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筹”买楼、抱团养老21年后……

2020-08-12 623 1
作者: 吴振东 潘旭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众筹”买楼、抱团养老21年后……

  上海一群老人捐出一幢楼!图的啥?

  最近,93岁的上海老人浦逸敏和她的老伙伴们实现了一个心愿——把曾经“众筹”买下,用作互助式养老院的小楼捐给了村委会,让其继续为村里老人服务。“听说这里会被改建成老年活动室,还有午饭供应,我很高兴,它可以继续发光发热了。”浦逸敏说。

  5元、10元、100元、3000元……21年前,老人们经过商议,以时髦的“众筹”方式买下了位于上海市嘉定区外冈镇葛隆村的一幢空置二层小楼,取名“慈舟养老院”,意在互助养老、同舟共济。十里八乡的老人都喜欢这种养老方式,最多时楼里同时住了22人,大家互帮互助、和谐融洽,享受着“无限好”的夕阳时光。

  近些年,有些老人离世,有些老人不得不住进医疗条件更好的护理院。而入住者越来越少的最主要原因,是“家门口”的为老服务逐步健全,老人已经有了更多去处。

  曲终人散,佳话流传。粉刷一新的老楼,正迎来新的生机。

  “众筹”买楼

  眼前的浦逸敏,身材瘦小,但精神矍铄,一头银发打理得整整齐齐,脸上总带着温和的笑容。

  20多岁时,江阴人浦逸敏来到上海谋生,退休前是基层医院的一名医生。医者仁心的她,数十年来保持着吃素的习惯,也由此结识了很多志趣相投的人,大伙儿经常聚到一起。

  “既然这么谈得来,不如住在一起养老好了。”看似玩笑的建议,其实不少人都记在心上。有的老人觉得,自己吃素,和家人的口味对不来;有的老人想把本就不大的房子腾出来给小两口住;更多人是因为儿女都忙,自己在家也无人陪伴……

  “真能住一块儿就好了。”浦逸敏也这样想。

  1998年的某天,老伙伴带来消息,嘉定区外冈镇葛隆村132号的农村信用合作社要搬迁,两层小楼空出来了。“能不能就买下这幢楼?”大家提议,请文化程度最高的浦逸敏去和对方谈谈这事。

  听说老人买房是为了养老,农村信用社非常理解,“谈判”顺利进行。1999年元月,双方签订协议,总面积约200平方米、造价超过6万元的小楼,算上折旧,最终以5万元的价格将使用权转让给老人。

  消息传开,大家热情高涨,5元、10元、100元,最多的一笔超过3000元……记者在当年账本上看到,共有230余人次参加了“众筹”。“很多老友其实没有入住需求,只是为了献份爱心,帮我们实现这个心愿。”入住老人陈季芬说。

  小楼买下了,很快迎来一位又一位入住者,一段“互助养老”的时光开始了。怀揣美好愿望,老人们将小楼起名“慈舟养老院”。

查看余下63%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1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