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大地上的誓言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2021-06-19
作者: 解辛平 来源: 解放军报

  1921,2021。长河奔涌,弹指百年。

  100年前,一叶红船劈开时代巨浪,一个50多人的新生政党,赤手空拳,捧着炽热的初心,决意拯救积贫积弱的家国。

  烟雨迷蒙中,那声音低沉而又字字清晰的誓言,如暗夜的惊雷,在红船上奇崛地响起……

  100年,山重水复而又漫长,成千上万次的攻坚,每一程无不充满血泪与呐喊,挫折与奋起,无不一日长于百年。

  100年,奇绝壮美而又短暂,透过世界历史的镜头,古老的东方大国,如同雄狮一吼,“闪电般”从谷底跃上峰巅。

  100年,誓言写在厚重的史册上,写在大江大河、万里长城、丝绸之路横亘的大地上。这片大地,5000年的文明层层叠叠,5000年的创造高山绵绵,数不清的抗争烽火熊熊。

  1939年,毛泽东曾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这样深情地描述:“在这个广大的领土之上,有广大的肥田沃地,给我们以衣食之源;有纵横全国的大小山脉,给我们生长了广大的森林,贮藏了丰富的矿产;有很多的江河湖泽,给我们以舟楫和灌溉之利;有很长的海岸线,给我们以交通海外各民族的方便。从很早的古代起,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劳动、生息、繁殖在这块广大的土地之上。”

  立下“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誓言的中国共产党,在洗刷了耻辱的废墟和焦土上,一刀一枪,一镐一犁,鏖战力战,用信念的汗水浇灌大地的渴望,迎来举世瞩目的收获。今天,千城万村的气象、千家万户的日子,都从“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跨越中,触摸到这个伟大政党不变的初心。

  100年,誓言写在中国人民的心中。这是中国人心灵史上的沧海桑田,幸福代替了忧伤,微笑代替了麻木,平视代替了自卑,每个人心里都装着“诗和远方”。

  从饥馑凋敝、“跪着也不能求生”,到实现小康、昂首迈向复兴,100年,足以显影历史的必然。

  正如习主席所指出的:“从上海石库门到嘉兴南湖,一艘小小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

  (一)

  江汉大地,一江春水向东流,惊涛骇浪却不期而至。

  2020年的早春,新冠肺炎疫情突袭,席卷这颗蓝色的星球,最先迎战的是中国。

  疫情暴发于“九省通衢”的湖北武汉,扩散于人潮涌动的春节假期,考验前所未有,人们焦炙地刷着手机,盼着消息。

  在中国共产党即将迎来建党100周年之际,不期而来的危机,似乎要格外检验一下这个百年大党、这艘中国号巨轮。全球聚焦东方:中国,能顶住吗?

  江河横溢赖砥柱,万山磅礴看主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全局,果断决策,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事。抗疫关键时刻,习主席亲赴武汉考察指导,作出重要指示。

  大江南北,举国同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似闸门一旦开启,排山倒海。

  看其速度。除夕之夜起,包括解放军医疗队在内,白衣天使们舍生忘死,逆行出征;10多天,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方舱医院神速交付……

  看其温度。“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不放弃每一位病患者”,“费用全部由国家承担”,“隔离病毒,不隔离爱”……

  看其精度。“不遗漏一个感染者”,核酸检测、疫苗接种联网整合,“一码通行”成为中国人生活新的常态……

  “逆风逆水”需要风帆桨橹,更考验舵手的力量。3个月左右,中国取得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决定性成果。之后,“中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全面擘画;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中国还向许多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伸出援手。

  中国交出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的答卷。

  如何应对这场史无前例的大疫,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既“点验”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更检验一个执政党的应战能力。

