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过公交时代”来临,共享单车究竟还能骑多久?
“贵过公交时代”来临,共享单车还能骑多久?
几乎是在不知不觉间,青桔单车、摩拜单车以及哈啰出行等共享单车的起步价悄然提高到1.5元,一次骑行往往要花费2元到3元,经常贵过公交。
资料图:航拍一共享单车集中停放点。刘占昆 摄
记者近期在北京、成都、福州等地走访调研发现,从2019年3月到11月,共享单车“不约而同”再三调整计价规则。资本“退烧”后,拥有数亿用户的共享单车能走出一条什么样的路?
价格上调:共享单车迎来“贵过公交时代”
“从孩子学校到家大约4公里,以前骑共享单车五毛钱,最多一块钱,现在一块五起步,有时要两块甚至两块五。”成都市民袭先生说,明显觉得共享单车涨价了。
2019年3月,滴滴公司运营的小蓝单车在北京引领第一轮涨价,起步价由每30分钟1元更改为每15分钟1元;4月,摩拜单车“跟上”同样起步价;7月,摩拜在上海、成都、深圳等地将起步价从1元涨至1.5元;10月,摩拜在北京起步价调整为1.5元,起步时长为30分钟;滴滴运营的青桔很快也“跟上”这个价格……
至此,摩拜、青桔及哈啰等主流共享单车的起步价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完成了涨价。
“共享单车的涨价是这个行业发展趋于理性的一种表现。对于大多数用户,特别是经常使用共享单车的用户,价格调整的影响并不大,常用户占到青桔订单量的一半以上。”滴滴出行两轮车事业部总经理张治东说。
美团披露的2019年数据显示,与二季度相比,三季度共享单车的经营亏损大幅收窄。去年10月美团摩拜再次调价时,给出的理由是“为了让平台更好运营下去,形成良好的循环”。
涨价背后:资本退潮,成本高企
共享单车骑行价格一涨再涨,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作为共享经济的标杆,共享单车发展初期一度受到资本青睐;但在运营过程中各种问题逐渐暴露出来,资本热度消退之后,通过涨价提升运营收入弥补亏损也是一个现实选择。”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陈端说。
“涨价是必然选择,共享单车从商业模式上讲是融资推动型,目前还未能通过精细化运营达到现金流平衡。”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李红昌说。
北京市交通委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北京日均骑行量为160.4万次,平均日周转率仅为每辆1.1次,日均活跃车辆仅占报备车辆总量的16%。
“一辆单车的成本及维护费用按照平均每辆1500元算,每天周转1.1次,每次收入1元算,需要1360多天才能收回成本。”李红昌说,回本回收前,车辆大都已经破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