但这并不影响大家和他进行交往和相处,因为两个名字并不冲突,难道不是吗?
所以,中医里没有病毒的概念,并不代表中医不能治病毒感染产生的疾病。如果非要说:你中医没有病毒的概念,又怎么能治病毒感染类疾病呢?除了上面的例子,我们还可以再举个例子:
就好比说英语中有“食物”这个词吗?没有,那说英语的人岂不是都饿死了?!其实饿不死,人家没有“食物”这个词,但人家有“food”这个词,说的是一回事儿,叫法不一样而已。如果这都不理解,那智商真的是有问题了。
既然如此,那什么中药可以杀灭病毒呢?笔者认为这是非常不妥当的发问!中医讲究:有是证,用是药;或者有是证,用是方。而非“有是病毒,用是药”!
那什么是“证”?就是中医在望闻问切的基础上,在阴阳五行、七情六淫等中医理论指导下,对患者的症状做出的总结和归纳。换句话说,证,是中医辨证的(阶段性)结论。
如果辨证变对了,那患者用了相应的中药病情就会缓解甚至痊愈,假如这个病人西医检查的确是某种病毒感染,那病毒也会随之消失。假如没有辨对,那病毒毫无疑问是不会消失的,患者的病情搞不好还会加重。这几天不是有报道说:有患者自行服用双黄连导致病情加重了吗?
所以,中药只有对不对证之说,没有好不好之说。中医界不是有这么一句话吗?病之当服,附子、大黄、砒霜,皆是至宝。病之不当服,参、芪、鹿茸、枸杞,都是砒霜。也就是说:用对了,砒霜也能救人;用不对,人参也能杀人!如果这都不理解,那智商真的是有问题了。
因此,假如您相信中医,愿意找中医看病,那么您给中医提供的病情信息中就不能只有西医利用医学检测设备检测出来的信息。您不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