  世界同一考场,各国答卷迥异。有的国家科学应对,疫情逐渐趋于平缓;有的国家把“甩锅”看得比生命更重要;有的国家疫情反复暴发,死亡人数激增……

  “惟有比较方法可以减少史学家间种族的、政治的与国家的偏见”,“比较方法使历史以真面目出现。原来被认为的高山,不过是一座丘陵”。比利时历史学家亨利·皮朗曾提出。

  谈及疫情对世界的重塑,法国总统马克龙在达沃斯论坛上坦承:“同开放市场经济连在一起的现代资本主义模式,已经无法在这种环境下运转。”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一段段视频、一幅幅画面的对比,让亿万中国人心底自然流淌出更显质感与分量的答案。

  今年五一小长假,到红色景区“打卡”,“沿着高速看中国”,去武汉游黄鹤楼,车流人海望不尽,中国共有1.15亿人次出行。人们眺望着远方,既感同身受,更珍惜眼前的一切。有网友说,庆幸生活在今天的中国,原来,车水马龙才是繁荣昌盛,人潮涌动才是国泰民安。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照耀大地,中国人又开始平常的一天。在这一片祥和的“绿洲”里,每一个日子都意味深长。人们心中那“稳稳的幸福”,比庆祝的烟花礼炮显得更为悠长。对中国共产党而言,这是百年华诞最珍贵的礼赞。

  (二)

  东方大地,大江大河雄浑壮阔。

  江河滚滚东去,始自源头的奔腾;巨轮劈波斩浪,始自满帆的启航。“所有的历史,都是思想史。”

  回望百年,那些试图读懂“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目光,总会不约而同地透过静好岁月,凝视江南大地上那一汪秀水。

  嘉兴南湖,波平如镜,映照着一片历史的天空,镌刻着一个政党“诞生的情形”,昭示着一个大国“将来的命运”。

  ——这里有过天朝的余晖。

  “前度晴中阅春景,今朝雨后赏烟光”。18世纪50至80年代,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八次登临南湖烟雨楼,赋诗近20首。

  这位满腹经纶、“十全武功”的清朝皇帝及继承者,“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蒙住双眼,无视世界新潮已风起云涌,清末尤为昏聩颟顸,紧锁的国门被坚船利炮撕开;“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换来的是群狼入室、割地赔款、干戈满地。

  ——这里闪过耀眼的亮光。

  “不再作列强侵略的俎上肉”。1912年,辞去临时大总统、让位于袁世凯的孙中山,途经嘉兴,下车演讲并游览烟雨楼,于狮子峰前与众人合影。

  “共和自共和,幸福何有于吾民”?辛亥革命后,中国陷入军阀混战,孙中山带着“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的深深哀叹,抱憾离世。

  ——这里掀起过觉醒的浪花。

  “请息内争,除权奸、释学生、以一致对外”。1919年5月9日,嘉兴多校举行学生大会,并致电北京政府,要求释放五四运动被捕学生。

  是年夏,嘉兴民众为宣泄对压制爱国学生运动嘉兴知事之公愤,在南湖烟雨楼立起一块“遗臭万年”碑。

  ——这里见证了开天辟地的启航。

  正是一场场席卷华夏的“翻天巨浪”,让沉睡的东方大国苏醒。中国的先进分子意识到,“必须依靠下层人民,必须走俄国人的道路”。

  “共产主义——人类的解放者万岁!”1921年夏的这一天,在南湖一艘画舫上,一次改写中国历史的会议悄然闭幕,一个崭新的政党宣告诞生。

  南湖的历史,是中国历史大逻辑的缩写。

  近代以降,跌宕曲折的试错史路,昭示着真理的力量。“城头变幻大王旗”,却“没有一人把老百姓放在心上”。“诸路皆走不通”后,有人绝望地发出“中国不亡,是无天理”的哀鸣。于黑暗中洞穿黑暗,向光明处迎接光明,中华民族之幸,是马克思主义传入这片迷茫的大地。

