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香港对付long covid的“轻奇兵”
被感染者会产生长期后遗症,这是被全球媒体广泛报道的事件,类似英国国家统计署(ONS)、美国CDC等官方机构也在实时更新数据。
可以说,全球范围内除了某魔幻之城硬要将其“流感化”的专家说不存在后遗症或者后遗症轻微到可以忽略不计外,没有相关人员敢矢口否认long covid 的存在,相反,许多相应的研究和措施都在继续。
比如,美国CDC5月24日发布的报告,根据6340万病人的电子病例,有近1/5出现了long covid,其影响的系统包括心血管、肺部、血液、肾脏、内分泌、胃肠道、肌肉骨骼、神经和精神的体征和症状。
再如,英国ONS的数据,4月4号到5月1号期间,依然存在long covid情况的人群接近200万,也就是英国人口总数的3.1%。而上一周期,这一数字是180万。
香港成人罹患long covid的确切数字,笔者没有查到。
但从新闻中依然可以看出情况的严重性:
上图“超七成半”在新闻中属于“受访者”,然而,因为调研主体和调研对象不太明确,因此这一数据只能定性为情况的确比较严重,而不能说明具体的long covid患者的数据;超过40%倒是比较明确,属于五家医院转介给香港理工大学的118名患者,他们在确诊六个月和十二个月后,仍有逾四成受疲劳、下肢肌肉乏力等“长新冠”症状困扰。
当然,有人会说这超四成属于原始毒株和德尔塔时代,并且相当于是抽样调查,这与样本能否准确反映整体本来关系就很大,况且香港最近这第五波的奥密克戎大为不同。
从本地看,有统计认为,13%的香港小朋友被奥密克戎感染之后有神经学上的表现,会痉挛也会演变成脑水肿、脑炎,已有儿童出现幻觉。大公文汇5月15日的报告,则是10%。即儿童的long covid比例在10-13%之间。
成人的比例如何?都是适度放开,都有苗和药,或许依然可以用美CDC20%的数据做参考,结合香港当地儿童的数据,那成人罹患long covid的比例应该在10-20%上下。
后遗症中,类似的脑雾、容易疲劳、反应迟钝、难以集中精神、呼吸困难、骨质流失、肠道菌群失调等,显著地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那么该怎么办呢?
香港的经验,是发挥中医的独特作用。
早在2020年4月,食卫局就推出中医门诊特别诊疗服务,并且在全港18区的中医诊所及教研中心,为合资质人士提供不多于10次的免费中医内科康复治疗。
而这所谓的“合资质”,如下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