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时候放开中医接诊“十大症状”了!
寒潮来了,这个冬天早早地进入了严寒。
这两天,各地也在反复调整,许多决定让人觉得突然:
比如,广州昨天多个区直接放开,恢复正常生产生活;成都进入小区不再查验核酸报告,一夜之间核酸检测几乎只留下了医院、卫生院、社区诊所,但是工厂、超市等上班的核酸查验要求依然未变,然后寒风之中绝大多数人测核酸所花的时间,都在一个小时以上,而此前超过二十分钟都算长的;北京朝阳,直接跳过第三阶段日新增感染5000人之后密接可以居家,一步到位,阳性可以居家。
对高龄老人的疫苗接种,不再强调知情同意自愿,而是尽最大可能。
从调整来看,压平曲线,逐渐放开的趋势非常明显,毕竟“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特朗普在任上时曾有一句名言,不检测就没有了;再加上临近年关,伴随大量大学生和打工人返乡,中西部地区的密集传播也将成为必然。
在这种趋势之下,相比防,更为严峻的其实是治。当然,从个体角度而言,能防尽量防,能不得还是最好不要得为好。
只有快速、有效的治疗,才能减轻病人的痛苦,并减少并发症、后遗症,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年轻且身强力壮,靠喝热水就能扛过去(当然这过程一般比感冒要长,难受度也要高得多)。
最为简便易廉的方法,莫过于中医药。
武汉初期的经验,除了全国医护的支援,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中医药的大水漫灌似的覆盖,在病毒特性不明,治疗经验不足的前提下,中医药的广覆盖既减少了重点人群被感染的几率,也大幅减少了轻转重的比例,同时中西医结合对重症也有很好的效果;
这一经验,同样用在了今年3-5月份的上海。当时全国支援的背景之下,中西医对重症实施了联合会诊;并且多省直接派出整建制的中医团队接管方舱医院,将病人的出仓时间压缩到了5天,这无疑是非常高明的一招(奇怪的是,今天大多方舱是五天之后才开始测核酸);同时对较为脆弱的老人和儿童,积极进行早期干预,“先证而治,截断病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期的香港和台湾都有儿童死亡和留下后遗症的,但上海当地的通报和回溯性研究都没显示有儿童死亡。
同期的香港,直接向中央请求中医专家和中医团队支援,专家实地考察之后将重点由防感染转到了减少重症防死亡。在中医药的普遍施用之下,大幅减少了重症率和死亡率,感染曲线也迅速被拉平。
典型的莫过于中医药参与,与没有中医药介入的安老院舍的差异,这里住的可都是脆弱人群啊。
中央援港抗疫中医专家组组长当时总结香港的经验为中医“三易”模式,即易懂、易行、易得。
向新冠疗法和药物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