  “小小红船承载千钧,播下了中国革命的火种,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的跨世纪航程。”2017年10月31日,在党的十九大闭幕一周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循着革命先辈的足迹,从上海乘火车赴嘉兴,瞻仰南湖红船。习近平指出,我们党从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从这里走向全国执政。这里是我们党的根脉。

  大地赤子,百年青春。“一个政党,如一个人一样,最宝贵的是历尽沧桑,还怀有一颗赤子之心。”

  (三)

  “我这样做是为人类造福,难道错了吗?我宁愿接受惩罚,也决不会归还火种。”古希腊神话里,为人类盗火的普罗米修斯,宁愿忍受日日被鹫鹰啄食肝脏的无尽痛苦,也不肯祈求宙斯所谓的饶恕。

  信仰之路,从来不是鲜花一径,而是荆棘丛生,甚至是刀锯鼎镬。真的信仰,必历经真的苦难,付出真的牺牲。

  神话里的普罗米修斯是唯一,而中国共产党的“普罗米修斯”是群英。他们是为了信仰甘愿受难,用“盗”来的火种燃烧自己,照亮民族前路。

  面对绞刑架,李大钊第一个走上去。敌人两次劝说“悔过”,他从容而答:“你们把我绞死,我的灵魂不死,革命不死!”“力求速办!”

  瞿秋白,高唱自己译成中文的《国际歌》走向刑场。临刑前,敌人再次劝降,他答道:“人爱自己的历史,比鸟爱自己的翅膀更厉害,请勿撕破我的历史。”

  萧楚女亦高唱着《国际歌》步入刑场。面对这位誓言“把自身做成一支蜡烛”的革命者,敌人问:“在你这根蜡烛即将熄灭时,你愿意悔改吗?”他大义凛然回答:“你们杀吧!真正的共产党人是不怕死的。”

  陈延年、夏明翰、罗亦农、向警予、彭湃、恽代英、邓中夏……长长的英烈名册里,很多名字的背后都曾有一条可以求生的路,转念之间即可脱离死境。然而,他们无一不选择信仰作为生命的归途,无一不坚信自己牺牲的意义——“不论我们自己能否到达胜利的彼岸,我们的红旗一定能到达”。

  前行者倒在敌人的屠刀下,后来者继续高擎着信仰的旗。即便是低潮之际,仍有许多“真同志”像贺龙元帅一样,迎着血雨腥风,宣誓入党,投入洪流。

  漫漫征途,险夷重重。信仰,是他们胸膛里最旺的火、眸子里最亮的光、骨子里最硬的钙,是中国共产党永恒的“血脉”。

  忆百年,多少勇士,血染大地,杜鹃花开,英名难觅;多少英雄,卸甲而归,山河处处,俯首为牛。追问神州大地上次次闯关夺隘,根在信仰。

  从爬雪山过草地、“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到“百万雄师过大江”“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信仰的旗,飘扬在战火硝烟里;百废待兴、白手起家,满目疮痍、改天换地——信仰的旗,飘扬在激情燃烧的岁月里;大地开化、河流解冻,思想与生产力共同解放——信仰的旗,飘扬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打虎拍蝇,惊天动地,重整行装再出发——信仰的旗,飘扬在新时代的海晏河清里。

  “在微风的吹拂中,如果那朵花是上下点头,那就可视为我对于为中国民族解放奋斗的爱国志士们在致以热诚的敬礼;如果那朵花是左右摇摆,那就可视为我在提劲儿唱着革命之歌,鼓励战士们前进啦!”

  如今,革命者方志敏憧憬的可爱的中国,随处可见绚烂的花朵在微风中轻舞,路过的人们是否还记得,这个写于囚室的“美丽约定”?

