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之城的暗面:那些被巴黎奥运会遗忘的人
随着全世界的目光聚焦于巴黎,有人却在质疑:如果奥运会的盛大庆典是以城市最脆弱的人群为代价,那它还能被称为所有人的狂欢吗?
在巴士底广场的奥运五环下,约一百名无家可归者支起了帐篷。
8月6日,巴黎巴士底广场的七月柱下。受访者供图。
组织该营地的非盈利组织法国住房权协会(Droit Au Logement)和Utopia 56呼吁人们关注巴黎的住房危机:在奥运会召开之际,巴黎仅为奥运场馆附近的无家可归者提供了216个住宿地点;与此同时,市内每晚都有3500多人露宿街头。
四个小时后,警方宣布疏散营地,并且没收了价值数千欧元的帐篷。警方给出的官方理由是该营地“人数众多”导致“扰乱公共秩序”。Utopia 56则在声明中提出,警察行动的背后还有一个非官方原因:无家可归人口的出现会“在奥运会期间造成不良影响”。
对于被驱散的无家可归者来说,又一个流浪之夜开始了。
8月6日,一部分被驱散的无家可归者在路边门廊休息,随后转移到巴士底广场对面的Square Henri Galli公园。受访者供图。
早在2017年巴黎申办奥运会时,巴黎奥组委就承诺这将是“最包容、最可持续”的一届奥运会。许多活动人士相信,类似的承诺意味着巴黎奥组委应努力避免奥运会固有的弊端,即过度支出、公共空间军事化、边缘人群流离失所、漂绿和腐败等。令他们失望的是,七年后,巴黎似乎未能跳出怪圈。随着全世界的目光聚焦于巴黎,他们却在质疑:如果奥运会的盛大庆典是以城市最脆弱的人群为代价,那它还能被称为所有人的狂欢吗?
巴黎在狂欢?
2023年底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发现,高达44%的巴黎人认为举办奥运会是一个“坏主意”。巴黎居民有很多担忧:体育场馆的施工都能及时完成吗?安全措施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日常生活?来自世界各国的游客会不会影响正常生活?奥运会之后又会如何?
“逃离巴黎去度假”历来是许多巴黎人度过夏天的方式。对于长居巴黎的妮可,由于她所在的公司在奥运会期间改为线上办公,她认真地考虑过避开奥运会的人潮,但最终没有成行。
自开幕式成功举办以来,妮可和许多巴黎人的怀疑态度都发生了转变:想象中的混乱似乎并未出现;体育场馆和新地铁正常投入运营了;塞纳河得到了清理,至少足以完成铁人三项的比赛;截至上周四,奥运会门票已售出970万张,创下历史纪录;作为东道主的法国队发挥神勇,尤其是法国游泳天才莱昂·马尔尚的表现,更令妮可很庆幸自己没有离开巴黎,得以和朋友们共同度过欢聚时刻。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