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成都“嘉年华”:10年前就有虐待案底,幕后老板为在编教师

2019-12-05 692 0
作者: 周群峰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今年7月,成都嘉年华健身服务有限公司因不具备办学资质,被成都市郫都区有关部门责令关停,清退所有学员,停止一切教育教学活动。此前,该公司名下的“嘉年华青少年心理辅导中心”(以下简称“嘉年华”),一直自我标榜是针对问题青少年的矫治机构。

  四个多月后,“嘉年华”因一篇报道,再生波澜。

  11月23日,《南风窗》杂志刊发《以拯救的名义,他们把孩子送进地狱》一文。报道称,“嘉年华”打着“拯救孩子”“拯救家庭”的旗号虐待学员,有多名学员反映其等级森严、异化人性,并自称在此遭遇过体罚、虐待等。该报道也将“嘉年华”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被认为是翻版的“豫章书院”。

  近日,《中国新闻周刊》实地走访,与多名“嘉年华”学员及其家长进行交流,并对成都市公安局郫都区分局、区教育局、区市场监管局等多部门负责人进行了独家采访,进一步还原了该事件的来龙去脉。

  “嘉年华”的前身可追溯到一家名为“维尔彬”的同性质机构(成立于2007年,位于成都金牛区),2008年搬迁至郫县(现郫都区),次年,被当地媒体曝出虐待学员行为。随后,公司负责人潘昌全主动注销“维尔彬”,并注册“嘉年华”。换了“新马甲”后,他继续招收学员。

  当地警方、教育等部门负责人证实,潘昌全是郫都一中在编教师。他在“嘉年华”时,始终以“潘晓阳”为化名示人,并自称校长。目前,其已被停职调查。从“维尔彬”到“嘉年华”,“潘晓阳”因何坚持十余年,才卸下伪装?

  多名学员自述“被虐遭遇”

  2000年,谢宁(化名)生于四川达州,母亲是一名教师,父亲在政法系统工作。近日,他与母亲向《中国新闻周刊》讲述了他在嘉年华“噩梦般的遭遇”。

  谢宁称,他从小父母疏于管教,母亲经常通宵打麻将,父亲经常酗酒。2014年,正在读初二的谢宁,因一次数学成绩没考好,再加身体单薄,在校经常受到同学欺凌,便要求父母给自己换个学校,但没有得到父母应允。此后,谢宁便不再去学校,整天上网打游戏。

  被父母发现后,他与父母的矛盾日趋激化。在一次争吵过后,父亲企图用手铐把谢宁控制住,谢宁便拿起菜刀自卫。

  “父亲原来也经常用手铐铐我,有时对我一打就是一天。我当时拿起菜刀,并不是想反击,只是想吓唬一下他,让他尊重一下我。”谢宁称。这次事件后,他的精神状态变得更差,自觉有抑郁征兆。

  在暴力教育无效后,束手无策的母亲想到了求助网络。有一天,她打开搜索引擎,刚打出“网瘾”立即出来一个弹窗。打开后,一个名为“嘉年华”的网址跳入了她的眼帘。

查看余下86%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