  这片被信仰浇灌、鲜血染红的大地,才会绽放出这样无悔的花朵。每一朵花的摇曳,都令人满怀感念、不容辜负。

  (四)

  这片如今繁花似锦的大地,曾经一穷二白、千疮百孔。正是从一片废墟中,新中国出发了,其“创业进行曲”撼人心魄。翻开近现代史,在中华大地上,只有中国共产党能重整山河。

  中华民族畅想过许多美好的梦。孙中山所著《实业计划》,描绘出复兴的宏伟蓝图,而战乱、贫弱和腐败,让绝大多数蓝图化为泡影。

  四川,是一个典型的历史样本。

  今天的四川,正着力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一带一路”国际班列累计开行超过1.3万列。而新中国成立前,这里一寸铁路都没有。

  路运折射着国运。为修成渝铁路,当时的主政者税捐从1904年提前征到1991年。而直到1949年,这条铁路“仍然是一条虚线在规划图上叹息”。

  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毛主席决定立即修筑。1950年6月5日工程开工,25日朝鲜战争爆发。10天后,大部分筑路部队奉命出征。

  接着,10万群众像支前一样来到工地,坚定不移地继续修下去。

  1952年7月1日,仅仅两年,新中国成立后修筑的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建成通车。《四唱成渝铁路》这样唱道:“永远跟着共产党,幸福万万年”。

  “雄关漫道真如铁”。当年,红军转战云贵川,交通之艰险,触目惊心。今天,如果没有现代化的交通,“七彩云南”“多彩贵州”“天府之国”都将黯然失色。

  群山连绵,江河纵横,溶洞成群,岩石坚硬,大西南许多地区被称为“筑路禁区”。修成昆铁路前,有外国专家实地勘察后说:“在这里修铁路,中国发疯了!”

  中国共产党人偏偏“敢在天险画长虹”。那时,大多是靠钢钎、大锤、手风枪打眼,虎口震得开裂流血;打隧道,靠火把、马灯照明,用芭蕉叶驱烟。

  大渡河旁的赵坪山一号隧道,阴冷潮湿,有的官兵因喝咸水拉肚子,就赤身裸体打风钻,用水管不停冲刷着泻下的污物……

  这一幕,被深入施工现场的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碰见,他的泪水夺眶而出:我能算出一道道数学难题,却无法算出铁道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

  驰穿万峰的成昆铁路,被联合国称为20世纪人类征服大自然的三大杰作之一。西昌卫星城寻梦九天,金沙江水电站西电东送……鸟瞰西南,奇迹相连,山河巨变。

  走进新时代,仍有千千万万个奋斗者,像跳进泥浆池搅拌的“铁人”王进喜一样,澎湃着炽热的豪情,创造着新的奇迹。

  首艘国产航母下水,东风-17弹道导弹研制成功,中国天眼探测范围“接近宇宙边缘”,中国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挑战全球海洋最深处,量子通信跑在世界前列……

  中国共产党何以能披荆斩棘、凿山穿河、经天纬地?这个问号令许多人沉思。当初,是那么的难,时常吃着粗粮野菜、甚至啃着树皮苦干,完全有理由徐徐而进。但中国穷得太久、太想改变,必须“只争朝夕”“艰苦奋斗”“为子孙后代留下点好的东西”。质朴之言,透着民族复兴的紧迫感。

  在这片大地上,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创造了多少个“史上第一”“世界之最”“人间奇迹”?灿若繁星,难以计数。仰望这些“第一”“之最”“奇迹”,“每块石头上都有血汗,都有良心”。在许多铁路和公路沿线,都建有烈士陵园和纪念碑。汽笛声声,那一个个倒下的身影,化作大地上一座座不朽的丰碑。

  (五)

  “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这一年,在中国的大地上,冰雪消融,袒露出一条亘古未有的探索之路。

  英国《卫报》专栏作家评论,这个年份创造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历史,这个世纪的主题之一将是一个大国——中国的崛起。

  1978年的春天,比以往来得更早一些。2月,恢复高考后首批录取的27.3万大学生,“怀着喜悦的心情”,从田间地头、工厂牧区走进大学校园。

  “真理标准大讨论”,撬开思想的冻土,壮丽的征程蓄势待发。

  1978年12月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闭幕。那一天是冬至,却被称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立春”。

