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妙瓦底大转移”, 暴露了电诈集团之间的竞争内幕
【导读】遭诈骗在泰缅边境失联的中国演员已获救。据泰国警方1月8日公布的信息显示,该演员于1月3日飞抵曼谷素万那普机场后,乘车前往泰国北部达府湄索县,随后越境进入缅甸妙瓦底。这场迅疾的跨国营救使东南亚地区的电信诈骗广受关注,继“缅北电诈”之后,缅甸的妙瓦底成为新的舆论焦点。这篇发表于2021年的文章就曾预测,缅北话务窝点可能在5-10年内发生犯罪迁移,妙瓦底成为新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热点区域。那么,相较缅北,妙瓦底从事电诈犯罪的有利条件和机会有哪些?打击遏制妙瓦底电诈犯罪的关键何在?
本文指出:(1)妙瓦底位于大湄公河流域的泰缅交界处,水陆交通便捷,易于运输藏匿,是以非法走私闻名的贸易口岸城市,由缅甸政府军扶植、具有军方背景的克伦边防军(BGF)和当地民族地方武装势力共同管辖。(2)2019年5月,允许外国资本开设赌场的《博彩法》在缅甸通过后,地方政府开始大力推行新城开发计划,犯罪经济活跃。本文提供的数据显示,妙瓦底有15家以上由中国人开设的实体赌场,由地方武装组织为其提供保护并从赌场抽取回扣。(3)相较缅北,在妙瓦底搭建犯罪窝点的房租成本、生活成本更低,妙瓦底的用工成本也低于缅甸全国最低工资标准。(4)由国内入境妙瓦底的人员运送线路有陆路、水路和航空等多种,有利于对人员进行伪装、隐藏,逃避查缉风险:一是通过“云南-缅北”陆路偷渡入境;二是通过“湄索-妙瓦底”水路偷渡入境;三是通过航空线路从缅甸或泰国入境。(5)在进行资金转移和洗钱上,妙瓦底既可以委托缅北“水房”和地下钱庄代为洗钱,也可以利用当地的“对冲型”地下钱庄进行跨境汇兑洗钱。
本文指出,相对于缅北地区“以毒养军”“以诈养军”的民地武装集团独占地方控制权,拒绝提供执法协助,或在诈骗团伙与中国警方之间扮演“两头通吃”的角色所带来的执法困境,公安机关对妙瓦底窝点的打击和遏制更具有可控性。例如,积极协调缅甸军政府、妙瓦底地方警察以及当地民族社区团体等力量提供支持,在六国“澜湄合作协议”框架下寻求多国反诈执法合作,严厉打击偷越国(边)境、跨国拐卖人口等关联犯罪切断窝点人员招募。
本文原载《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年第4期,标题为《跨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聚集地空间迁移分析——大湄公河流域样本定性研究》。仅代表作者观点,供读者参考。
跨国电信网络诈骗
犯罪聚集地空间迁移分析
——大湄公河流域样本定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