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清:关于《南方周末》发表未经我本人审定采访稿的说明
今年4月2日,一位《南方周末》王姓记者,来我“44平米的小蜗居”采访。我一向与人为善,对这位浙江老乡的记者抱着完全的善意和不设防,畅开直聊。临别还题签送他我的新书《言不必称希腊》和《光从中华来》,还送了1994年出版的旧著《现代与后现代——西方艺术文化小史》。
但采访完后他又去诱导我的博士生来质疑我:“你不敢面对自己内心吗?”“如果你是活生生的人,为什么不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这让我无比震惊。立即微信要求他“1.取消这次对我采访的公开发表。2.寄回我送给你的三本书……”他仍要求发表,我不同意,之后便无联系。
时间一长,我以为就不发表了。结果昨天朋友转给我,6月13日《南方周末》发表了这篇采访——“‘根本就没有古希腊古罗马古埃及?’黄河清和他眼中的‘西方伪史论’”。
按惯例,记者采访都会把稿件发给受采访者审定后再发表。而这篇采访稿未经我本人修改审定就擅自发表,所以就出现许多口误和不完整的表达。还有记者有意的误导,有必要在此作一些说明。
首先,记者试图将我所属的“西史辨伪”混同于“民科”“民哲”,加以贬低。
当初记者曾找来一篇北大历史学博士郭某写的“聊一聊‘伪史论’的那些惯常逻辑”,想难堪我。我马上传给他“河清答北大郭女博士”,将北大博士驳得惨不忍睹,以致发文的《观察者网》把她从网站专家名录上除名。这一次,他引用人民日报《英语起源于中国,哪来的“迷之自信”?》一文,试图将“西史辨伪”学派混同于“世界文明的源头在湘西”的湖南中心论,误导大家以为“西史辨伪”与后者一样荒诞。其实我在书里明确申明:“‘西史辨伪’与‘湖南中心论’全然不是一回事”(上册第181页)。
同时,记者还反复刻意强调三位“西史辨伪”的早期作者都是“业余”,暗示他们不行。他们三位确实另有主业。但学术是天下公器。自古英雄不论出处,看的是功夫,比的是学术。有本事在学术上进行切磋,暗讽人家“业余”不可取。
第二,记者先问我“学过考古学吗?”然后刻意强调我的回答:“这个东西不需要。我就是用艺术史的方法,所谓的‘考古’不重要”。黄河清竟然认为“考古不重要”,举世哗然!这实际上是利用口头问答没有表达完整意思在断章取义。
我的上下文意思是:质疑西方伪史,学习考古并非必要。采访稿至少漏了“学习”两个字:不是“考古”不重要,而是“学习考古”不那么重要。
这个设问其实是网络喷子经常用来攻击我的问题:你没学过考古学,就没有资格质疑西方“古迹”。以“考古学”的专业名义,让所有质疑西方伪史的人闭嘴,实际上是一种无赖的借口。难道中国只有学习考古学的人才有资格质疑西方“古文明”?不要忘记,西方考古学之父施里曼就不是学考古的,主业是军火商,也是“业余”“民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