  这是十几亿人口大国的改革之路,没有任何参照系,难度之大超乎想象。历史上,无论中国还是他国,大多数改革,都以失败告终。

  新路的开辟,必有巨大的勇气支撑。

  能不能实行大包干?能不能引进外资?个体户雇工能否超过8人?要不要“动”“傻子瓜子”年广九……今天已成共识的答案,在当时,都是不敢逾越的雷池。每件新事物,都牵动着一项项重大的改革。靠“摸着石头过河”,一道道藩篱被打破,一棵棵新苗长成参天大树。

  对于无谓的争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说,“我要买两吨棉花,把耳朵塞起来”。

  对于西方鼓噪一时的“华盛顿共识”,中国不为所动。有的国家,抄西方的“作业”,结果是“一片狼藉”、代价高昂。

  心中装着人民幸福、民族复兴的人,永远年轻。88岁高龄的邓小平一路南巡发表的重要讲话,吹去了人们心头的迷雾,使改革开放驶入快车道。

  风起小岗、帆扬沿海、潮涌浦江、春暖大地,就这样,中国共产党人以对马克思主义更深刻的理解、对中国国情最深入的把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真正的本土化,解开了改革开放的复杂方程,找到了贫穷落后的东方大国实现现代化的成功模式,探索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崭新之路。

  “每个日子,都像飞轮似的旋转起来”,中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一位获诺贝尔奖的经济学家说,中国发生的事情“出人意料”;还有的经济学家认为,中国人创立了“人类历史上最好的经济制度”。

  时隔35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与十一届三中全会遥相呼应,吹响全面深化改革的冲锋号,中国迎来改革开放的新纪元。

  “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7年多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旨归,中国的改革坐标从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全面延伸——一张指向大国之治的改革蓝图,渐次展开,浪奔潮涌。

  每一项都是真刀真枪,每一领域都如强渡大渡河。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仅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层面,就涉及180多万人,25个部级机构组建和重新组建。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以非凡的气魄和力度,推动体制、体系、政策制度重塑重构重建,为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破瓶颈,开新局,强动力。

  当数千万老兵有了自己的“娘家”、光荣牌点亮千万家门楣、“军人依法优先”成为城市“标配”,尊崇的阳光洒满人民子弟兵的心田。2485个改革方案,既有四梁八柱,也有衣食住行。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弱有所扶,青山绿水、蓝天白云、鸟语花香,亿万中国人满满的获得感,就是“最具雄心改革计划”的最大“含金量”。

  “南海边”的深圳,两株高山榕亭亭如盖,生机盎然,在改革的天空下遥遥相望。一株是1992年邓小平在仙湖植物园手植,一株是2012年习主席在莲花山公园手植。榕树下,游人驻足仰望,敬意写满脸庞。

  前人栽树,后人栽树,一圈又一圈的年轮里,奔跑着“将改革进行到底”的接力。那片绿荫,护佑着中国“闯”与“试”的速度与激情。

  无论走到多么远的未来,高山榕的故事,都会在这片改革的热土上代代流传。

  (六)

  大地如枰,村舍如棋。古往今来,摆脱贫困,是深藏在高山平川、窑洞茅屋里的悠悠长梦。

  “咋算脱贫,啥叫小康?要我说这新时代,吃不愁,穿不愁,孩子上学不愁,住院看病也不愁,老人还有工资拿,这就是小康。”

  这是75岁顾宝青奶奶的小康答案。在河北省阜平县骆驼湾村,她从“嫁过来就没翻修过”的石头房,搬进2层小楼,孙女成为村里第一个本科生。

  顾宝青,是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1个多月后,习主席往返奔波700多公里、专程走访看望的老区困难群众之一。

