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伦的午餐里,谁是“中国人民”?
继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访华之后,美国财长耶伦也于7月6日至9日来访中国。期间,一张“耶伦与多位“女性经济学家”共进午餐的照片流出,引发国内外广泛讨论。
流传出的耶伦在午餐期间说的话很有意思,大意是美国政府和中国政府虽然有分歧,但这不是与中国人民的分歧。
美国政府与中国政府之间的分歧真像耶伦说的那样不是与中国人民的分歧吗?但凡稍微有点辨析能力的普通人想必也不会相信。
比如纽时中文网说,耶伦此次访华试图让中方相信“美国对中国进行半导体等技术的制裁并不是为了损害中国经济”。这种套路是不是很熟悉?在过去的几年里,美国反反复复的在上演这种戏码,一边加紧升级对中国的包围制裁,一边试图让人相信这种制裁并没有恶意,一边有求于中国,声称“不脱钩”,一边态度强硬颐指气使不断试图搅乱中国事务。
在美国人的话术里,逼迫中国放弃产业升级和领土统一都是所谓的为了中国人民好。不过,“人民”这个词在当今早已被滥用,任何有着特定利益目的和屁股的人都可以用这个词来包装自己。坐的位置不同,再鬼扯的话也自然有人相信,比如与耶伦共进午餐的人中,就有人信了。
虽然美国方面称耶伦邀请共进午餐的是一些“女性经济学家”,但实际上并不都是,比如以《北京折叠》而知名的科幻作者郝景芳也在其中。虽然郝景芳确实出身清华大学经济学博士,并于2018年获得世界经济论坛“全球青年领袖”的称号,但对见惯了国内长期各种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神棍横行的我们来说,显然会明白郝女士与真正的经济学家之间可谓八竿子打不着。
有网友问郝景芳为何参加午餐,郝景芳回答“因为耶伦是对中国最友好的美国官员,一直致力于发展友好的中美关系”。
大可不必怀疑这话的真诚,作为靠《北京折叠》在西方获得名声地位,并在去年A4纸事件后发声支持的这位作家作家,真诚的相信耶伦对中国的友好是很正常的事情。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还是要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很多人应该还记得今年四月份的时候,耶伦对中国提出过“四点要求”。
即使在本次访华前,耶伦也重提了所谓对中国的“三大原则”。
如果这种一边让中国不要升级,一边又极力想让中国保持血汗工厂和美债承包人地位的行为就是所谓的友好,那想方设法往大陆卖水果的台湾民进党肯定是对中国人民最友好的。
耶伦午餐参与者中另外一个主动在网上自承的是经济学人中国区总裁刘倩。关于经济学人一向是什么背景和立场很多网友也是清楚的。另外,她也有个世界经济论坛“全球青年领袖”的头衔。
在暗地里已经签下。
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在暗地里已经签下。
到了最危险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