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 北京隆重纪念国际主义战士寒春同志诞辰100周年
寒梅生彼岸 花开中国春
纪念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寒春同志诞辰100周年学术报告会在京举行
余锋
10月16日。北京。碧空如洗、高秋似火。
来自京、津、冀的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会员、有关文化学者、部分大专院校师生聚集一堂,隆重纪念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寒春同志诞辰100周年。
会议邀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阳和平、清华大学教授朱安东、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教授唐利群做学术报告。
会议由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会长刘润为主持。他说,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都在以学习、思考和奋斗来庆祝这一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的盛大节日。100年前诞生的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比以往的资产阶级政党高明,之所以能够带领全国人民从胜利走向更大胜利,就在于她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能够跳到资本主义的体系和制度之外去寻求解决中国问题的道路,就在于她把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斗争融入到全世界无产阶级埋葬资本主义、争取共产主义的伟大斗争中去。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也是全世界无产阶级求解放的伟大事业,全世界被压迫人民被压迫民族求解放的事业,全人类求解放的伟大事业。在这一无比艰难、无比壮丽的历史进程中,活跃着一位来自美国的杰出女性,她就是中国人民的真诚朋友、中国共产党人的亲密同志、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寒春。这位与中国共产党同龄的传奇人物,自从来到中国后,就和她的伴侣阳早一道,以建设社会主义中国的方式,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解放全人类的伟大事业。寒春同志虽然不是中国共产党党员,但是她的精神却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的绚烂篇章。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寒春同志诞辰100周年,既是对这位伟大国际主义战士的深情缅怀,也是进行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一课。
朱安东教授做报告
朱安东报告的题目是《社会主义与民主管理——纪念寒春同志诞辰100周年》。他从时代的大背景出发,阐述了寒春同志艰辛的人生选择过程。寒春成长的岁月,正是帝国主义遭遇系统性、制度性危机的年代。寒春面临着帝国主义的美国还是社会主义中国的选择。但是,选择社会主义中国、建设社会主义中国,绝非易事。新中国艰苦卓绝的革命实践证明,落后国家不仅能够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也能够取得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成就。寒春来到中国后,将一生都奉献给了社会主义中国。寒春认为,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远比她在美国进行尖端的核物理研究更有意义,更能实现人生的价值。这是因为: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是为了绝大多数人的事业;在美国搞核物理研究,则是为帝国主义制造杀人的武器。而探索社会主义民主管理之道,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社会主义建设需要权威,也需要民主,而在这两者之间存在现实的矛盾。处理好这一矛盾,并非易事。寒春从她严谨的科学家的视角出发,身体力行地探索了社会主义民主管理之道,这是她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一个重要贡献。她的这种忠诚于社会主义的探索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