  日子从收入不高“总不踏实”,到如今的“都有着落”,顾奶奶家的小康,定格为人人笑靥如花的“全家福”。

  转动全景镜头,如果中华大地上所有告别贫困的“顾宝青”们,“一个都不能少”地合张影,就是一张最温暖的“全家福”。

  这片高天厚土,见证了一场气吞山河的挽手,把近亿人的生活拉到了贫困线以上;见证了一场感天动地的决战,十几亿中国人肩并肩一同迈入小康。一条条通村硬化路,一排排搬迁新房,一座座种植大棚,一间间明亮课堂,这千山万水的巨变,人山人海的幸福,注定光耀人类进步的史册。

  今年初春,中国正式宣布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国际舆论一面赞叹“这是消除贫困的历史上最大的飞跃”,一面忧虑“到2022年全球极端贫困人口将增长1.5亿余人”。全球的穷人变多了、贫富鸿沟更深了,而中国的贫困人口何以全部“逆势”脱贫、步入小康?

  贫困最深处的窑洞知道,那个“梁家河的好后生”习近平,用自己的玉米团子换老乡的“糠窝窝”时,就盼着让乡亲们“一年四季能吃上玉米面”。这个“当年几乎比登天还难”的愿望,让他40多年来在扶贫上“花的精力最多”,“乡亲们一天不脱贫,就一天放不下心来”。

  走过谷深水远、崎岖嵯峨……8年多来,习主席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亲自督战,深入贫困家庭访贫问苦,足迹遍布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

  摸一摸床上的被子暖不暖,尝一尝缸里的水甜不甜,看一看锅里的饭菜好不好,问一问收入多少、孩子上学了吗,一路走一路看、一路了解脱贫扶贫需求。脱贫攻坚的动员令,在太行山东麓的炕头上发出;精准扶贫的崭新思路,在武陵山腹地的农家院里诞生;“五级书记同框”,彰显中国共产党非同寻常的魄力决心。

  易地搬迁、东西协作的集力攻坚,“下足绣花功夫”的精准帮扶,精锐尽出又润物无声,稳稳地落在一蔬一饭、一枝一叶上。

  千万家贫困户的日子知道,千差万别的致贫原因,汇集成中国最繁杂、最温暖的脱贫档案。一户一档,一户一策,记录着李家的鸡、张家的菜、赵家的伤病残。琐琐碎碎的事,办好一件都难,办好每件更难。这些年,每个贫困村都多了几个带头人,他们是党派来的第一书记、驻村干部。

  帮着老乡种植、养殖、直播带货,也操心着村里发展党员、引水修路。他们焦急地说:真想把自己种在大地上,长出无数双手,帮乡亲们早一天脱贫。为了千万家的日子变甜,黄文秀等1800多名党员、干部长眠在希望的田野。正如一句挽词所写:“山难渡水难渡血洒脱贫路”。

  一朵花盛开,就会有千朵万朵花盛开。“党和政府这样帮我们,再不能‘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

  有人言,“几千年来,中华帝国一直是一只巨大的空荡荡的胃。”温饱,是中国历朝历代的难题,也是世界难题,许多国家苦苦找不到“告别贫困”之路。

  新中国的开天辟地,改革开放的滚滚春潮,新时代的脱贫攻坚,中国共产党人接力解开了千古之难、世界之难,跨过西方学者所描述的“贫困陷阱”。

  中国的农民知道——只有中国共产党,最懂“中国的山沟沟”和“山沟沟里的乡亲”,最懂中国土地上的喜与忧、期与盼;只有中国共产党,能汇聚起移山填海的磅礴力量,“捏碎一个一个比天还大的困难”,带领中国所有的乡亲,携手走进全面小康。

  (七)

  贴近这片古老、辽阔、沸腾、火热的大地,站在100年的历史节点,让我们侧耳聆听地火的奔腾、江河的澎湃,更深深地思考。

  回望百年,体悟百年,探究百年,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背后的“源代码”“根目录”是什么?

