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想解决哪些问题?
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全文今天已经公布。和11年前相比,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外环境都发生了很显著的变化,这次的《决定》,反映了决策层对当前面临的几个重大经济问题的想法。
预期问题
民营资本和外资,过去一段时期信心明显不足,这是毋庸讳言的事实。这一次的《决定》由此突出强调了平等产权保护,并释放了更积极的吸引外资的信号。相关表述包括:
坚持致力于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方针政策。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深入破除市场准入壁垒,推进基础设施竞争性领域向经营主体公平开放,完善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
完善产权制度,依法平等长久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加强产权执法司法保护,防止和纠正利用行政、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健全依法甄别纠正涉企冤错案件机制。
深化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落实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推动电信、互联网、教育、文化、医疗等领域有序扩大开放。保障外资企业在要素获取、资质许可、标准制定、政府采购等方面的国民待遇,
上述表述,意图是稳定民资、外资的政策预期。
产业结构问题
高层认为,中国经济过去的问题是对房地产和投资过度依赖,而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在完全市场化配置资源的条件下,经济容易“脱实向虚”,所以要持续强调制造业,引导资源流向制造业。更直接地说,“中国式现代化”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化”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不以服务业为主导产业,而是以制造业为经济基石。
《决定》提出“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最主要的逻辑就是继续强化产业政策,突出对高新技术产业和制造业的明确导向。
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推动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生产力。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完善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量子科技等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引导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建立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投入机制,合理降低制造业综合成本和税费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