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个词总书记为何一再提起?

2021-04-19 1633 0
作者: 记者 来源: 央视网

  4月16日下午,习近平主席在北京同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理默克尔举行中法德领导人视频峰会。

  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再次提到碳达峰、碳中和。他指出,我宣布中国将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意味着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将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这无疑将是一场硬仗。

  什么是碳达峰、碳中和?这两个词有何来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路径有哪些?我们每个人又能为之做些什么?跟着《天天学习》栏目一起了解。

  中国什么时候提出的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郑重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这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擘画了宏伟蓝图。今年两会,“碳达峰”、“碳中和”还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网络热词。

  为啥要提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回答这个问题,不得不提到一个协定——《巴黎协定》。《巴黎协定》是2015年12月12日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达成的,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继《京都议定书》后第二份有法律约束力的气候协议。《巴黎协定》指出,各方将加强对气候变化威胁的全球应对,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之内,并为把升温控制在1.5℃之内而努力。根据协定,各方将以“自主贡献”的方式参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发达国家将继续带头减排,并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支持,帮助后者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

  过去的200年里,人类向大气层排放了数万亿吨二氧化碳,如同给地球穿了个“棉袄”,让地球无法散热,温度持续升高。不少科学家认为,碳排放导致全球变暖,极端天气事件增加,对生命系统形成威胁。在这一背景下,世界各国以全球协议的方式减排温室气体,我国由此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

  如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我国实现碳中和的路径是:少排、不排和负排放。“十四五”规划纲要指出,完善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实施以碳强度控制为主、碳排放总量控制为辅的制度,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和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率先达到碳排放峰值。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深入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低碳转型。加大甲烷、氢氟碳化物、全氟化碳等其他温室气体控制力度。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查看余下42%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