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北方:如何在这个新媒体的时代健全地存活下来
一
我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改变了,智能手机替代了报刊杂志和网站变成了信息的最主要来源。与智能手机相适应的新的信息推送技术也已经被大规模地应用,它让手机更“懂”你,它了解你的偏好,把你想看的东西送到你的眼前,而且是免费的。
除了占总人口少数的尚未使用智能手机而且也不大可能选择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绝大多数人已经获得了形式上平等的信息获取的权利和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口的更替,这种“平等”终将在所有人中间得到实现。
二十年前,当电脑和互联网的应用刚刚开始的时候,人们忧虑“数字鸿沟”,怕价格上不那么友好、使用上不那么便捷的PC在人群中的不均衡分布导致社会的差距越来越大,全社会分裂为“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在信息化的时代,信息获取的能力与财富创造和机会把握的能力是直接相关的。
无线网络、智能终端、智能推送等等技术的普及能抹平数字鸿沟吗?表面上看起来,答案无疑是能——虽然人们使用的手机有高档低档之分,但装机的资讯APP可以是一样的,而且穷人有更多的时间用来阅读资讯。
但这仅仅是表面现象。实际上,新的“数字鸿沟”在信息极大丰富和信息传播方式极大平等的表象下形成了。这是一个极危险的动向,因为其遮蔽性强,难以被发现,更难以被解决。
二
新的信息传播方式以那个叫做“今日头条”的资讯APP最为典型。它号称有一套复杂的运算系统,能记录和分析每个用户的偏好,你使用它的时间越多,它就越了解你,然后当你打开它的时候,它就会根据你的偏好自动地把你喜欢的内容推送给你。据说,得益于这项技术,这个APP在同类产品中用户粘性最强,也就是用户用来浏览它的时间长。故而,其商业价值也大。
但这里的说的用户偏好是值得怀疑的。假设,你初次下载使用今日头条,打开,看到的内容推送理论上应该是随机呈现的,因为当时它还丝毫不了解你。你看到的内容,有一部分是严肃资讯,还有一些花边新闻和一些好玩搞笑的东西。大多数人会选择没有什么要紧的事情要办、没有什么特定的信息需要获取的时候去下载和尝试一个新的应用,这种时候倾向于选择些轻松的内容先看看。于是,你可能随手点开了一条看起来有趣的内容,沿着它提供的链接又看了几条。
坏了,它会认为这就是你的偏好,而且记住了,下次再打开,同类的内容在比重上会增加,引导你去点击浏览。然后你可能就点击浏览了,然后它更加确认这是你的偏好,然后把更多此类内容推送给你。
这是一个从偶然性开始,持续强化直至锁定路径的过程。被今日头条这一类应用所认定的你的偏好未必是你的真实偏好,但它会在持续的强化过程中将其塑造为你的偏好。而且,今日头条这类应用通过抓取其他媒体、网站的内容以及自媒体的内容,可以为你提供无穷无尽的同类信息,理论上可以占据你所有的时间。