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义桅对话米尔斯海默:美国失去太多与中国合作的机会!
编者的话:2021年已经进入尾声。大国关系中,中美关系因充满不确定性而尤为引人关注。近日,应《环球时报》之邀,著名现实主义学者、美国人文科学院院士约翰·米尔斯海默与中国人民大学欧盟“让·莫内”讲席教授、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王义桅进行了一场深入的视频对话。20年前,米尔斯海默的《大国政治的悲剧》一经出版就成为研究大国政治的经典读物,他提出进攻性现实主义关系理论,并预测21世纪的世界仍危机四伏。而当年,这本书的译者之一正是王义桅。如今,美中两位学者隔空对话,就两国关系中的热点话题各抒己见:前者依旧强调“美国以往的对华接触政策是失败的”,而后者则告诉对方“中国一直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美对华接触政策真失败了吗?
米尔斯海默(以下简称“米”):2001年我写《大国政治的悲剧》时,美中关系还不像今天这样糟。发生变化的核心原因是:美国当时是单极世界中的唯一霸主,而中国远远没有能力挑战美国,两国关系相对“融洽”。而随着时间推移,中国飞速发展,并逐渐呈现出像美国主宰西半球一样想要主宰亚洲,这使美国开始竭尽全力阻止这种情况发生。因为美国不会容得下任何一个如此强大的竞争对手。
王义桅(以下简称“王”):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机遇,因为基于“华盛顿共识”(20世纪90年代广为传播的针对拉美国家和东欧转轨国家的、新自由主义的政治经济理论——编者注),中国成为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一部分。西方国家也从中国“入世”中获得巨大利益。而关系的恶化并不是因为大国政治的悲剧,而是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终结。尽管美国从自由主义全球化中受益良多,也巩固了美元的金融霸主地位,但美国现在寻求一种新的“去中国化”的全球供应链机制。美国甚至迫不及待地想要建立新体系,如一个新的印太战略构想,让印度取代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
米:我们的观点并不矛盾。的确,美国通过接触政策帮中国融入高度全球化的经济,使其富有、强大。中国也很好地抓住机会。但最终结果是中国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这就是为何我在2001年预测如果中国经济持续强劲增长,两国关系很可能陷入一种糟糕的局面。
王:但我认为您的理论只代表1/4的美国人。在美国至少有四大利益群体——第一个是以美国商业利益为座右铭的商人群体,他们直到现在还在从中国市场赚取巨额利润;第二个是传教士,有“上帝选民”心态,坚信对美国有益的事情必将惠及全世界,他们致力于在国外推广美式民主价值,却发现在强大的“中国梦”面前寸步难行;第三个是靠法律武器掌权的人;第四个是军工复合体。您强调美国帮中国背后的逻辑是一种典型的基督教逻辑,把中国的发展总是视为美国帮助的结果,仿佛是一种恩赐,这本质上就是“美国中心”主义。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