  为什么能战胜一个又一个强大的敌人?为什么能“创造人类经济史上不曾有过的奇迹”?为什么能抵御一个又一个滔天巨浪?为什么广大人民群众满意度这么高?

  走了100年,是怎样走到了“最有理由自信”的今天?

  从中国历史看,鲁迅先生曾以悲怆的字句,拓印了中国人苦难的昨天:

  “自有历史以来,中国人是一向被同族和异族屠戮,奴隶,敲掠,刑辱,压迫下来的……每一考查,真教人觉得不像活在人间。”

  从全球看,西方的政党一门心思算计的是选票,而中国共产党,“把党作为人民实现其根本利益的工具”。

  借用西方的逻辑,很难从“中国的昨天”推导出“中国的今天”。因此,一路“唱衰”不可避免。

  而在中国,层层相因的内在逻辑,让一切看似“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既顺理成章,又难以阻挡。

  这是一个全新的政党。100年前的那个7月,中华大地第一次有了决心“给老百姓当长工、当牛马”的党。“从此,镰刀和铁锤不再伏在地上叹息”,而成为“写在旗帜上的,最初的也是永久的象形文字——人民”。“一盘散沙”一旦觉醒凝聚,便所向披靡。受压榨奴役的人“当家作主”后,中国从嬗变到巨变的引擎,由此点燃。

  这是一项全新的事业。最初的理想藏着最热的地核——“为着全人类的解放”。那是信仰最深处的情感,情感最深处的信仰;那是对人类最博大的担当,“每一个人都得到解放”;那是对自我最彻底的割舍,“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动机都不是物质主义的,但并不代表不具有经济学意义”。

  历经百年,赤诚如初——在“人民”这个无往不在的价值维度里,中国共产党不仅找到了“靠山”,还找到破解众多发展难题的钥匙。

  这是令许多人百思不解的“裂变”。当马克思主义在中华大地上深深地扎下根,当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紧紧地站在一起,当中国人民铁心追随为自己谋解放、谋幸福的这面旗,就创造出无限的空间,激发出无穷的创造力,产生出“自有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以来无可比拟的大变化”。

  这是令许多人百思不解的“关系”。中国共产党同人民,是“种子与土地”的生根开花,是“公仆与主人”的使命定位,是“学生与先生”的“教学相长”,是“儿女与父母”的血肉相依,是“舟与水”的慎终如始,是“鱼与水”的不离不弃,是“答卷人与出卷人”的奋楫笃行。命运与共,何惧风雨?

  民心,是一片公正的大地。在这片大地上,“功成不必在我”的一代人又一代人,耐心打造“功成必定有我”的跨越阶梯。

  党的十九大报告203次提及“人民”,阵阵掌声犹在耳畔回响;“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铮铮誓言奋力书写在大地上。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这句令亿万人震撼的肺腑之言,能看出中国共产党人的高洁坚定,气贯长虹。

  (八)

  江河,是大地的血脉。

  长江黄河,穿越中华大地,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中华民族的摇篮。

  中国共产党起于长江、兴于黄河,上海、南昌、延安、南京、武汉……见证着中国共产党的伟业,成为鲜明的历史坐标。

  中国共产党的目光,从未离开过这两条“出山清,千堆雪,万重浪”的大江大河,也从未远离过大海大洋。

  走进新时代,习主席一次次把脉长江黄河,谋划治理、保护、绿色发展的千年大计,瞩望民族的绵泽、家国的安澜、大地的明天。万里长江、九曲黄河,将与中华儿女同赴新时代的梦圆,见证中国共产党的誓言。

  循着千年的江河,我们仿佛看到一队勇毅的纤夫,一步一步,勠力前行,古铜色的脊梁散发着力量,如椽的纤绳牵着百年的风雨,系着一个民族的希望。

  循着千年的江河,我们仿佛看到百年大党的浩浩汤汤,百折不挠;我们仿佛看到中华民族的奔流不息,势不可挡!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
赞赏备注
确认赞赏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