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传多名学生患癌?中山二院深夜通报
2023年11月7日,我院关注到网络上有传播“中山二院乳腺外科团队疑受实验环境和试剂影响致多人患癌”等信息。医院迅速组织调查核实,初步了解到:近年在乳腺肿瘤中心实验室工作、学习过的人员中有3名罹患癌症,其中2名现为我院乳腺外科医生,在临床工作;另外1名不是我院职工或学生,为外地来院进修人员,已回原单位工作。该实验室无在读学生患癌。具体情况如下:
黄某,女,2017年至2022年在我院攻读博士学位,此间在乳腺肿瘤中心实验室学习,2022年7月博士毕业后入职我院乳腺外科,从事临床工作。2023年10月被确诊患胰腺癌并接受手术,目前情况稳定。
刘某,男,2013年至2018年在我院攻读博士学位,此间在乳腺肿瘤中心实验室学习,2018年8月博士毕业后入职我院乳腺外科,从事临床工作。2023年6月被确诊患滑膜肉瘤并接受手术,术后恢复良好。
以上两位职工患病后,医院一直关心其健康情况,组织专家会诊、探望和慰问。另有1名进修人员为某外地医院毕业博士生。2021年来我院进修一年,在乳腺肿瘤中心实验室工作,已于2022年4月结束进修离开广州,2023年在工作当地被诊断为乳腺癌。
乳腺肿瘤中心实验室于2009年启用,至今培养超过200名学生。成立以来,实验室一直严格按照规范统一管理,对所有实验人员都有开展实验前安全和规范操作培训。
针对公众对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关切,我院将一如既往守好安全红线,并自觉接受上级主管部门检查监督,也感谢网民对我们提出意见建议。针对将患癌与实验室或者试剂接触进行关联的关切,鉴于个体癌症发生的诱因极其复杂,诚挚欢迎有关部门组织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估调查。
最后,感谢社会各界对医务工作者健康的关心和关注。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2023年11月8日
此前报道
广东一医院乳腺外科团队学生集体患癌? 院方回应
来源:橙柿互动·都市快报作者:记者
今天,一条关于医院乳腺外科某团队博士“集体患癌”的消息引发公众关注,并冲上热搜。
消息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中山二院)可能发生了实验室事故,实验室主要研究内容是促癌机制。包括博后、博士生在内的至少3人接连患癌,且其中一位博后师姐是胰腺癌转移,生命不久了,昨天发了微博,现在号都被销了。
消息还称:实验室负责人知道后第一反应是将患癌的全踢出各个群。
记者注意到,网络上有大量的舆论讨论和聊天记录,表示中山二院乳腺外科某团队成员学生集体患病。
除了“米老鼠”以外,全世界没有比“哈佛鼠”更有名的老鼠了。“哈佛鼠”其实是1980年代由哈佛大学里德(Philip Leder)教授和斯图尔特(Timothy Stewart)教授所带研究团队研发出来的一种特别的小鼠,这种小鼠经过基因改造,天生就高度易感乳腺癌,因此很适合作为动物实验的研究工具,可协助研究人员了解药物对于肿瘤细胞的作用机制,对于肿瘤治疗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