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新冠确诊病例升至全球第二,拉美为何成为全球新疫情中心?
【环球时报驻巴西、秘鲁特派特约记者 李晓骁 孟可心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王逸】随着巴西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攀升至全球第二,拉丁美洲正在成为全球新的疫情中心。近日来亚洲、欧洲多地新增确诊和死亡病例下降,而拉美地区仍在增加。拉美疫情第二严重的国家秘鲁人口数量仅为中国的2%,而累计确诊病例早已超过中国,截至当地时间25日已超过12万例。美国彭博新闻社26日报道称,智利人口只有1800万,按人均计算,目前该国新冠肺炎病例增加的幅度相当于今年3月该病毒传播高峰期的西班牙(当地时间25日,智利新增确诊病例4895例,累计确诊73997例)。虽然智利是拉美的富国,但是医疗资源的使用也已接近极限,首都圣地亚哥95%的重症监护室床位已被占用,病人正被转移到该国其他地区。拉美地区的疫情为何严重至此?防控的难点又在哪里?《环球时报》记者进行了一番探究。
商贩感染率超过50%
据秘鲁安第斯通讯社报道,5月中旬对首都利马6个农贸市场的抽检发现,超过50%的商贩感染了新冠病毒,尤其是利马最大的水果批发市场,感染率高达79%,这一市场每天来往的人流量达到3万人之多。这些人口密集的农贸市场成为了秘鲁疫情的重灾区。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25日称,根据秘鲁2017年的官方统计数据,该国仅49%的家庭有冰箱或冰柜,贫困家庭没有条件储存食物,因此需要每日去传统农贸市场购买食物。而市场的开放时间又有限,因此很容易造成人群拥挤。在利马农贸市场暴发集体感染后,秘鲁总统比斯卡拉表示,确诊商户将由新商户替代,政府不会关闭市场,因为这样会导致食品短缺。军队和警察已经部署到市场进行体温检测。
英国《卫报》称,虽然像沃尔玛这样的大型超市已进驻拉美,但农贸市场依然在拉美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从墨西哥城到里约热内卢,拉美各地政府正在对农贸市场实施社交隔离和消毒措施,那里是当地经济的支柱。
金字塔型的社会结构
与巴西总统一直试图淡化新冠肺炎严重性的态度不同,秘鲁总统早在3月16日就宣布进入为期15天的全国紧急状态,夜间实行宵禁,并要求民众居家隔离,是拉美率先采取严格防疫措施的国家。为控制疫情,秘鲁政府先后四次延长了全国紧急状态,目前已延至6月30日。然而,秘鲁还是没能控制住疫情。秘鲁医生韦尔塔对CNN表示,他认为新冠病毒暴露了当地的社会经济状况——大量的穷人除了离家工作、挣口饭吃外,别无选择。
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秘鲁的社会结构呈金字塔型,约65%的人没有正式工作,他们大多属于靠日结工资生活的群体,如搬运工、小商贩等。疫情期间他们承受不起长时间的居家隔离,不得不外出谋生。秘鲁医学院(CMP)院长帕拉西奥斯表示:政府采取的社会隔离举措初期效果很好,但是第二次延期后,我们观察到有很多公民违反禁令,街上开始有大量车辆和行人。必须在感染病毒或挨饿之间做出选择的人群,是政府必须关注的社会传染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