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赚流量发布虚假故事 无底线摆拍短视频该严治了
为赚流量不择手段制作发布虚假故事
无底线摆拍短视频该严治了
● 在网络时代,有人为吸引眼球,获取流量和利益,通过摆拍造假的方式,将视频包装成容易引起网民共鸣的社会事件,对社会公共秩序造成不良影响
● 无底线摆拍行为可能涉及侵犯他人的隐私权、肖像权、名誉权,除了要承担民事责任外,还可能面临治安管理处罚,严重者可能以侮辱罪、诽谤罪等罪名被追究刑事责任
● 监管部门应更加严格监管含有虚构情节、剧情演绎的内容;短视频平台应对内容加强审核把关,优化流量分配机制;自媒体运营者应把网络行为规范在法律框架内,杜绝虚假“爆款”
近日,一则“西安一女子给同事下药”的短视频在网络上快速传播,视频内容为“女子因同事发烧不吃药,担心同事请假。自己不愿接手其工作,便向其水杯投放退烧药,后获得同事谅解”。
警方调查发现,短视频系赵某摆拍后发布,依法对其给予行政处罚,并进行批评教育。
这种无底线摆拍博关注的事件近段时间屡见不鲜,比如“小学生巴黎丢寒假作业”“女子挺5个月孕肚征婚”“喂住院婆婆吃泡面虐待婆婆”等。不少网友感慨:前脚还因视频内容或悲或喜,后脚就看到警方发布澄清公告,几度反转。
《法治日报》记者了解到,针对如何吸引用户关注,短视频行业目前已形成一套完整的内容生产模式。部分短视频账号会在内容创作、人设营造等方面花不少心思,其内容通常会经过策划设计,许多视频都会有拍摄脚本,脚本中有不少虚构或演绎的情节。
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短视频虽然是一种娱乐消遣的方式,但是娱乐应该有底线,不能真假不辨、善恶不分、是非不明。短视频创作者制作、发布虚构内容时应显著标明“作品系演绎”等字样;相关部门要进一步从严整治无底线摆拍的“网红账号”,严管背后的MCN机构(专门为网络视频创作者提供服务的机构);平台在加大对虚假内容打击力度的同时,把好内容审核关,进一步优化人工智能推荐机制,避免“流量至上”。
为引流牟取高收益
自导自演热点话题
在“西安一女子给同事下药”的短视频中,女子小心翼翼地站在一张办公桌前,四下张望后往水杯里倒了些东西,并配文称其投放的是退烧药。
该视频一经曝出,相关话题火速登上各大社交平台热搜榜,不少网友评论称“可怕”“打工人本就不易,还要防恶毒同事”。评论中还有人煞有介事地说:“从别处看来的,该女子下药是因为不想这个孕妇请产假,不然事情都会安排给她,她不想做。”
事情很快迎来反转。当地警方近日发文称,经调查,该视频系赵某从其他地区发生的一起“女子给同事水杯里投放不明物”热点事件中获取灵感,通过构思剧情脚本,将摄像机架放在适当角度摆拍而成。赵某蹭热点、摆拍的行为已触及法律底线,严重扰乱公共秩序,造成不良社会影响。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警方依法对违法行为人赵某给予行政处罚,并对其进行批评教育。
感谢您对红歌会网的关注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