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秀了一波“冷启动”,展示真实战备状态!
这是关于此次“联合利剑-2024A”军事演习的第三篇、也是最后一篇文章。在第一篇文章中,我们介绍了台军本岛防御军事战略、战役规划,第二篇文章中,我们指出了台军本岛防御军事战略、战役规划的问题所在。也就是台军打击旅和后备旅需要紧密配合、参考巴以冲突以色列军队的动员速度、指出后备旅的动员速度和整备速度必然不如预期(72小时内整备完毕),并指出了我军相应的反制战略,那就是确保发起战略进攻时,诸军兵种必须做到冷启动。
那么何谓“冷启动”,冷启动的来源在哪里,我军冷启动的现状和难点又都在哪里呢?
冷启动的概念
所谓的冷启动,来自于冷战时期华约对北约的军事战略规划。华约集团认为,在东西德边境线上双方兵力密度均较高、北约防御计划极其严密、情报工作水平很好的情况下,如果按照以往实施军事动员、行军开进、兵力集结、最后发起战略进攻的战争进程,北约以其成熟的军事情报工作和动员程序,可以迅速判明意图并作出反应。按照克圣“防御是一种比较强的作战形式”的教诲,北约可以在相同的时间内,将西德总体防御地带上的兵力扩充到可以阻挡华约联军实施战役突破的地步,从而让华约尚未发起进攻,在战争结果上就失去悬念。
因此针对这种“双方同步动员,然后巨人对撞,谁也击败不了谁”的尴尬状态,华约给出的反制战略就是——冷启动,地面部队不经过动员,也不经过整备,在几乎没有任何攻击前兆的情况下,以驻东德的苏军集群、东德人民军主力开出军营,穿过富尔达走廊,直接对西德发起战略进攻。此时的西德军队、美军/英军驻德集群还没有处于动员状态,甚至掩护部队都没有占领前哨阵地,苏军可轻松突破北约军团的第一防御地带,在第一梯队发起战略进攻的同时,后续梯队才开始动员,并在其后两周左右的时间内逐次投入战争。
也就是靠第一梯队突破北约的预定防御地带,第二梯队实现对北约的纵深突破,同时跑赢北约的动员速度,这就是华约在冷战时、针对北约的军事动员、所给出的获得战争胜利的方案。
容易冷启动的空、海、火箭部队
同理,我军在未来,应当如何进行“冷启动”呢?不同军兵种的冷启动程序不同,相应的实施难度也不同,相对而言,海军、空军、火箭军实施冷启动的难度较低。分军种来说的话:
空军本身就是全域作战的军种,甚至可以做到从二线机场起飞、直接对台湾本岛目标发起进攻、然后再返航二线机场。即使二线机场距离台湾本岛约600千米,完全脱离台军可能的反制手段打击半径,也不超过战术飞机的作战半径,一个小时就能飞到了,因此空军要实施冷启动是非常方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