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抗旱保粮,为何关乎中美关税战博弈
这几天,河南老乡顶着烈日浇麦子的视频,刷屏了。
近期持续的高温少雨,让河南的麦田很是焦渴。
就在各地农民忙着抗旱浇麦之时,一些网络主播却扎堆麦田摆拍,制造焦虑博流量。
河南这次旱情,真实情况到底如何?这场抗旱保卫战,河南又为什么必须打赢?
1
河南抗旱形势,到底如何
首先要说明的是,河南确实遇到了旱情。
在上周五(4月11日),河南召开了全省防汛抗旱工作视频会后,本周六(4月19日),又召开了省委麦田管理视频调度会议。从河南省领导的重视程度,就能看出抗旱形势十分严峻。
根据气象部门的数据,从春节到现在,河南总体干旱少雨,全省大部分地区,已连续1个多月无有效降水。加上近期高温+大风“混合双打”,部分地区土壤墒情持续下降。而此时,河南小麦已进入抽穗扬花期,正是夏粮生产关键期。
最新的农情调度显示,河南旱情主要集中在南阳、驻马店、周口、漯河等地。
尽管部分地区遭受旱情,但全省小麦整体长势良好。据农业专家分析,只要能够采取及时有效的抗旱措施,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就能保持稳定。
在4月18日举行的国新办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也点名河南,说“丰收的架子已经搭好”,但夺取丰收还得闯过干旱、病虫害等几道关口。
此时,河南的小麦生长,太需要一场及时雨了。气象部门一直在密切关注天气变化,以抓住有利时机,进行人工增雨作业。
靠天等雨,不如人的努力。各级政府正积极调配抗旱物资,组织农业专家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科学抗旱,确保每一滴水都能发挥最大效用。
河南老乡手里的水管子,就是河南今年小麦丰收的关键支撑。
2
4.66亿元砸下去,值不值?
为了抗旱,4月18日,省财政紧急下达资金5000万元,支持各地迅速开展抗旱浇麦、保粮稳产工作。按照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原则,省财政实施国库现金专项调度,资金已于当天全部下达地方。
加上此前下达的3.86亿元“一喷三防”资金,和3000万元赤霉病专款,从省级层面来看,河南已累计投入4.66亿元,用于抗旱保粮和防赤霉病发生等。
投入这么多钱,到底划不划算?
有些账要算大账,河南小麦能否实现丰收,不光关系到河南老乡的腰包,更牵动着国家粮食安全。
河南是全国粮食生产核心区,粮食产量约占全国的1/10,其中,小麦产量占我省全年粮食总产的近六成、占全国小麦总产的1/4。对于这场旱情,如果应对不当,将对小麦生产造成严重威胁。当然,此时还是防虫最吃劲的时候,这一阶段如果工作跟不上、出现严重灾害,小麦的产量就很难补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