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骚乱,“革命老区”遇到新问题

2023-07-06 1302 1
作者: sega 来源: 新潮沉思录

  在网上,巴黎向来被戏谑地称呼为“革命老区”,以表达广大网民对富有反抗精神和造反传统地巴黎群众们的敬意。

  在历次巴黎“革命”事件中,最为我们耳熟能详的,莫过于1793年的大革命和1871年的巴黎公社了。前者被看作是近现代世界的起源,标志着民族资产阶级取代王权贵族成为历史舞台主角;而后者则被马克思本人盖章认定为是一场无产阶级革命,象征着无产阶级的觉醒和崛起。可以说,在近千年的人类历史主线剧情中,巴黎人民做出了堪称开天辟地的划时代贡献。

  也正因此,时值大革命230周年祭之际,又恰逢世界局势剑拔弩张、全球经济水深火热之际,当这个革命老区又燃起新的战火时,不能不让人回忆起往昔的峥嵘岁月,这让许多人对这次巴黎骚乱寄予了相当多的期待,希望巴黎能再一次推动主线剧情的发展,带领人类进入新的剧本,这未免有些刻舟求剑式的教条了。

  另一方面,很多人又因为参与冲突的人群种族属性的因素,将其判定为种族和宗教因素而导致的矛盾,并进一步发出移民占领法国进而导致法兰西斯坦衰落的结论,却又失之简单粗暴。

  在传统历史神学叙事中,大革命和巴黎公社都被赋予了相当程度的“神化”色彩以彰显其代表了解放、启蒙、进步的伟光正特质,极力渲染夸大以巴黎为根基的启蒙主义思潮的作用价值,多少带了点机械降神的味道。

  而在历史唯物主义视角的解读中,又过多聚焦在了生产力发展带来的旧生产关系不匹配所带来阶级对立冲突的一般性规律上,忽视了巴黎能够多次成为这种冲突爆发土壤的特殊地位,以及这种特殊性所折射出的深层意义。

  而讨论巴黎的特殊性,需要从两个坐标基点出发,第一个是巴黎在法国内部的特殊性,第二个则是法国在欧洲世界(某种意义上西方视角下的全部世界)的特殊性。

  首先是巴黎在法国内部的特殊性。众所周知,欧洲国家有着较强城邦自治和邦联组织传统,大部分国家内部大都存在多个规模较大、政治经济地位各执胜场的多个中心城市,比如德国的法兰克福、柏林、慕尼黑,意大利的米兰、罗马和那不勒斯,西班牙的马德里和巴塞罗那,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和安特卫普等等。

  但是巴黎在法国则极其特殊,无论经济、政治还是文化都处于绝对遥遥领先地位,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就好比把我国的北上广深港打包到一起组建一个绝对中心城市,对全国构成绝对优势。法国有句脍炙人口的民谚:出了巴黎就是外省,就道出了这一现实图景。从大仲马、巴尔扎克、福楼拜乃至普鲁斯特等人的著作中,我们都能看到巴黎人对外省人这种根深蒂固的心理优越感和傲慢感。

查看余下77%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条)

返回文章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1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